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城融合的空港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8
/ 2

基于产城融合的空港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

詹天凯

中共儋州市委推进环新英湾港产城一体化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海南儋州  571700

摘要:空港经济是依托于机场资源,利用空港聚集的大量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而发展起来经济形态,在地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航空运输和临空经济的快速发展,空港已成为全球化背景下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源,能极大地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章论述了空港经济区概念内涵及其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基于产城融合背景下空港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空城经济区;内涵;关系;战略措施

引言: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科技的进步,航空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民用航空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了,由于方便、快捷的特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飞机出行的方式,民航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托机场资源发展起来空港经济也因此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

一、空港经济区概述

(一)空港经济区内涵

空港经济区是指依托于大型枢纽机场的资源优势,利用空港聚集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在机场辐射区域内发展起来的具有临空指向及其相关联的产业集群的经济区。从地理位置上看,它指的是以机场为中心,沿交通沿线向外辐射出去的一定地理空间;从经济角度来看,它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由于机场的集聚和扩散效应而发展起来;从产业的角度看,它涵盖了以临空产业为核心,与航空运输有关联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总和。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空港经济区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于推动周边地区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空港经济区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当前基于产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空港要依托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促进临空产业的优化升级发展,并借助城市及区域经济的支撑,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迈向国际化的一流枢纽机场,实现空港与区域经济之间良性、协调发展。空经济区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首先是区域经济是推动空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区域经济的发展给空港发展带来了更完备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也有助于空港自身的转型升级,推动了空港的高质量发展,因而区域经济为空港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其次是空港经济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经济发展发挥着引擎作用[1]。空港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区域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空港与临空产业间存在紧密联系,能汇聚区域内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形成具有高度关联的产业链条,促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能有效配置资源,使生产要素流向那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效益行业,带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又能提升资源的配置利用效率,促使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实现优化升级。同时空港作为城市的新型区域,聚集了大量资金、技术、人才,通过高端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与气质,增长了城市的无形资本,更好促进了产城融合发展。

二、基于产城融合的空港经济区发展战略措施分析

(一)建立产业一体化平台,积极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

发展空港经济区产业需要依托于空港区位优势和城市主导优势产业,结合临空产业的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发展那些前景广阔、技术先进、对环境友好的产业,建设临空指向的产业体系。(如下图一所示)具体来说,在空港经济区内部要厘清不同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进行产业重组和转移,建立产业一体化平台,要吸引那些具有临空导向的龙头产业流向空港经济区,最终形成区域内主导产业明确、附属的上下游产业清晰的现代产业集群,实现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同时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一方面发挥空港的聚集效应,聚集包括电子商务、金融、会展服务等高端产业;另一方面发展以航空客货运为主的临空产业,带动相关联的物流、商务、文化休闲等周边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因此也促进了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和产业的结构升级,实现产城融合模式下的高质量发展。

77.webp

图一 常德市空港经济区产业综合规划示意图

(二)加强规划统筹,建立完善管理机制

要实现空港、产业与城市的一体化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区域空间结合,需要政府结合市场、社会力量,加强管理统筹,建立完善空港区域管理机制。政府可借鉴其他城市管理的成功经验,制定和完善面向空港经济区的行政管理体制,以更好服务该区域的发展[2]。在具体经济活动中,政府需要针对市场机制的缺陷,制定一些产业政策进行干预和纠正,采取相应手段对港口产业布局进行规划和引导,扶持港口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政府要加强城市功能建设,深化政务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法制环境建设,努力营造高品质、宽松灵活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投资,为空港经济区发展提供资金支撑。此外政府在履行好本职的公共服务职能外,还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对社会力量的引导,培养更多的城市管理主体,实现和社会方面力量的合作,支持其社会服务活动。通过创新改进管理机制,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从而为空港经济区和城市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

(三)提高城市管理管理,打造高品质的宜居环境

当前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城市发展而日益严峻,而围绕空港兴建的新区或临近机场的城镇,在发展过程中会有大量工业企业的入住,这些工业生产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排放物,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3]。因此在发展空港区域过程中,为实现产业、城市、人之间和谐发展的愿景,就需要加强城市环境管理,不断提升环境质量。为此一方面针对空港区域或临港城镇内的企业,要提高环保意识,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于耗能高、污染大的企业要提高进驻门槛提高,这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工业用地规模,避免对城市发展空间造成排挤。另一方面结合城市特色,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增加公共绿地、建造景观带等,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如下图二所示)。在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同时,还要注重提升公共服务品质,特别是针对临近机场兴建的城镇还要健全完善配套的生活及社会服务设施,增强城市功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业的繁荣聚集人气,培育浓厚的生活气息。总之通过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打造高品质的宜居环境,积极发展商业、服务业等,以吸引人口的聚集,为空港经济区及城市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55.webp

图二 南京空港经济区产业新城效果图

(四)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

在空港经济区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人才的巨大支撑作用,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首先要统筹规划,大力发展培养一批精通管理、资本运作、财务等专业知识,同时又具备战略思维、创新意识等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服务于空港经济区内的各产业业务。其次可以加强与区域内高校合作,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培养具备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最后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政府和企业都要加大宣传,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差异化薪酬机制,积极引进各类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创新人才管理,建立起齐备的人才库,为空港经济区和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航空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空港经济区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极大地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城市的空港经济区还处于初级发展规模,因此要借鉴其他国家与城市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空港经济区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小珍,黎建强.基于机场竞争力评价的我国多层次机场体系研究[J].管理评论,2017(12):114-115.

[2]孔宪政.基于SWOT的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环境分析与战略发展建议[J].交通企业管理,2016(10):65-66.

[3]曾跃莹.航空经济与临空经济初步辨析[J].经营管理者,2019(10):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