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与质量提升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与质量提升策略

徐成   

   汉滨区林业局  陕西省安康市  725000

摘要: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工程建设质量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基于此,对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与质量提升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退耕还林;成果巩固;质量提升策略

引言

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对此党的十九大提出“绿水青山即是金山银山”的经济发展理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退耕还林得到一定的发展,森林覆盖率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部分地区在退耕还林开始之前,由于缺乏良好调查规划与协调工作,导致在推进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严重制约退耕还林的有序进行。本文通过对退耕还林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以求为退耕还林的科学推进提供依据。

1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

1.1对退耕海林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对于退耕还林重要性缺乏有效的认识是制约该工程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部分地区林业部门对于退耕还林政策解读不到位其宣传力度不够,在政策落实过程中有一定的敷衍行为,不利于该工程的有效推进。2.部分偏远地区的民众对于这项惠民的政策缺乏有效的认识,认为将自己的农耕田交出去进行森林建造,会损坏自己的经济利益,其配合性不高,导致退耕还林在落实过程中阻力较大。

1.2缺乏科学的调查规化

部分地区在退耕还林推进过程中,并未进行科学的林业调查规化设计工作,导致退耕还林所起到的生态效益相对一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并未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土壤土质进行详细的调查,而盲目选择林木品种,导致林木移栽后的成活率较低。2.并未依据该地区所建造生态林的基本功能(农田防护林、北方抗旱林、经济速生林等),进行建林地址、建林规模以及林木品种的规划与选择,导致生态林建成以后所发挥的实际效益与预期值有较大的差异。

1.3林业结构规划不合理、产生经济效益较低

1.部分退耕还林过多考虑生态效益而不重视经济效益。例如部分西北地区在建林过程中,主要栽培的林木品种为乡土的大型乔木,其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低。2.部分地区虽然种植了一定的经济林木,但是由于未提前开辟相应的市场,其林木产品滞销现象较为严重,并未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2发展对策和建议

2.1统筹造林项目,推进工程建设高质量

为科学合理统筹各类造林项目资金,在省级层面,将每年的营造林项目进行统筹整合,制定项目整合实施方案,明确各项资金用途,做好退耕还林工程与其他工程的衔接与协同,确保各项工程发生正向激励作用,产生1+1>2的效果,避免出现各管一段甚至相互抵触、内耗的情况。按照新一轮退耕还林总体方案中配套政策规定,充分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等其他部门实施的项目,将符合退耕还林政策要求的纳入退耕还林工程,年度作业设计时详细说明调查现状,将属于退耕还林的种苗造林费用于后续抚育管护。采用“公司+施工队伍”的形式,由公司融资实施,减少传统大户垫资、造林地块零散和后续经费不足的问题。

2.2明确职责分工,推进责任落实高效能

按可退耕地资源调查、造林图斑提供、工程作业设计审查审批、检查验收、上图入库、资金拨付及监管等工作程序,细化自然资源、林业、乡镇、财政和金融(农商行)部门职能职责。一是以目标为导向,制定各部门实施方案,纳入市、区、县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二是以问题为导向,各部门各司其职,主动作为,密切协作,解决退耕还林实施中诸如土地丈量、农户造册、账户核对、资金拨付到账等各环节可能或已经出现的问题。三是以结果为导向,不折不扣落实政策,完成任务,严格考核目标绩效,共同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水平、成果高效益的发展。

2.3退耕还林(草)后期林地管理措施

2.3.1落实抚育间伐工作

退耕还林后期管理工作中,提升保存率工作最为重要。土地条件好、密度适中的林地通常具有较好的生长条件,退耕还林成功率高。部分地区退耕还林土地的土壤水肥还存在供应不足的问题,由于规划不合理,恶性竞争问题依然存在,抚育间伐工作能够改善树木成长的正常空间,满足树木成长的需求,避免出现恶性竞争导致树木无法健康成长的问题。其次,造林密度过大会导致高径难以控制,树木一旦受到二次伤害,后期成长难以保障。有效的抚育间伐工作能提升林木的抗逆性,改变部分地区种植树种相对单一的问题,提升林木的多样性。如在干旱地区选择种植核桃树时,工作人员应关注核桃树的不同品种,细化对核桃树品种的认知。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状况大不同相同,制定差异化的抚育方案有助于提升退耕还林后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3.2加大宣传力度

首先,地方政府需加强对区域内农户认知特征的研究,了解他们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兴趣点与期望,以此为宣传工作的出发点进行宣传。地方政府的宣传更具针对性,农户通过政府宣传了解退耕还林后期管理工作给自身带来的利益,更愿意配合管理。其次,农户是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主体,引导农户了解退耕还林的操作过程,增强他们对退耕还林工作的积极性,将被动管理转化为主动管理是保障退耕还林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举措。最后,我国面向不同区域的退耕还林工程采取总量控制措施,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差异细化政策要求,保证退耕还林的各项工作和现实需求相符。积极倡导联户经营落实加强后期管理,能够避免出现林地复耕的问题。地方政府还可发挥农民群体中的带头作用,邀请林业专家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农户的思想逐渐转变,努力提高参与后期管理工作积极性。

2.4提高森林抚育水平

一是对林分密度和树种结构科学优化,建立较好的营养环境和提高树种的生长水平。虽初步确定人工林的树种和密度,但林木在后期生长过程也会改变林分密度,要使林木获得优良的营养空间,应对林分密度科学调整。天然林内树种类型复杂多样且密度分布不均匀,作业后对非目的树种迅速剔除,进一步为目的树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二是持续优化林分卫生状况,保证林分的木材质量,避免林木延长生长周期。森林抚育可及时清理病弱树、灌木、枯枝等,预防这些因素干扰目的树种生长,提高林木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预防了森林火灾;对林木实施生长抚育能加速径级生长、培育大径级材以及保证木材的利用质量;在单位面积提高可用资源利用水平,使林木单位面积在规定时间内迅速扩大以增加整体生长量,为林木培育节省了时间。三是充分发挥森林的保护功能和有益作用,防护林采取抚育间伐措施,令其产生复杂的垂直结构,形成相对合理的水平结构,提高了森林结构的复杂水平,获得多样化的森林群落生物,提高森林群落的可靠性进而高效开展生产工作。

结束语

退耕还林作为一项重大的惠民政策,其对于该地区经济稳定发展以及生态平衡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各地区的林业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克服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推动退耕还林朝着现代化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平,张思平.退耕还林工程的现状与对策[J].新农业,2021(24):73-74.

[2]白灵娜,陶丽婷.影响退耕还林工程耕地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J].农家参谋,2021(20):159-160.

[3]张赛春.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河北农机,2021(10):139-140.

[4]方军茗.林业技术推广促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实践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8):81-82.

[5]徐玉金.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21,50(04):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