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进展

陈逸心

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542500

摘要: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除了临床中常见的手术、放疗、化疗外,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提高了非小细胞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研究人员主要针对非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和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展开进一步的论述。多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表明,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中地位不断提高。而研究人员如何更加精准地采用免疫治疗对非小细胞患者进行治疗以及如何选择真正获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被认为是一种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的疾病。其中,最显著的就是非小细胞肺癌。吸烟、环境污染是肺癌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于其他疾病来说是非常高的。非小细胞肺癌发病隐匿,每年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早期被确诊。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发现时就已经处于中晚期阶段,基本上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而传统的化疗副作用大并且疗效不高,所以生存率较低。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进展作进一步的概述。

1.非小细胞肺癌概述

肺癌在世界上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城市人口由于恶性肿瘤而死亡的占大多数[1]。非小细胞型肺癌主要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大细胞癌,与小细胞肺癌相比,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分裂速度较慢,扩散转移相对来说较晚。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超过7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因此这种疾病的生存率很低[2]。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是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年龄、遗传、自身因素、免疫和营养状况,环境因素包括职业因素、吸烟、环境污染等。如果人体内致癌物没有及时被代谢酶溶解而长期刺激机体导致体内基因发生突变,那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就不能及时被DNA修复系统修复,这样就会导致凋亡信号的下降和增殖信号的异常增强,最终促使人体肺部形成非小细胞肺癌[3]。非小细胞肺癌的症状和肿瘤是否存在胸内播散、原发病灶位置、远处转移灶等情况有一定联系,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般没有典型症状,因此很难通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判断病情[4]

2.非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进展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免疫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不同程度的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身体素质,显著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以及死亡风险。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非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进展,下面主要介绍两种常见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方法:非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和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

2.1 非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

    目前来说,如卡介83苗、短小棒状杆菌、左旋咪唑等刺激因子,临床中主要应用具有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刺激因子通过非特异性的作用来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5]。而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12、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可以增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抗肿瘤的免疫应答能力。但由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抗原性不强,目前来说,这种治疗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

2.2 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

    非小细胞肺癌特异性主动免疫这种疗法的难点就在于肿瘤抗原的逃逸。然而,随着研究人员对肿瘤免疫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研制出肿瘤疫苗和抗独特性抗体以及作为疫苗开始运用于临床,使得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方式[6]。某些独特性抗体与抗体上的抗原相关位点结合,能够很好的模拟外来抗原,并且作为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替代性抗原。动物模型的临床研究实验已表明,疫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效果显著。CEA、MUC1、GD2、HuD等,临床中一些比较常见的肿瘤抗原可以用来制作抗肿瘤疫苗[7]。目前比较热门的疫苗就是DC细胞疫苗,而DC细胞是一种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根据临床研究表明,相比于其他载体,腺病毒载体在承载外源基因在基因转染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腺病毒载体主要包括可以激活未成熟DC细胞以及成熟的DC细胞,可以高表达树突状细胞(DC细胞)。此外,DC细胞疫苗相对于其他疫苗较少产生抗体,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即使没有治疗性的转染也可以提高DC细胞的功能[8]。目前来说,研究人员已经可以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外周血中制备出大量的DC细胞来制备这种疾病的疫苗。还有研究人员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通过DC细胞来检测捕获肿瘤细胞的能力[9]。不仅如此,为了测试非小细胞肺癌抗原的替代品,研究人员还给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一个应用经过修饰的腺癌细胞系(A549-M1)的体外系统[10]。通过临床实验,研究人员发现由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细胞和处理过的A549细胞或外科手术取出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共同培养,可以通过使用电镜或流式细胞仪发现DC细胞并且摄取非小细胞肺癌细胞

[11]。并且,DC细胞运载的A549-M1细胞可以有效的将非小细胞肺癌抗原摄取和递呈给T细胞,进而激发相应的免疫反应[12]。除此之外,由DC细胞运载的灭活的肿瘤细胞相比于其运载的肿瘤细胞的裂解物,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应答的能力更强[13-15]

3.结语

近年来,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方面,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治疗,有多项临床研究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免疫治疗在控制非小细胞肺癌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疗效。随着免疫治疗技术的不断进展,医生有望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非小细胞肺癌的起源及其微环境,这样就可以探索出新的免疫治疗方案。研究人员为了避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免疫治疗领域的应用中出现不良反应,一直致力于改善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研究人员只有不断探索,才能大大改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延长其生存时间并提高其生活质量,从而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的预后。

参考文献:

[1]权向前,白俊.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1,5(3):115-117.

[2]卞小霞,李为春.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临床新进展[J]. 系统医学,2021,6(1):196-198.

[3]刘颖,李倩,张宇威,等. 基于CT影像的人工智能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进展[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1,44(3):294-297,309.

[4]韦森. 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应用现状及进展[J]. 癌症,2020,39(3):95-103.

[5]朱婷,毕清.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之假性进展和超进展[J]. 肿瘤药学,2021,11(1):7-12.

[6]王佳慧,陈公琰. 基于PD-1/PD-L1抑制剂的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预测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2021,29(10):1822-1825.

[7]李洋洋,孙夕林. 基于分子影像的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2021,29(12):2162-2166.

[8]刘树洪,王明军,林雨昕,等.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进展[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0):18-21.

[9]王丽萍. 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和免疫治疗进展[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55(2):176-182. 

[10]徐嵩,赵世康,任凡,等.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靶向及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和展望[J].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6):299-303. 

[11]王熠伟,李文新.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新进展[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7):818-820. 

[12]李萌,刘馨玉,石璞玉,等. MUC1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预后及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20,13(4):544-547.

[13]彭文贝,韦晓山,叶琳琳,等. 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展[J]. 临床内科杂志,2020,37(2):82-86.

[14]王婷. 非小细胞肺癌PD-1/PD-L1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2020,31(13):1737-1740.

[15]刘光峨,马虎.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相关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2020,60(13):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