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伤,百病生,中医有妙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脾胃伤,百病生,中医有妙招

李仁东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611130)

老话讲“人活一口气”!中医认为脾胃是这口“气”的主要来源!脾胃,即:脾经、肾经。中医称“脾胃属中焦,五行属土,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共同负责化生气血的“工作”,乃后天之本。自出生后,为了生长发育,人需大量能量。而这些能量,大多来自大多来自食物,但是必须经过脾胃共同作用方能将饮食转化成能量。只要脾胃安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生命才能持续。现阶段,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脾胃病患者人数递增,已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脾胃好坏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孙文胤(明末医学家)说:“脾胃一伤,则五脏皆无生气”。充分说明了脾胃的重要性。具体是说:人的五脏六腑健康,均受到脾胃的影响。脾胃受损,则缺乏气血生化之源,导致五脏功能降低。而脾胃好,运化功能健旺,则营养五脏,气血充盈。那么,脾胃好坏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呢?

其一,诱发心脏病。脾的主要功能是负责人的气血“统筹”,达到供养心脏的效果。倘若是脾出现异常,出现了问题,则益气生血功能受损,进而影响人的气血,导致气血失衡,从而大大提高心脏病发生风险。

其二,诱发脂肪肝。脾胃是人五脏六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对肝脏产生一定影响,导致肝功能降低。如:研究发现,脂肪肝发生主要原因为,脾胃功能降低,食物得不到彻底消化与吸收,导致难以有效分解食品成分,部分食品在肝脏内堆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肝功能,导致肝供血功能以及其他功能出现程度不同的降低。

其三,容易感冒。脾胃功能的高低,还可影响肺气功能,如:脾胃强,肺气盛;而脾胃弱,肺气衰。一般情况下,相比正常人,脾胃虚的人,更易出现肺气虚,导致其更容易发生感染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其四,肾虚。中医表示,脾是肾虚的根源。人的精力与肾气有关,精力充沛者,肺气充足;反之,则相反。而且人的脾胃健康情况,也会影响肾的精气。此外,肾脏营养供给情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肾的精气强弱。随着脾虚时间的增加,脾虚的人较容易出现肾虚,进而使其出现心理烦热、手足冰凉、容易盗汗等症状。

其五,气不足则胖。中医表示,人的动力是气,影响着人体脂肪垃圾的排泄。气足的人,更容易排泄体内脂肪垃圾。但是若气不足,则会影响脂肪垃圾排泄,导致脂肪垃圾堆积肚子处。若是脂肪垃圾堆积在血管内,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若是脂肪垃圾堆积在肝脏内,则会引起脂肪肝,不管是哪一种,均会影响健康。脂肪就是没有被消化、分解的“垃圾”。我们周边很多中年人,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发福”情况。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相比年轻人,中年人“气”明显减少,脂肪垃圾消化、分解出现了困难。而“气”不足,主要是指中气不足。通俗来讲,就是脾胃功能降低,脾胃运化出现了问题。

其六,血不足则瘦。血不足,则阴虚。阴虚,则火旺,火旺会促进机体脂肪垃圾代谢分解,同时人体部分营养成分也会被代谢分解。由此可以说明,不管是体重重,还是体重轻的人,补气、补血的同时,还需要补脾。

脾胃不好的外在症状有哪些?

事实上,脾胃的好坏,均可在人的脸上表现出现。通过对五官、肤色等进行仔细观察,就可以初步了解脾胃情况。脾胃好不好,看以下几个部位。

其一,看脸色。一个人的脸色,若为暗淡发黄情况,提示:可能是脾胃。以吃饭不香、餐后肚子饱胀,同时伴有一定程度便溏、或是腹泻等症状。

其二,看眼睛。中医表示,若想了解一个人的脾胃好坏情况,可以观察他的眼睛。若他的眼睛下眼睑存在总是水肿情况,也就是“大眼袋”,则代表他的脾胃虚弱。因此,为了改善眼袋情况,就必须先做好补脾胃,待脾胃功能改善,提高运化能力,会逐渐减轻人体水湿情况,进而有效减轻眼袋程度。此外,若是眼睛容易疲劳、眼睛红肿等,也可能是脾的问题。

其三,看鼻子。鼻子连接着脾胃的经脉、鼻腔干燥、嗅觉失灵等,大多是由脾胃不好所致。鼻翼发红,提示:胃热。鼻头发青伴腹痛,提示:脾胃功能差。

其四,看口唇。通常来讲,脾胃良好,口唇干湿适度,润滑有光且红润。而脾胃不好,口唇发白、干燥,易爆皮、裂口。而且口臭、牙龈肿痛多数也与脾胃功能降低有关。此外,睡觉流口水,也为脾气不足的重要表现之一。

其五,看舌头。通过观察舌头,判断脾胃好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通常情况,脾胃不好的人的舌头,具有以下机体特点,①舌头胖大;②舌头两侧有齿痕;③舌表面中间有深沟;④舌头表面有裂纹;⑤舌苔厚腻,或发黄。

其六,看食指。食指反映脾胃功能,若食指弯曲变形,根部酸痛感明显,提示: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尤其是出现硬块、结节等,提示:脾胃虚弱严重,平常可多按摩商阳穴、前头穴等,有一定的保健效果。除了看食指变化外,还可让十指并拢,观察有无缝隙,若缝隙过大,也就是“漏财手”,提示:脾胃功能不好。

养好脾胃,中医有妙招!

中医指出,关于脾胃问题,主要遵循治、养原则,即:“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对此,关于养好脾胃,中医有妙招!

其一,腹部按摩。六腑位于腹部,其共同生理功能为,接受食物、消化食物、吸收食物、排泄食物。因此,做好腹部按摩,能提高消化系统的消化功能,有预防肥胖、高血压的效果。具体方法为:首先,双手搓热。随后,双手重叠,置入腹部,顺时针绕脐按摩(由小至大),共按摩36周。逆时针绕脐按摩(由大至小),共按摩36周,有提高胃肠蠕动功能、提高消化功能,以及预防和治疗胃肠疾病的效果。

其二,山药。山药不仅具有美容效果,还有保养健康的作用。最好买铁棍山药,刺多且硬,蒸、炒、熬粥均可,有平补脾胃的效果。而且山药滋而不腻,不热不燥,为一味良药,特别是用于五脏气血的虚损补益治疗中。当前,山药广泛用于食欲不振、脾胃虚弱等症状治疗中。

其三,揉鼻头。揉鼻头,20min/次,有缓解胃胀气等症状的效果。

其四,陈皮。老话讲“一两陈皮一两金”。陈皮为常用中药,有理气、燥湿、化痰等功效,广泛用于脾胃虚寒等疾病治疗。因此,在烹饪荤腥膳食时,适当加入适量陈皮,既能去除腥膻气味,还能提高菜肴香气,提高食欲。同时,还可以发挥陈皮理气和胃、祛湿化痰等药效,从而减轻对脾胃的损害作用。

其五,四宝粥。制作方法:莲子肉、芡实各10g,山药20g,薏苡仁30g,加入大米100g,早晚各1碗,有促进脾胃恢复的效果。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保护脾胃,不要着凉、不要吃太多、不要吃太甜,保持合理生活饮食习惯。

以上为本文全部内容,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