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化后SECI模型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开发架构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基于优化后SECI模型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开发架构的研究

王宏博

天津瑞智万达股份有限公司  300000

摘要:SECI模型是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于1991-1998年在他们合作的一系列著作中提出经典知识转化模型,包含显隐性知识的划分,显隐性知识的四种转化过程及对应的四种场。不过在其转化过程缺乏对知识转化动力的解释,及知识环境的分析。本文通过对SCEI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并结合高新技术企业对知识管理有更高要求,构建出了一种可行的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开发架构供研讨。

关键词:SECI 模型;知识管理;高新技术企业;开发架构

1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特点

1.1 对知识管理理念更重视

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比较频繁,企业日常经营与管理都融合了知识管理的内容。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过程高度依赖于知识的获取、共享与创新,知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原材料”。而非传统企业仅仅注重“物”与“人”的管理,企业对员工本身所拥有的知识没有太高要求。

1.2 对知识管理水平要求更高

高新技术企业的业务主要围绕研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展开,与普通企业相比,除了人、财、物、产、供、销之外,还要叠加技术研发或创新,技术实际上属于广义的知识,因此,无论是知识管理的范围、知识管理的深度、还是对企业的重要性,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都需要具备更高的水平。

1.3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受知识管理影响更深

高新技术企业围绕技术创新或技术转化开展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知识资本是技术创新或技术转化的基础,也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基本上都源自于企业出色的创新能力,无论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

2 SECI模型简介、问题及优化

2.1 SECI模型简介

基础的SECI模型,首先对组织内的知识进行了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行了描述。首先组织内部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大类。其中显性知识是指能够被储存、传播、并理解的系统化与规范化的知识,显性知识可文本化;隐性知识包含的范围较为广泛,例如,信仰、直觉、思维模式等,是不易文本化的。两种类型的知识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同一类型的知识内部也存在着转化的关系,转化被概括为四个过程,分别为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部化(Externalization),结合化(Combination)和内化(Internalization)。SECI模型实际上就是上述四个过程的英文首字母。

随着研究的深化,SECI模型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场”的概念被引入SECI模型,用来代表知识转化的环境。“场”是源自于日语的哲学概念,用来代表现实中的场所或虚拟中的场所。与SECI模型相结合,“场”这一概念被赋予了新的内涵。SECI模型中四种不同的知识转化方式分别演化除了四种不同的场,即社会化的创发场、外部化的对话场、组合化的制度场以及内部化的实践场。

2.2 SECI模型问题

SECI模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是缺乏内部知识传导与外部系统的交互,也就是说内部知识的转化是基于企业与社会外在知识环境的,包括企业知识环境硬件和软件。

第二方面是在知识转化的各个环节并不是清晰的按照状态顺序进行知识转化,还包含知识的退化或者流失现象,而最关键的就是没有说清楚知识转化的动力问题。                      

2.3 SECI模型优化

对于第一方面缺乏外部知识环境的问题,考虑增加一个知识环境维度,作为论述SECI在产生组织内部知识资产过程中大量引用已有人类知识资产来进行知识组合和创新,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有限度的影响外部知识环境。知识环境包含3个方面,分别是企业内部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和知识基础及成果。其中内部软件环境包含人力资源、组织氛围和管理制度等内容;硬件环境包含场地设施、资金保障和信息化平台等内容;知识基础及成果包含知识成果、市场产出和行业影响等内容。

对于第二方面SECI模型没有考虑知识转化过程中的动力问题,考虑在原有SECI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新的维度-问题化(Problem),就是在知识进行传递和迭代之前,一定是组织内部中各层级存在隐形或者显性的各种先导问题,来推动组织进行知识转化过程。问题化才可以说是SECI螺旋模型不停迭代螺旋的第一动力。

连带着知识环境与问题化的两种转化要素的提出,又对应增加了两种场,即知识环境场与问题场。同时鉴于显性知识与隐形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模糊性,对经优化的六种场进行简并,优化场的数量,使得衡量指标更加精炼,最终形成四种场,分别是创发对话场、内部知识场、实践场和知识环境场。

3 基于SECI模型的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开发模型构建

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特征及知识转化场简并模型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开发架构如下图所示。

截图.png

3.1 创发对话场

创发对话场内是是除了知识显隐性转换环节外的所有隐性知识,包含问题场、创发场和对话场中的隐形知识,即属于个人顿悟或者组织散乱没有显性化的所有知识。其主要知识来源包括组织顿悟、双边沟通、小组沟通、头脑风暴、茶歇交流等内容。

3.2 实践场

实践场内是知识显隐性转换中的知识,因为在知识进行显性与隐性转换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既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形成实践方案,又将组织的显性知识逐步隐性扩散给组织内部的个体员工,最终形组织竞争力。根据企业价值链,实践分为战略实践、支撑实践和生产实践。

3.3 内部知识场

内部知识场内是是除了知识显隐性转换环节外的所有显性知识,包含问题场、创发场和对话场中的显性知识,即属于组织内部已成体系的结构化知识。其主要知识最终体现在问题库、经验库、体系库和培训库等企业显性知识。

3.4 知识环境场

知识环境场指的是组织内部的知识硬软件环境,还有组织的知识基础及成果,同时还包含组织外部的各种基础知识。其中内部软件环境包含组织内部的知识文化氛围、管理制度和组织的人力资源等;内部硬件环境包含组织内部知识场地设施、网络信息化平台和相关的资金保障等;知识基础及成果包含组织知识成果、市场经济产出和行业影响等;外部知识基础指的是国家法规、行业标准、百科、论文、互联网公开资料等外部公开的各种知识信息。

结束语:

综合以上所述,可以基于此开发架构,进一步结合具体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实践需求,研发出一套可用好用的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平台,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转化的各个环节进行数据化支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内部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Peter F D. The Coming of the New Organiz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1-19.

[2]Nonaka I.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 9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