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创新开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1
/ 2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创新开发

高文瑞,赵亚鑫,姜涛,李长燕

天津市乳品食品监测中心有限公司    天津  300392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而粮食安全问题,则是关乎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将介绍当前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现状,并就如何在检测技术上进行创新开发进行简单分析,为我国食品安全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现状;创新

1常见的食品质量检测技术

1.1天然毒素的检测技术

传统的黄曲霉毒素测定方法较为复杂,且费用昂贵,准确率低。近几年,新的检测技术在传统的基础上被广泛采用。它是一种高效的利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进行毒素检测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到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好的作用。就现阶段而言,酶联技术一般都用来检测农副产品。但因为食物的种类非常多,各种食物样本所产生的免疫结合反应也各不相同,所以酶联技术也存在着一定局限性。

1.2药物残留检测技术

为了加快农业的产量,人们往往会在作物上施用药剂,从而导致农药在农产品中残留,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必须进行药物残留的测定,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国内已有几种用于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的仪器,包括微量样品处理仪、超临界流体萃取在线富集离线的净化装置。

1.3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

由于生物技术的进步,转基因食物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如果长期大量使用,将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目前,在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方面,已有两条主要的技术路线,一是检测外源DNA,二是检测外源蛋白质。其中,PCR-ELISA技术是一种高效、高灵敏度检测技术,能够实现快速的定性筛选和定量分析,并且利用酶标仪直接输出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高自动化的特点,操作简单。酶联免疫法、试纸条法和快速检测试剂盒法主要应用于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这两条技术路线以生物技术为依托,取得了良好的检测效果,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检测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4有机物检测

有机物含量和浓度检测是近年来消费者较为关注的话题。可以通过清洁、浸泡来减少食物中的有机物质,但无法彻底去除。因此,检验机构在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时应注意这一问题。我国检测机构检测食品有机物的方法仍在不断研发中,目前有机物痕量检测和超痕量检测等技术是用于有机物检测的不错选择。

2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现状

2.1深度不足

①检测标准不能及时更新,且与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相关的配套机制缺乏优化。②缺少多样化的检测方法。例如,在对某些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进行检测时,由于农药是由许多不同的化学成分组成,要在同一时间内对其进行精细的检测,如果没有特定的操作和分析手段,是很难准确地判定被测食品安全的。

2.2检测效率不高

就拿蔬菜和肉类来说,从货物商家到出售之间的时间十分短暂,如果检测效率不高,便很有可能会在检测结果出来之前,顾客已经购买并且食用了不良食品,造成了一定损失。所以,需要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效率,采用现场的、及时性的检测技术,来对食品中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有效控制风险源,保证流入市场食品的安全性。

2.3专业水平未能够跟进技术发展

当前,我国食品生产系统已逐渐进入工业化阶段,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对快速检测技术的需求也日趋强烈,这也给食品监督机构增加了工作上的压力。在实际的快速检测中,许多检测人员因其专业知识不高,未能及时跟踪技术的发展,造成了对技术应用、设备使用的不熟练,从而影响了检测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3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创新开发

3.1优化产品标准

近几年,我国的各种产品检测标准逐步与世界先进水平相适应,这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为更好地适应国际化产品检验标准,提高食品出口率,相关的检测机构需要依据我国国情,及时更新、优化长久以来的固有标准。同时根据我国食品检测的实际情况,来科学引进国外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创新,开发出更高效便捷的检测技术来,不断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水平。

3.2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的制度规范

我国一直在逐步制定和完善有关的法规和标准,目前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备的食品安全标准。但是,随着新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条例,以确保检测机构有法律依据、有例可依,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检测机构在实施食品安全检测时,要坚持执法科学、依法执法,充分发挥检测工作权威,以法律法规为保证,督促食品生产企业、经销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规范进行生产、加工,保证进入市场的食品的安全性,不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3.3加大经费投入,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检测工作的设施设备和检测环境能直接影响食品检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食品检测工作的重视,做好对食品检测工作的整体规划,明确目标,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有关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的更新,配备更精良、更精密的仪器,并不断充实和创新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拓展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保证食品检测工作的科学、高效、准确。

3.4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检测能力

我国有关检测机构要继续加大新技术的研究,并加强对国内外先进的检测技术的研究与运用,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目前常见基因检测技术、PCR技术、微生物技术等,都还有待进一步地深入开发,要加大研发力度,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以适应多样化的食品安全问题。比如,可以将生物芯片技术应用到转基因食品检测中。近几年,新型的纳米技术被用于食品安全的检测,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其所应用的光学显微镜可以达到高精度的标准,可以从微观上对食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更为直观,精确度和准确率都非常高。

3.5建立沟通平台

随着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信息。食品检测机构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公布最新的食品检测结果。这一举措有助于消费者以最方便、最低的成本获取食品安全资讯,从而使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更放心。同时,各机构的官方网站也可以在留言区中,收集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以及民众关心的问题,建立起与群众的沟通桥梁。

3.6加大专业人才培养

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高精化,检测技术在经过不断发展后,食品检测技术人员也应当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检测机构要加强对人才的筛选和培养,比如提高招聘门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培养专业人才。当然,还要对机构中的检测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学习新的检测技术,提高检测人员的职业素养,以不断提高检测水平,推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长久发展。

结语:

要推动食品质量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确保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检测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多样化的食品安全问题,亟需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进行创新。相关的检测机构应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食品检测技术,并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培养优秀的检测人员。全方面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质量,避免有安全问题的食品流入市场,保障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陈若馨,罗宗凯,曾侣斌,等.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探讨[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9(5):44.

[2]李俊伟,宁月辉,杨光,等.转基因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研究[J].饮食保健,2019,6(27):285-286.

[3]张万宏.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及监督工作要点探析[J].福建质量管理,2020(12):189.

[4]陈若馨,罗宗凯,曾侣斌,等.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探讨[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9(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