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石1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1

鼻石1例

王志成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中医医院    013450

关键词:鼻石    眼球萎缩    泪液    鼻泪管      

鼻石是以细小异物为核心,鼻腔分泌物、泪液或炎性渗出物经浓缩分解出多种无机盐(如碳酸钙、磷酸钙及镁盐等)逐渐沉积于异物表面日久形成结石,其外壳成分有钙、镁、氯化物等盐类,因成分不同而呈现黄、灰、棕、绿等不同颜色[1],是临床上极少见的疾病,我院曾诊治1例,报道如下:

患者任某某,男,64岁,因持续性右侧鼻塞1月,反复鼻出血3天以“干酪性鼻炎”收入院。发病前因感冒导致鼻塞,流脓涕,涕中带血,有臭味,伴嗅觉减退,无异物进入鼻腔史,平素无鼻炎等其他不适感,右眼萎缩,结膜经常发炎。查体:右眼萎缩,外鼻正常,右侧下鼻道及总鼻道可见干酪样物质堵塞,试取与鼻中隔、鼻甲黏膜紧贴,嵌顿于下鼻道距下鼻甲前端1.5cm,取出困难,渗血明显,鼻中隔偏曲,鼻甲适中。鼻CT示右侧鼻腔可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其内可见钙化影(详见术前CT片)微信图片_20220905071936微信图片_20220905071854。入院后完善检查在局麻下清除大部分干酪样及坏死组织,确定鼻石大小及位置后用止血钳夹持分次取出鼻石,见鼻石呈黄棕色,酷似礁石,总大小约15mmX10mmX8mm,术后对症治疗,第五天复查CT见鼻腔恢复较好,鼻中隔局部偏曲,鼻腔外侧壁骨质部分吸收(详见术后CT片),多次复诊未见复发,痊愈。

讨论:

鼻石是一种以异物为核心,周围由无机盐包裹而形成的结石,其异物核心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鼻石大小不一,形态也很不规则,多为单一,因所含成分不同,故其外观颜色也有黄、灰、棕、绿等不同,多发于成年人,临床表现与鼻石的大小有关,鼻石较小时临床症状不明显,当鼻石逐渐增大则出现渐进性鼻塞加重,流脓性或脓血性鼻涕,可有臭味,且可伴有头痛、头昏等症状;巨大鼻石可致鼻中隔或硬腭穿孔,或可侵入同侧上颌窦及筛窦,病程缓慢,常历经数年[2];CT表现为两种类型,有核的鼻石核心为低密度影,周围环绕高密度无机盐影,CT值大于1000Hu,形态不一,边缘毛糙;有时鼻石核心因时间长久而发生变质,不能发现核心,称无核鼻石,CT表现为均匀高密度影。

鼻腔结石在详细局部检查时一般不难发现,但结石被肉芽组织包裹,或表面附着干酪性坏死组织,或骨质破坏时易误诊;CT扫描影像学检查有助诊断,手术效果好,彻底去除结石一般不易复发。

泪液为弱碱性液体,富含无机盐及少量蛋白和溶菌酶,由泪腺生成,排到结膜囊后,经瞬目运动分布于眼球表面,并向内眦汇集于泪湖,再由泪点、泪小管的虹吸作用,进入泪道,流到鼻腔。正常状态下16小时内分泌的泪液0.5—0.6ml,炎症状态下分泌量增多[3]

本例患者无异物进入鼻腔史,平素无鼻炎等其他不适感,右眼萎缩,结膜经常发炎,鼻石位于下鼻道鼻泪管下端。综合分析,该患者鼻石的原因可能是:眼球萎缩,泪湖变大,清洁功能减弱,泪液浓缩,结膜经常发炎,无机盐类黏附于脓性分泌物表面,逐渐结聚成石。本病极其少见,有待进一步积累临床资料。

参考文献:

[1]李银元 《中国乡村医药》   2009年16卷4期

[2]黄选兆  汪吉宝  实用耳鼻咽喉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3]葛坚    眼科学—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