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管理在静配中心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4
/ 2

细节管理在静配中心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陶莹,季明晶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静配中心是为患者统一进行药物配置、分发的管理中心,改变了既往在开放环境中皮遏制静脉液体的方式,药物配置的准确性、及时性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若静配中心存在陪药物配置差错则会直接危及患者生命。既往静配中心多采用护理标识,用以区分不同种类药物的用药情况,避免因配置药物引发的不当用药事件,可有效减轻护理人员在面对紧急抢救和患者数目增加的情况下,工作量骤增带来的压力。但因受到管理体系、人员专业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护理标识的应用较为片面,在临床管理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差错率,临床应用存在局限性。护理风险管理是及时整理并发现静配中心的风险并实施控制解决,临床常应用于门诊急诊以及重症监护室中,可使护理管理更具针对性,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以保证药物配置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对减少静配中心药物配置差错率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静配中心管理效率,避免药物配置差错发生情况。

关键词:细节管理静配中心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引言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又称静配中心,是指医疗机构在符合国际标准并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接受过培训的药护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抗生素等药物调配。静配中心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其承担着静脉用药医嘱审核的干预、用药咨询、加药混合调配、参与静脉输液使用评估等药学服务。在该部门中,护理人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护理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好的计算机能力和相关的临床药学知识。但是,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该部门是在安静封闭环境下进行,人员流动少,护理人员接触其他人员也少,加上该部门的工作量大、工作内容烦琐、压力大等,导致护理人员更加容易出现焦虑情绪,不仅会给个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还会影响工作质量,给医院的安全用药造成严重的威胁。

1.全流程风险管理

(1)处方审核:成立以静配中心质控管理成员为主的研究小组,同时加入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护师、主管药师及标准化管理的相关人员。组织成员学习全流程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收集相关数据,对各环节中的细节进行风险评估,进行相应改善,并追踪改善效果。药师接到医嘱后,将其进行单向管理和集中处置,主管药师集中审方,若发现重复用药、不合理配伍、超说明书用药等情况不予以通过,及时与病区沟通,修改后再进行审查。药师打印标签和药品汇总单后使用专用标签,2名药师分别按汇总单拿药、摆药并核对。检查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等是否与药品清单相符。专用标签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用药信息、药品规格、剂量、用法、医师姓名等。标签尺寸应大小适宜,标签分为热敏标签和普通标签。在病区使用环节,打签时自动生成使用警示标签,并贴在成品输液上,内容包括“建议输注时长”“建议给药途径”“建议输注1~2h振摇输液袋”等警示内容,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药品质量检查合格后再进行排药,将某一患者液的各种药品放入同一塑料筐中,将外包装去除后使用酒精纱布消毒。在临床药师随访环节,每天下午临床药师对新使用液的患者进行访视,并进行用药教育,对长期使用的患者每3天进行随访,收集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同时定期对液医嘱进行点评,并上报医务科,最后反馈到科室及医生,规范液医嘱的开具。

2.建立静配中心监督指导机制

2010年原国家卫生部下发的《规范》第十三条明确指出:“设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应当通过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验收、批准”。此后,一些省份对静配中心建设的准入性审核和验收工作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尤其是2016年4月在原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了《全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模式与验收管理培训教材》,并在全国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培训后,各省、市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静配中心的科学和规范化管理,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规范,建立了准入和日常检查或复核评估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依法监管”的原则,转变行政管理方式,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过渡。因此《指南》也体现了这样的理念,不再采用《规范》中“审核、验收、批准”的提法,而提出了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静配中心监督指导机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一个医疗机构中安全风险高、技术门类多、人员相对集中的部门,又是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核心保障部门,对其进行监督指导是一项长期任务,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按照《指南》要求建立起一支有能力、敢担当的省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管理专业组,加大对辖区内静配中心的监管力度,同时对监督指导工作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结束语

静脉中心即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以相关药物标准为根基,基于药物特性,由专业的工作人员遵循既定的流程配置全静脉营养液、抗生素以及细胞性毒物,静脉中心工作需采用先进药物配置技术和药物协同工作,是现代药物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静脉中心的存在是对药物质量以及静脉输注药物安全的主要保障,不仅可有效提高药物管理效果,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的支出,让工作人员有更富裕的时间和更充沛的精力对患者实施护理服务措施,还可促进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提升,利于提高用药安全和工作效率。静脉给药可使药物经静脉直达病变部位,其见效快,效果好,但若出现药物配给差错,易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而静配中心工作需要成熟的药物配置体系及配置人员的相互协作,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既往管理措施多集中于护理标识当中,主要以标识药物类型、使用方式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虽可有效提高配置工作效率,但缺乏护理风险意识,其风险管理措施较少,具有一定的配置差错发生风险,不利于静配中心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蒋素素.PDCA循环在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1):142-143.

[2]苗虹.细节管理在静配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3):196.

[3]褚德勤,王雁玲,郝志英.护理管理工作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04):591-592.

作者简介:姓名:陶莹,性别:女,出生年月:1993年4月,籍贯:江苏,最高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静脉配置中心

姓名:季明晶,性别:女,出生年月:1982年2月,籍贯:江苏,最高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静脉配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