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产后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分泌及喂养的临床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31
/ 2

产前产后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分泌及喂养的临床影响

卓玛

单位:西藏林芝市妇幼保健院 (860000)

摘要:目的:分析初产妇予以产前产后护理对母乳分泌和喂养的影响。方法:随机甄选2020年6月-2022年4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82例参与本次研究,将所有产妇依据信封随机抽取方式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1例产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探究组41例产妇采用产前产后护理方式,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母乳分泌和喂养状况。结果:数据分析:探究组产后泌乳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也显著较高,母乳喂养信心量表评分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产前产后护理方式在初产妇中应用,可以提高48h内泌乳率,也能良好提升母乳喂养率,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信心,护理干预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荐应用。

关键词:产前;产后;护理;初产妇;母乳分泌;喂养

    母乳喂养即母亲乳汁喂养,临床中产后母乳喂养不仅有助于新生儿的成长和发育,也能良好促进产后恢复,可以明显减少阴道流血,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发病概率,还能预防产后贫血的发生,母乳喂养还能增强母婴之间的联系,更加干净安全,喂养也更方便,减免过敏的发生。初产妇在临床中对母乳喂养知识了解有限,加之其产后不适易产生不良心理,影响泌乳,临床中诸多母乳喂养者还易出现心理不接受的状况,为此临床中尝试通过护理干预增强的方式稳定产妇的情绪,提高母乳喂养率[1]。此次研究随机选择初产妇分娩这82例,分组对比研究产前产后护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内容表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起止时间:2020年6月-2022年4月,共82例初产妇分娩者作为此次研究主体,剔除和纳入标准:剔除骨盆测量异常的产妇;剔除合并精神疾病的产妇;剔除有母乳喂养禁忌证或者新生儿不能自主吸吮的产妇;剔除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的产妇;纳入单胎妊娠的产妇;纳入临床资料完整的产妇;纳入可正常进行语言交流的产妇;纳入未伴有妊娠合并症的产妇[2]。用信封抽取方式将研究对象予以分组,探究组41例,自然分娩24例,剖宫产17例,年龄低值为22岁,高值为37岁,平均值为(27.53±2.27)岁;对照组41例,自然分娩25例,剖宫产16例,年龄低值为21岁,高值为38岁,平均值为(28.16±2.15)岁,所有产妇基线资料数据对比差异没有意义,P>0.05,院方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在产妇入院后护理人员对院内环境进行简单介绍,说明分娩注意事项,讲述新生儿护理和喂养健康知识[3]。探究组予以产前产后护理,内容有:

1.2.1产前护理

    初产妇未经历过分娩,护理人员在进行分娩前需对产妇的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其分娩能力、心理状况、相关健康知识了解等,针对患者的状况进行相应的分娩准备护理,首先告知产妇产前注意事项,良好补充能量的同时注意控制饮食量,告知家属产妇在进入产房后需要准备的东西,还可简单引导产妇掌握分娩姿势和呼吸方式;在此基础上指导产妇掌握产后母乳喂养时间、手法、次数等,促使产妇在产后能够自主进行母乳喂养,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信心;告知产妇可能影响母乳分泌的因素,产前良好补充营养,产后保持心情愉悦,产后依据产妇的饮食喜好进行膳食调整,确保产妇良好获取营养,同时避免“大补”影响产妇产后恢复[4]

1.2.2产后护理

    分娩对产妇的体力与精神消耗大,机体也承受了较大的痛苦,体内激素水平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加之产后家属对新生儿的关注度更高,产妇易出现心理状态不佳,严重时出现产后抑郁,对产妇的产后恢复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产后护理人员予以产妇心理干预的同时应适当提醒家属良好陪伴和关心产妇,以此良好稳定产妇的产后情绪;在分娩后2h产妇状态良好即可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护理人员指导产妇正确环抱新生儿,使新生儿能够良好吮吸乳头,刺激乳房泌乳,间隔1h进行一次,良好促进母乳分泌,同时可采用热毛巾对乳房进行热敷,还可进行乳房按摩[5]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泌乳时间、母乳喂养率以及母乳喂养信心评分,泌乳时间分为48h内和48h后,母乳喂养依据新生儿喂养分为: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母乳喂养信心评分采用BSES量表进行评估,分数越高母乳喂养信心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用SPSS2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n(%)行X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母乳喂养时间与母乳喂养信心的比较

     探究组48h喂养率大于对照组,母乳喂养信心评分探究组也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母乳喂养时间和母乳喂养信心的对比

组别

例数

48h内母乳喂养(%)

48h后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信心评分(分)

探究组

41

32(78.05%)

7(17.07%)

143.72±6.23

对照组

41

14(34.15%)

19(46.34%)

116.53±5.76

t\X2

-

16.034

8.109

20.519

P

-

0.000

0.004

0.000

2.2探究组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的比较

    两组比较,探究组母乳喂养率更高,差异有对比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母乳喂养率的对比

组别

例数

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

人工喂养

母乳喂养率(%)

探究组

41

17

22

2

39(95.12%)

对照组

41

13

20

8

33(80.49%)

X2

-

-

-

-

4.100

P

-

-

-

-

0.042

3 讨论

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母乳喂养能够良好促进婴儿发育和生长,对婴儿的免疫力提高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促进婴儿脑部发育,降低婴儿猝死风险,还能预防肥胖症等疾病的发生,另外对产妇的产后恢复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母乳是新生儿的最佳食品,营养含量丰富,可以良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因此,在临床中比较提倡母乳喂养,但对于初产妇,不能良好掌握母乳喂养相关的健康知识,在产后不能较好进行母乳喂养,既影响乳房泌乳,还会影响成功母乳喂养率,护理干预方式在临床分娩过程中能够引导产妇良好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在产后顺利进行母乳喂养[6]

本次研究内容表明:产前产后护理在初产妇中应用,可以明显促进产后母乳分泌,还能提高母乳喂养率和产妇的母乳喂养信心,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原因为:产前产后护理在分娩前与分娩后均进行护理指导,分娩前可使产妇有相应的心理准备,简单掌握喂养知识;分娩后可在床前进行护理指导,能够使产妇更好实践母乳喂养,对初产妇的护理干预效果较好。

综上:初产妇进行产前产后护理,可以明显减短母乳分泌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率,增加产妇的母乳喂养信心,有较高的护理应用价值,应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珊.产前产后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分泌及喂养的临床影响[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5(03):256-258.

[2]陈翠兰,董毅,陈翠红.产前产后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分泌及喂养的影响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1):105-107.

[3]方满娟.产前产后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分泌及喂养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20):62-63.

[4]刘燕.探讨产前产后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分泌及喂养的临床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5):178-179.

[5]张文霞.产前及产后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分泌及喂养的临床作用[J].中外医疗,2020,39(20):116-118.

[6]曾彩贤,王富海,曾柯红,等.产前、产后综合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分泌及喂养方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05):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