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大数据为环境管理转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生态环境大数据为环境管理转型

孙义慧 

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  贵州省凯里市 556000

摘  要: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环境管理工作积累了大量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环境管理不仅能预防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而且能对已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环境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使得环境管理效率停滞不前,急需加快推进环境管理转型。本文通过调查和收集分析资料,对目前我国环境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对生态环境大数据在环境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业界人士带来一些借鉴。

关键词:生态环境;大数据;环境管理;转型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经过四十年的壮观增长,中国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生态环境问题已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是关系到子孙万代生存的根本问题。“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新形势下,环境信息技术应运而生且不断进步,其中,生态环境大数据以大数据为驱动,面向环境保护与管理决策的需求,通过快速获取各类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实时分析生态环境要素,以提升环境管理精细化水平,为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我国的环境管理

1.1环境管理基本概念

环境管理是国家生态环境部门基本职能。广义是指在环境容量的允许下,以环境科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防止环境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

1.2环境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由于环境管理的内容涉及土壤、水、大气、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管理领域涉及经济、社会、政治、自然、科学技术等方面,管理范围涉及各个部门,所以环境管理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目前,我国环境管理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宣传教育等手段,逐渐形成了相互协调的综合管理制度。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我国环境管理也应不断适应发展中的社会环境。将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二是环境应急机制的深化与完善,三是确保环境信息公开化,四是加强环境科技能力建设。

1.3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1.3.1环境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到县级,乡镇没有设置环保机构,随着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环境管理缺乏抓手。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不受行政区域界线的限制,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均易造成跨界污染,然而现阶段我国跨区域环境管理机构缺乏。

1.3.2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虽然公众环境意识有所提高,但公众对环境管理的认识仍然一知半解,各大高校环境管理专业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环境管理人才极度缺乏,要想提高环境管理的质量,必须要有专业的环境管理人才。

1.3.3公众参与度不高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环境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众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目前,我国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的程度并不高,公众参与大多是在发生了污染事故或受到污染危害后的举报,这些都是事后参与,没有事前监督,公众参与环保事前监督的主动意识不强。

2.生态环境大数据助力环境管理转型

2.1大数据在环境管理中地位的确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在环保等重点领域引入大数据监管,主动查究违法违规行为。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文件要求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促进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构建“互联网+”绿色生态,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2016年3月,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印发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至此,生态环境大数据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被确立。

2.2大数据实现生态环境信息新聚合

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国家多个部门同时负有生态环境管理职责,如水务、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同时,生态环境部门系统内部又设置多个业务部门,不同的业务部门承担不同职能,掌握不同的业务数据。此外,各部门使用不同的业务系统,数据无法互联共享,造成数据资源浪费。因此,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有序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十分必要。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不仅能提高环境信息收集效率,而且还能促进部门协作。在运用生态环境大数据进行环境治理时,需要对各种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将各种问题的处理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简化复杂的环境管理资料,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效率。

2.3大数据建设对环境管理的新要求

尽管许多人已经认识到运用生态环境大数据进行生态环境管理的要义,但没有认识到,它并不只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为人类提供服务的手段。因环保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尚未建立,或未充分应用,未能实现环保业务从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到工作流程的全面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业务数据分散,信息资源集中整合、共享服务、综合利用和开发水平低,严重制约着环境管理效能提升。所以各部门要及时将已有的生态环境资源进行集成,整合数据资源,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立,真正提高环境管理的质量与效益。

3.生态环境大数据在环境管理中的创新

3.1促进生态监管智能化

运用大数据“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的特点,通过整合环保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形成环境保护大数据采集入口,把控数据采集源头,形成广样本、多结构、大规模、实时性的环境大数据体系,利用大数据的特征关联,精准定位环境问题根源、预测后续发展趋势,创新环境监控监测、监察监管、环评审批、风险应急、行政办公、公告服务等环保业务应用。

3.2实现环境信息共享化

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是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核心,通过整合环境信息,促进海量数据融合交互、灵活共享、开放应用,用数据打通环境管理各环节,用数据支撑业务、整合管理,形成以大数据为驱动的环境管理新模式,支撑基层生态环境保护业务工作。

3.3推动环境管理科学化

通过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发现趋势、找准问题、把握规律,说清污染物排放状况、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准确预测、预警环境质量和各类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提高环境形势分析决策能力,实现环境管理部门“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推动环境管理创新,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促进环境管理科学决策。

3.4提升环境服务便民化

依托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通过网络服务的“桥梁”,将“线下”服务变成“线上”服务,让民意上网的同时,有了服务“上线”。同时,大数据赋能不仅让群众的事情可以在“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还可实现“跨省通办”,让群众办事的方便度、快捷度都更加符合群众的期待。

4.结束语

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前景广阔,它不仅是新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应用,更是一种管理架构的重塑,是推动环境管理转型的利器。但是在大数据建设进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比如缺乏数据共享、缺乏专业人才、资金投入不足等,纵使前路艰难险阻,但我们相信,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发展必定会乘风破浪、迎难而上,开创出大数据时代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张巍,李瑞强.大数据促进环境管理转型的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9(14):24-25.

[2]汪自书,胡迪.我国环境管理新进展及环境大数据技术应用展望[J].中国环境管理,2018,10(5):90-96.

[3]赵春胜,陈俊杰.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30(3):12-13.

[4]徐丽莉.生态环境大数据为环境管理转型指路[J].环境经济,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