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环境保护及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2

公路环境保护及措施

金海键

中咨海外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介绍了环境保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总结归纳了公路景观设计的表现手法、设计原则以及环境保护的措施,并分别论述了公路施工、营运期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与措施。

关键词:环境保护 公路 绿化 空气污染 水、土污染和流失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大。如何面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按照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这是摆在我们广大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在强调公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项目建设应因地制宜,运用点、线、面、块等美学要素组织景观,借鉴风景园林艺术的设计手法,构建丰富多彩的绿化模式,最大限度的扩展绿化空间,提高绿化覆盖率。根据道路的空间序列和景观特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自然环境,营造生态和景观和谐的生态景观大道。

在公路设计过程中,路线所经过区域一般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而工程建设易引起对环境的破坏。因此,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以及与社会、自然景观的相协调是公路项目设计的重点。所以在公路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在选线时尽量结合地形、地貌,顺势而为,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现有的植被资源;

(2)线形设计中注重平纵面的组合设计,使立体线形符合汽车动力的要求,减少汽车排气污染及噪音干扰;

(3)尽量较少路基填挖高度,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景观的破坏,必要时甚至适当增长桥梁或者隧道的长度;

(4)桥梁方案拟定注重桥梁美学,特别是跨线桥注重美观,与自然景观协调;

(5)公路沿线全面实现绿化、建成乔木、灌木、花草相结合、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搭配的组合形式以及多层次的立体绿化布局结构,尽量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体系。发挥植物净化空气的功能,减少车辆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如何做好公路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减少环境破坏,就需要对公路设计及公路施工及运营阶段提出更高要求。

一、公路绿化设计要求及措施

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安全上,选用多种乡土树种,花灌木为点缀树种,周边配有春、夏、秋、冬开花的乔、灌木,采用自然式种植。乔、灌、草进行合理搭配,创造一个高低错落,富有层次感的自然群落景观,使整个景观达到“春有芳香、夏有浓荫、秋有硕果、冬有常绿”的效果。

1.路基绿化措施:

(1)中央分隔带绿化设计

中央分隔带绿化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其遮光防眩、引导视线等功能和特点,并结合调查资料从改善景观环境的角度来进行设计,因此,在中央分隔带绿化的设计中,首先要满足功能要求,其次要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

(2)一般路堤地段的绿化设计

对于一般路堤地段的绿化设计,通常是在路堤排水沟外侧种植乔木进行绿化。在高大乔木之间根据该路段的原有环境与景观,栽种小乔;排水沟以外的公路用地,采用植草方式予以地表绿化,从而形成错落有致的三层绿化体系。

(3)挖方路堑路段的绿化设计

对于挖方路堑路段的绿化,要结合环境与景观调查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可考虑在边沟外侧的碎落台上栽植常绿灌木,并且在每两株常绿灌木之间栽种两株花灌木的方式进行绿化。

(4)边坡绿化

边坡绿化是公路绿化的主体,对边坡绿化一般采用植草皮或播草种两大方式,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必须达到稳定边坡和保持水土的目的。对石质挖方路段,为减少路堑边坡给司乘人员造成的不舒适、压抑、紧张的感觉,在坡脚处可栽植一些藤本植物(如爬山虎、紫藤等)进行绿化。

2.互通立交区的绿化措施:

对公路互通立交区的绿化应与附近的环境、景观、植被、目前和未来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协调,构成简洁明快的图案。因此,对互通立交区内的绿化应以大片草坪为主基调,以简洁明快的图案和少量植物造景为点缀。同时,对合流端点三角学范围内的绿化还要注意视觉的要求。但在外环匝道的外侧,可以栽植一些灌木,起到引导视线的目的。

3.隧道洞口的绿化措施:

隧道洞口进出口应选择树冠整齐、丰满面朝向主要视线。导向性灌木种植沿水沟自然曲线顺接。

4.取、弃土场的绿化措施:

主要以植草和种植乔木为绿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二、公路绿化设计原则

公路的景观绿化,是通过以视觉为主的感受通道,借助物化的环境景观形态,在人的行为心理上引起反应,创造共鸣。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针对公路特点的空间环境,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协调,力求创造舒适、优美的道路景观。

景观绿化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为前提

充分了解当地的自然地理特点,筛选出适合于当地土壤及气候条件的优良植物种类进行合理搭配。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在尽可能减少工程量和造价的前提下,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2.美学理论为指导

运用点、线、面、块等美学要素组织景观;乔木、灌木、花草和点、线、面相结合。

3.物种多样性原则

景观设计中,合理增加植物种类和数量,从而增加道路景观的稳定性,减少病虫害对道路植物景观的破坏。

4.安全性原则

道路景观绿化首先要满足道路交通的安全性要求,使行车视线畅通,在顺行交叉出留出一定的安全视距,不种植乔木,只栽植低于驾驶员视线的灌木或花卉草坪;在弯道的外侧栽植成行的乔木,诱导驾驶员行车方向。

三、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注意事项

1.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由于公路工程对地面进行开挖或填筑,对沿线的生态环境(自然植被、水土保持)和景观美学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在公路施工期进行对沿线边坡、取弃土场、临时占用地的植被恢复。在种植乔木、灌木、草坪植物后,可减轻项目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和景观的不利影响。

2.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施工期废弃污染源主要是TSP和沥青烟雾。TSP主要来源于材料运输中粉尘撒落和运输产生的二次扬尘;沥青烟雾在沥青的熬制、搅拌和摊铺过程中产生,它含有THC、TSP等有害物质。施工TSP污染严重,但属短期影响。因此,储料场、水稳拌和站应远离敏感点200m之外,施工场地应适时洒水,晴天洒水频次为4次/天,阴天减半;应采用全闭式的沥青搅拌设备,设备应达标排放;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应设在开阔空旷的地方,距敏感点常年主导下风向300m以外。

3.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公路施工期间的作业机械品种较多,这些机械运行时在距离噪声源于15m处的噪声为95-105dB。这些非稳态的噪声源将对周围环境产生短期的严重影响。

施工期各种工程行为对其周围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讲尚属短期影响,随着工程的结束,工程行为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将会逐步减小或消失,且施工噪声具有间歇性和偶发性(如打桩机等)的特点,若夜间停止施工,则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不严重。

4.施工注意事项

控制施工车辆及机械辐射的噪声对附近村镇的影响,对于居民密集区禁止夜间施工;水泥、石灰、粉煤灰等建筑材料不得露天堆放,堆料场应设在常年信风下侧;混凝土搅拌场的投料器应有防尘措施;施工用油库、拌和场均应设在远离居民区100米以上,地面雨水径流严禁直接排入附近水体;施工阶段对钻孔灌注桩泥浆及混凝土拌和站加强管理,尽可能避开饮用水源一定的距离。

四、运营期注意事项

必须加强对行驶车辆管理,限制低速车、慢速车在道路上行驶,以减少和避免高噪声;对于速度低、噪声大、油耗高及运输量不大的车辆,建议通过车检部门禁止在本路上行驶;在本路行驶的车辆不得随意鸣放喇叭,按照惯例在超车时以一侧车灯示意而不鸣放喇叭;按国家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规定行驶车辆装配性能良好的节能净化高效排气消声器;管理部门应在入口建立行驶车辆安全检查制度;设计时设置完善的排水、防护系统,避免污染物或路面水直接入水体。

对公路两侧村庄密度大,房屋密集路段会受噪声影响,对声环境敏感路段设计中设置声屏障或在道路两侧密集栽种树木,对散落的房屋可考虑设置隔声玻璃窗或窗户附近密封的防噪措施。

我们必须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切实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加强对公路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使我国公路建设、公路环境治理水平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