预见性护理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预见性护理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影响分析

陈晨,张燕宁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江苏高淳211300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62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指标状况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d凝血功能指标对比,两组aPTT、PT、TT升高,Fbg降低,观察组指标升高幅度和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卵巢癌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指标,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卵巢癌;凝血指标;深静脉血栓

卵巢癌作为一项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身心健康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1]。其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临床治疗,尽管疾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显著,但术后的护理工作和并发症的产生还需加强重视。由于患者在术后期间血液处于高度凝结状态,长时间的卧床静养会对导致患者出现血液淤滞的现象,从而产生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预见性护理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改善患者凝血指标,还能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2]。对此,本文针对预见性护理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展影响展开分析,对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2例卵巢癌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观察与研究,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62例卵巢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其中,观察组年龄区间在40-61岁,平均年龄(54±4.36)岁,高中学历16例,大专、本科学历15例;对照组年龄区间在42-63岁,平均年龄(56±5.13)岁,高中学历12例,大专、本科学历19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定时检测患者术后病情恢复状况,积极实施辅助检查、健康教育等工作,护理期间保证病房整洁,空气温度、湿度合理,患者饮食合理健康。

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患者入院期间对患者术前、术后状态进行评估,按照患者的知识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对开展健康知识教育。通过短视频、宣传册、宣教活动的开展为患者普及卵巢癌的形成原因,以及疾病极易引发的并发症等情况,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引导患者接受并配合治疗,同时讲解并发症和加重病情的预防措施。术前根据患者疾病状况和自身健康状况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严格保证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止血药物在手术中的使用。术后需调整患者的体位,将床尾抬高30度左右,或去枕平卧将头偏向体侧对患者采取心电监护。将患者下肢垫高,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术后麻醉效果消失后每隔两小时帮助患者调整一次体位,同时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下肢舒展运动促进静脉血流动。手术24h后帮助患者下床运动,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Fbg)。

(2)利用彩色B超检查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表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状况。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分析数据,采用检验,计量资料(±s),组间用t检验,P<0.05代表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aPTT、PT、TT均高于对照组,Fbg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n,(±s)]

n

aPTT(s)

PT(s)

TT(s)

Fbg(g/L)

观察组

31

35.24±2.04

16.42±1.83

26.34±1.27

2.16±0.51

对照组

31

31.51±1.95

11.98±1.04

24.15±1.34

3.04±0.45

t值

9.037

7.941

6.105

5.017

P值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比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比(n,%)

组别

n

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人)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观察组

31

1

3.23

对照组

31

5

16.13

6.435

P值

<0.05

3.讨论

卵巢癌在目前医学领域并没有明确指出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大多认为卵巢癌疾病的形成多来自于遗传和内分泌异常等问题[3]。卵巢癌患者术后会受到一定的创伤,因此需要患者术后卧床。但长时间卧床会导致患者凝血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引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4]。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是因为静脉血流变缓、血管壁受到损伤、凝血功能出现异常等原因导致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会增强患者术后运动的疼痛感,下肢触碰疼痛感也会加剧,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甚至会导致患者形成肺栓塞,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对此,护理人员在术后期间需加强对患者下肢的按摩,多引导患者进行主动训练,主被动康复训练结合使用,再加上健康饮食的调节,能尽可能保证术后康复效果,帮助患者减轻术后恢复慢等问题。

本文研究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患者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比,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对卵巢癌患者术后恢复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降低患者术后疾病危险,促进患者的恢复,降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在卵巢癌患者术后凝血指标的调节具有促进作用,且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可有效起到预防、促进的护理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秀苹.预见性护理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和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研究[J].中外医疗,2021,40(18):132-134+138.

[2]吴普韵.综合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01):47+49.

[3]杨健慧,张小燕,谢萍,.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凝血指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04):643-644.

[4]樊慧妮,付建玲,程琳.系统早期活动对卵巢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02):35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