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心理障碍干预及教育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8
/ 2

残疾儿童心理障碍干预及教育策略探析

许婷婷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第五实验小学,435399

摘要:残疾儿童成长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残疾儿童由于身体功能存在缺陷,所以在平时难免会出现心理障碍问题,心理健康对每一个儿童的成长来说都非常关键,尤其对于残疾儿童更应该给予及时的干预,采取有效可行的教育指导。残疾儿童心理障碍的类型多样,产生原因也很多,对此应该学校发挥主要作用,全方位优化心理环境建设,引导树立自我意识观念,爱护与要求相结合,还要关注培养各方面能力,扩大认知领域,从而促使残疾儿童走出心理阴影,走向健康进步。

关键词:残疾儿童;心理障碍;干预;教育策略

引言

残疾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的过程中,他们虽然属于特殊群体,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身体缺陷,或者残疾程度如何,他们与一般儿童一样都需要关爱和指引,这其中不仅包括提供物质条件的满足,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后者更是不可忽视的。残疾儿童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孤僻、自卑、极端等心理障碍,所以在小学阶段就应该注重做好心理教育方面的干预,促使这些儿童们能够保持稳定、乐观的精神状态,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以更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实现健康快乐的成长。

1 残疾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通过对残疾儿童心理障碍的分析,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类型:(1)一般性心理障碍,就是比较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比如有自卑,总认为自己不如其他生理健全的儿童,不敢与他人竞争,对以后缺乏自信心,不思进取;孤僻也很常见,独来独往,或者只与其他残疾儿童交往;依赖心强,在长期的家庭照顾下,缺乏自主能力,容易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阻碍;还有情绪不稳定,性格暴躁,待人缺乏热情。(2)特殊性心理障碍,主要是青春期方面的心理障碍,会有好奇、恐惧的心理,还有对异性喜爱造成的苦闷。(3)行为偏差,比如说谎、逃学、打架等行为[1]

残疾儿童心理障碍的成因也是多方面的,总体可以概括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在主观因素上,主要是由于儿童的身体功能残缺,会造成神经功能下降,导致智力较低,心理容易出现问题;还有客观影响因素,包括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影响,内心脆弱的残疾儿童,很容易由于一些外部事情产生心理障碍。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原因,一般不是单独影响的,而是主客观共同作用导致出现心理障碍,所以在进行干预指导的时候,也要多个方面入手。

2 残疾儿童心理障碍干预及教育策略

2.1学校发挥主要作用,全方位优化心理环境建设

依据上述分析可知,残疾儿童心理障碍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除了遗传和身体疾病等因素外,他们平时周围生活的各方面都有产生影响,所以在采取干预措施的时候,应该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联起手来,全方位优化残疾儿童的心理环境建设。学校要发挥主要作用,如果校园环境非常优美,那么也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残疾儿童的良好人格,因而学校要重视精心设计整体布局,建设优秀班集体,在这样的环境中,促使残疾儿童产生热爱校园、热爱集体的积极心理。除了客观条件的环境建设之外,更要重视心理环境建设,人际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应该处理好教师与这些残疾儿童之间的关系,还有其他儿童与他们的关系,注重良好班风、校风的建设[2]。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游戏教学的方式,使得教学环境保持活跃和愉快,注重观察法、比较法、演示法和讨论法的灵活运用,鼓励残疾儿童参与到学习中,更多地开展共同讨论,发挥相互启发、协同促进的作用,这样他们才会保持良好的心态,不但学习了知识,也建立了优异,塑造健全人格,深刻感受到爱的力量。此外,还要注重开放式教育环境的创建,由于残疾儿童的内心是孤独的,这是产生心理障碍的直接诱因,所以就应该为他们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在开放式的交流互动过程中,他们的精神生活和思想情感才会更加丰富,消除自卑、怯懦、孤僻等心理问题,与更多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谊,保持阳光、开朗的良好心态。

2.2引导树立自我意识观念,爱护与要求相结合

自我意识观念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这是人们对自身的身心特征一种评价。残疾儿童虽然属于特殊群体,但教师应该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观念,使其能够正确看待自己存在的生理缺陷,全面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要正确理解“特殊性”与“非特殊性”的关系,实际上特殊儿童与其他普通儿童之间也有很多“非特殊性”,同样需要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这会使残疾儿童更加的自信和自强[3]。学校和教师在开展残疾儿童教育时,应该做好爱护与要求相结合,不但要考虑他们的特殊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给予更多的体谅,还要使他们受到与普通儿童一样的规则制约,平等的对待他们,这样残疾儿童才会感受到被尊重,更加有助于增强其自律、自强的意识。教师在面对残疾儿童的时候,要注重挖掘优点、发展特长,促使其增强自信心,不断的奋发努力,创造未来精彩的生活。

2.3关注培养各方面能力,扩大认知领域

实际上与普通儿童一样,残疾儿童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也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应该在尊重人格的同时,注重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其对学习和生活保持不断追求,自觉的做出努力,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残疾儿童身处社会生活之中,还应该注重扩大他们的认知领域,不能局限在固定的范围内,应该多与其他儿童交往,对待朋友要真诚、热心帮助,对待教师和家长要有礼貌,逐渐培养形成的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4]

结语

总之,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虽然比较特殊,但不能使他们停止进步,在对他们的心理障碍问题进行干预和教育的过程中,绝对不能由于生理缺陷就歧视他们,或者放弃教育指导,而是要开展更为适合的特殊教育,既要同情、尊重他们,更要教育培养他们,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在解决残疾儿童心理障碍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也不要操之过急,相信一定会使残疾儿童的世界充满爱和阳光。

参考文献:

[1]董莉.残疾儿童心理问题干预及其教育策略[J].包头医学,2019(05):62-63.

[2]付庆秋.对多重残疾儿童情绪问题的干预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01):49-50.

[3]杨发兴,曹骞.残疾人教育问题调查研究[J].时代教育,2019(07):113.

[4]丁子丹.浅谈农村残疾儿童特殊教育及心理教育[J].教育探索,2019(0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