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行业人士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跨行业人士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情况分析

潘夏玮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根据教育部2017年修订通过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在这个前提下,近来有不少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通过层层筛选加入了高校辅导员队伍。这些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跨行业“辅导员”,从事高校学生工作有自己的优劣势。

一、众多跨行业人员进入高校辅导员队伍原因剖析。

(一)政策原因,高校纷纷扩大辅导员招聘规模。

一方面,2020年教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各地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并督导各高校严格落实专职辅导员人事管理政策,按规定签订聘用合同, 不得用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等方式聘用辅导员。而此前,高校中通过人事代理等方式聘用的辅导员还大量存在,因此高校在《意见》颁布之后也加快了聘用辅导员的脚步,以期将部分人事代理性质的优秀在职辅导员吸纳进编,同时也招募部分优秀的社会人员和应届硕士毕业生。

另一方面,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规定,高等学校应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这条规定也促使部分高校扩大辅导员招募规模,以期将辅导员人数配备到位。

(二)疫情原因,编制内辅导员吸引力增大。

     自2019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虽然我国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政策很好地控制了疫情的大范围蔓延,但众多行业的从业者还是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导致失业或者收入减少,特别是今年以来以上海、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因为疫情施行了比较严格的社区管控措施,致使一些线下服务行业、实体经济从业者的收入水平受到了极大冲击。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因为属于事业编制,在疫情或其他社会突发黑天鹅事件下仍能获得稳定收入,极大地赋予了从业者安全感和稳定性。同时,高校辅导员属于高校教师,社会地位颇高,受到了很多其他行业优秀从业者的青睐。

(三)辅导员岗位自身优势的吸引力。

     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能力水平,既可以往高校行政岗位发展,也可以走学术路线做专任教师。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辅导员能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攻读在职博士学位,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也能进一步拓宽个人职业发展路径。

微信图片_20220615093911

同时,辅导员作为高校工作人员,享有寒暑假,可以有固定的时间陪伴家人或者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自然也成为吸引众多“996”工作人员争相进场的原因。

二、跨行业人员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优势。

   作为跨行业人员进入高校从事辅导员工作,相较于有高校从业经历的工作人员有哪些固有优势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跨行业人员有丰富的职场经验。有工作经历的社招人员,在日常事务处理、紧急事件应对、人际关系维护等方面经验更加丰富,上手更快,可以节约用人单位人员培训上岗的费用支出和时间成本。

(二)可通过自身经历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是专职辅导员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跨行业工作者因为有其他行业的工作经验,也有一定的社会阅历,能够更好地辅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确定发展目标,有的放矢地锻炼学生面对将来职场的能力。

(三)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学历要求仅为硕士以上,部分高职院校甚至可以录取本科毕业的辅导员,这在大多数新入职员工都为博士以上的高校,是入职学历门槛最低的编制内岗位。这也成为吸引众多有志于在高校工作的硕士学历社会人士报名高校辅导员岗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有过跨行业工作经历的工作人员稳定性更强。因为这些辅导员在进入高校以前至少有过一段工作经历,所以在择业上已经经过了比较和深思熟虑,工作状态相对来说更加稳定。

三、跨行业人员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劣势。

尽管跨行业人员有一些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优势,但也因为跨行业的背景存在一些从业劣势。

(一)虽然跨行业辅导员已经有了丰富的职场经历,但毕竟没有做过高校学生工作,所以仍然会面临很多新手需要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在处理校园危机和学生心理问题等具有很强辅导员特色的工作时,仍需经过大量实践才能得心应手。

(二)因为跨行业的辅导员已经有过或长或短的其他职场经历,所以年纪上相较应届生辅导员有一定的劣势,在职级晋升、专业方向选择上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有很强的专业性,跨行业辅导员还需要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学习思想政治、心理健康、危机干预等专业领域的内容。因为辅导员日常工作繁重,这些自我学习的内容需要安排工作之外的时间进行,这也会形成一定的职场压力。

(四)因为学生工作的繁杂性和偶发性,需要辅导员24小时开机,并且不管工作日或休息日都需要随时查看手机社交软件,以防遗漏亟需处理的工作。这种工作方式的特殊性也需要跨行业人员去调整和适应。

四、如何克服跨行业人员从事辅导员的劣势。

跨行业从事辅导员工作人员的劣势可以通过多学习、多体验、多请教、多记录的方式克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学校会针对新入职辅导员设置各种类型的培训,诸如“高校法律法规培训”、“心理辅导员培训”等,在工作不冲突的前提下,跨行业从事辅导员的人员应该多参与。

(二)从事辅导员工作后,可以向老辅导员请教事件处理的方式、流程、技巧,多问多操作,自然可以做到熟能生巧。

(三)要做好“辅导员工作手册”的填写,将学生情况、工作内容、工作流程都记录在册,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今后工作的档案备查,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总得来说,高校能吸引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员进入学校成为辅导员,对于指导在校生就业择业、社会实践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跨行业辅导员也能将社会的生存法则、人际关系、就业风险提前传授给学生,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

2、《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253/202005/t20200511_452697.html;

3、《关于做好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工作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2202/t20220221_601001.html;

4、《2022年继续实施高校思政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https://m.gmw.cn/baijia/2022-02/23/1302816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