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2

基于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研究分析

王怡鸥

陕西省煤气层开发利用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5

摘要: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高效快速的执行力。企业应以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体制为宗旨,提升企业管理效能,突出岗位职责,建立系统管理工作常态机制,按照层次管理的原则做好内部监督,以此来提高制度执行力。

关键字:制度建设;制度执行力;管理

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想要大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需从内部管理工作入手,加强各项制度建设以及大力提升制度执行力,才能保障企业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制度执行力弱的成因

(一)企业管理层对制度管理缺乏正确观念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研究中发现,企业管理层的制度意识比较淡薄,一些管理人员依照制度进行管理的思想观念不强,在实际管理中,往往依靠自己的意愿和利益安排企业生产经营,这导致了制度执行力大打折扣。当然,还存在一些管理人员能力不足,专业素质不高,对制度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在制度执行者,不能灵活地结合实际执行,只是照本宣科,使制度的本意得不到贯彻落实,严重地削弱了制度执行力。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导致制度执行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针对性不强。对企业来说,管理制度越多并不意味着针对性越强,真正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制度才是企业发展、管理需要的制度。另一方面,制度缺乏可操作性也是常见的一大问题,有些制度内容空洞、要求笼统、难以操作,表面上看起来辞藻丰富,实际上却无法落实,只能变成纸上谈兵、难以落实、应付上级检查的装饰品,不符合制度实际、有效的应用要求。此外,制度缺乏协调性和互补性,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一些制度滞后于企业发展,导致制度的时效性差。而有些新旧制度出现矛盾叠加,对制度整体规划和全局部署不到位,造成制度执行力的“阻隔”。

(三)监督和约束机制没有充分发挥

制度执行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督不到位,未建立科学的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制度执行存在监督太难,不敢多言、太弱,不愿多管、太散,不易聚焦。没有建立独立的制度执行监督机构,责任不明确,没有建立制度执行的容错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导致制度执不力。

(四)制度执行没有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生产技术的创新,管理手段、方式、思维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制度执行仍旧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思路上,没有有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等新兴技术手段,造成执行过程中成立问题的手段单一,应对方法有限,执行力难以提升。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制度执行的科学性,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制度执行力。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几点建议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有助于企业实现科学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制度执行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宣传引导、培训教育

广泛的制度解读和宣传,是制度执行的先决条件。如果对制度一知半解、生搬硬套,没有弄清楚制度政策制定的实际意义,缺乏对制度的正确认识,就不会产生认同感,就无法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要加强体制实施的内在动力,必须加强宣传,建立制度解读机制,畅通信息传递渠道,使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不仅能够尊重制度、维护制度,遵守制度、自觉依据制度办事。制度宣传要做到常态化、分层宣传、分类宣传,有目标地进行宣传引导工作。此外,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企业上下各部门员工都能充分意识到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是促进企业有序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是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良好工作环境的重要工具。

(二)加强组织领导、队伍建设

制度的建立执行,关键在人。要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完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等管理制度,把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纳入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日常学习教育管理体系中,提升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树牢制度意识、执行观念,广大职工在制度执行上要敢担当、善作为,为制度执行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更高要求的制度执行力,需要更专业化的人员来执行。通过加强思想淬炼、实践锻炼等专业学习和能力培训,不断总结制度执行的经验教训,改进制度执行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制度执行能力。

(三)不断健全完善制度,增强制度执行可行性

只有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与企业经营实践相适应、有可操作性的制度体系,方能在企业发展中真正发挥活力。科学的管理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的变化以及企业的发展情况而不断优化。在管理体系不断优化的同时,企业也需要意识到制度的跟进与完善。制度建立是制度执行的前提,制度设计是否具有系统性、制度制定是否具有合理性、制度建立是否具有协调性对制度执行具有重要影响。规章制度应该严谨细致,如同生产线般一环扣一环,每个环节都要具备可操作性。制度的文字表达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程序补课繁琐花哨,避免面子功夫,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有形有质、坚实而又稳定的制度体系。在建立新的制度或对旧制度进行修改后,为了避免制度中的未知漏洞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企业应该首先划定部门或特定的团体进行制度的试运行机制,建好制度,全面系统的制度体系建立起来,改好制度,更是制度运行的重要环节。建立制度容错纠错体制,在总结已经试行一段时间的制度,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制度权威。在特定的观察期内,对新制度进行多方位的评价,在确保新制度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后,方可全面推广新制度。同时要做好制度的废止和安排工作,减少制度重叠,增强制度协调性。

(四)加强监督,建立考评约束、激励机制

科学的规章制度对于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树立企业形象,实现企业正常运营,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监督检查是保障制度执行的重要手段。在监督过程中,要做到权责清晰,建立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并行的监督体系。内部监督在建立制度的部门可以建立制度执行监督,外部监督则需要纪检、工会等组织进行监督,双监督共同构成制度执行监督体系。二是建立制度执行的考核机制。要建立考核机制,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流程和方法,与领导干部管理考核有机结合,对不执行制度、选择性执行制度、执行不规范、执行不到位等情况加强考核,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运用、员工考核相结合。三是建立制度执行的追究机制。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形成良性责任追究导向。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对制度执行不力者进行责任倒查,坚决按制度进行处理,轻则轻罚,重则重罚,出了问题必须有人“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

总结: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没有完善的制度执行监督、考核和追究机制,制度的执行仍难以到位。制定和执行,是制度建设缺一不可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在简述了影响企业制度执行力的因素后,从加强宣传引导、加强组织领导、不断修订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的一些措施,希望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价值,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华青. 提升企业制度执行力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05):193-195.

[2]李伟平. 浅谈企业制度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05):152-153.

[3]张秋莉. 浅谈如何提高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J]. 中国集体经济,2020,(09):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