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体系构建有关问题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体系构建有关问题探讨

张田海,杨延泽

山东磐恒土地房地产资产评估测绘有限公司,山东济宁,272000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有使用价值、可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涵盖陆地和海洋、地上和地下。机构改革前,我国自然资源实行分头管理,自然资源部组建后,按照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的职责定位,对自然资源进行统一调查,涉及土地、森林、草原、水、湿地、海域等自然资源。按照自然资源部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的思路,自然资源基础调查是对自然资源共性特征开展的调查,是专项调查的重要前提性工作,掌握最基本的全国自然资源本底状况和共性特征。以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范围、面积、权属性质等为核心内容,以地表覆盖为基础,按照自然资源管理基本需求,组织开展我国陆海全域的自然资源基础性调查工作,在查清查实自然资源家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基础调查;专项调查;体系构建;问题;建议

引言

夯实工作基础,不断提升自然资源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深化不动产统一登记“三个集成”,全面推行线上线下“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机制,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测绘行业新型监管体系,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要求,不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有效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1自然资源监测监管的必要性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自然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得到延伸,多头管理遗留的历史问题,以及系统工程对不同尺度基础数据的迫切需求,使得新治理体系下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站在机构改革新起点上,“山水林田湖草”理念引领下的自然资源动态监测监管,将为实施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自然资源工作此前由各个部门分散管理,缺乏顶层设计,导致调查成果的概念、内容、方式、标准等均不统一,数据成果难以实现共享。新一轮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部将加快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体系作为首要任务之一,制定了明确的任务书、时间表和切实可循的行动指南。自然资源管理职责的履行均需对自然资源基础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并开展实时监测评估和预警。原有的调查监测和分析评价技术显然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需求,迫切需要依托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融入新型测绘、空间智能计算、现代测量、空间探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前沿技术,构建全新的调查监测和智能监管体系,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智慧化监管。

2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体系现状

机构改革前,在原管理体制下,各类自然资源由不同主管部门分头管理,各个部门根据本部门的管理需要,已开展多轮专项自然资源调查工作,但由于各部门只负责本部门管辖的范围,缺乏统筹与协调,从而导致调查对象不同,标准、内容、范围不统一,各类调查技术标准存在重复和交叉,数据缺乏共享互通等问题,最终调查结果数据打架、相互矛盾。原有的自然资源调查体系不利于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来进行系统治理,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针对自然资源管理分散在多部委,权责不明晰,各部门只管自己管辖的范围,不同部门之间的各类规划之间互相扯皮,造成监管乱、监管难、监管者缺位等问题,经国务院批准,自然资源部正式挂牌成立。旨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从长远来看,自然资源由一个部门管理,能够更加规范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3相关思考与建议

3.1基于地理国情监测和多期遥感影像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变化监测

地理国情普查/监测工作,为掌握地表自然资源存量,发现自然资源变量,提供了强有力支持。记住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以年度为单位,提取地表“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变化图斑,分区域分类别进行统计分析,实现自然资源变化的周期性监测。历史多期遥感影像数据资源可为自然资源变化的历史追溯提供客观依据,通过海量多期遥感影像免切片发布,实现遥感影像数据快速服务,利用双屏对比、卷帘对比、变化标绘等功能,即时对自然资源与环境变化进行监测。

3.2搭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创新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时,管理主体应搭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起配套的服务系统,实现对自然资源实时、全方位地管理。一般而言,管理主体要搭建起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必须做到:明确自然资源调查服务的具体内容,依据当前自然资源管理的特征,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的信息反映区域内自然资源分布的现实状况。根据自然资源管理状况获取数据,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进行自动分析,使获取与分析资源的过程变得更加标准、规范。同时,提升确权登记工作的服务水平。整合地理信息资源,确定自然资源信息能够在设定地理空间工作界面的前提下,为管理自然资源提供数据支撑,为各主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便利。最后,应当建立起自然资源的服务与评价机制。在确定各项资源评价指标、数据整合指标的前提下推动各项评价标准的量化。通过有效调查与评价确定自然资源的保护价值,为协调不同区域的生态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3.3技术体系构建

坚持科技引领,解决高效数据获取、高精度自动化信息提取、多源数据融合和知识服务模型构建等问题。首先,应根据监测尺度和对象,分别提供时点和时态数据。其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建立三维立体时空数据模型和监测监管数据库。其次,根据业务需求,开展资源利用、生态修复、国土空间开发等领域的分析评价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保障。最后,通过共享机制,推动数据成果在政府部门、公众、社会等领域的共享及应用,服务自然资源统一管理。

3.4构建科技创新成果管理体系

测绘地理信息相关的科技项目具有显著特征,因此,管理主体应当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具体项目转化,结合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征,构建起完备的转化标准,推动自然资源项目和科技创新成果的结合。构建科技创新成果体系的过程中管理主体应注意:首先,明确科技创新的现实、基本需求,即将自然资源管理视为整个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工作的核心,并通过设定核心业务服务项目提升统计自然资源项目的效率。合理应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方案、土地确权登记等制度发挥转化科技成果的优势;其次,不断创新资源转化形式。利用先进技术保证测绘地理信息的精确性,明确不同信息数据的基本属性,对信息技术进行归类。基于对地理测绘信息技术的应用调整地理空间网格,展现该技术在管理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为整合不同时空背景下的数据资源、统筹大规模数据提供参考,达到信息评价、规划资源的目的。

结语

加强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体系建设,推进自然资源分类标准的统一是基础,做好各类数据的衔接,制定自然资源基础调查的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是关键,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可以有效掌握我国自然资源基础状况,提高对自然资源的管理能力。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强化自然资源要素支撑,全面推动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体系建设,为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G].北京:自然资源部,2020.

[2]黄灵海.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体系的构建[J].中国土地,2020(5):40-41.

[3]李倩,李卓聪.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司长白贵霞:奋力开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新局面[J].资源导刊,2019(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