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在新冠疫苗接种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在新冠疫苗接种中的应用

王芳

重庆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400060

摘要:目的:探讨在新冠疫苗接种中予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新冠疫苗接种人群200例,随机分为常规接种护理对照组(n=100)与联合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观察组(n=100),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冠疫苗接种者采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能改善受试者负性情绪,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关键词: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新冠疫苗;负性情绪;不良反应

新冠疫情自2019年12月暴发以后,迅速波及全球,给国内居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而随着新冠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冠疫苗逐渐问世并在国内广泛接种。因新冠疫苗为新出疫苗,且新冠疫情严重,在疫苗注射后存在一定不良反应风险,导致国内居民对接种疫苗仍然存在一定担忧。基于此,为更好的落实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该次研究制定了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方案,选择接种新冠疫苗者200例,通过随机对照,探讨了该方案在新冠疫苗接种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新冠疫苗接种人群200例,纳入时间2021年1-12月。纳入标准:(1)满足新冠疫苗接种标准;(2)认知正常;(3)年龄18~60岁;(4)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晕针受试者;(2)合并行动障碍者;(3)既往精神疾病史者;(4)依从性极差者。将受试者随机分组,对照组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18~59(34.12±6.10)岁。观察组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19~60(34.35±6.25)岁。两组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接种,护理人员指导受试者填写个人资料,对受试者信息进行核对,并告知接种注意事项,引导受试者到对应位置接种,接种完成后要求观察30min,而后方可离场。

观察组则采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建立预约通道、排队通道、绿色通道,对网上预约者可直接进入绿色通道,通过预约填写个人信息并核对资料。现场接种者,通过排队填写个人信息以及核对资料。如受试者年龄较大,可进入绿色通道,辅助其完成资料填写及信息记录。在接种计划书签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指导受试者仔细进行接种注意事项的阅读,告知常见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询问受试者是否存在身体不适,耐心解答受试者的疑惑。确认受试者无疫苗接种禁忌症后,带领受试者到指定窗口填写信息与接种。接种过程中,应当注意让受试者维持科学体位,注意对受试者的安抚,通过交流转移其注意力,让受试者放松。受试者接种完成后,引导受试者在指定地方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开展健康指导,告知多喝温水,注意接种后反应的观察,如存在不适及时告知。在受试者留观期间,2名护士负责巡查,对异常者主动询问感受,受试者离开前,确定留观时间。预留联系方式,让受试者在出现不适时及时联系。

1.3观察指标

(1)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比较,采用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价。(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x±s,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100

51.78±6.34

45.82±5.51

47.24±5.20

43.08±4.70

观察组

100

52.25±6.20

40.35±5.04

46.95±5.12

39.16±4.58

t

-

0.530

7.325

0.397

5.973

P值

-

0.597

0.000

0.692

0.000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口干

嗜睡

乏力

头晕

总发生率

对照组

100

2(2.00)

4(4.00)

3(3.00)

2(2.00)

10(10.00)

观察组

100

0(0.00)

1(1.00)

1(1.00)

1(1.00)

3(3.00)

X2

-

-

-

-

-

4.031

P值

-

-

-

-

-

0.045

  1. 讨论

新冠疫苗接种人数多,如果缺乏有效的护理干预,可能导致人流混乱,不利于接种安全及效率的保证,且部分受试者对疫苗接种缺乏准确认知,存在一定负性情绪。基于此,采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工作干预,通过设置多通道,有利于受试者进行合理排队,能满足不同群体对接种疫苗的需求,有利于迅速完成信息记录与核对,并签署同意书。通过仔细介绍接种注意事项,一方面能提高受试者对疫苗接种的认知,也能让受试者了解自身是否适合接种疫苗,能减少其他风险因素对接种安全性的影响,配合耐心答疑,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受试者担忧。而在接种时,做好护理干预工作,可保障接种工作顺利进行,能进一步减轻受试者的担忧。在观察期间,注意巡查、健康教育等,则可进一步实现对不良反应的有效防控。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方案能减轻受试者负性情绪;而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则证实该方法可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综上所述,在新冠疫苗接种中采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能改善受试者负性情绪,能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倩,钟敬文,黄庆聪,等.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安全监测在基层实际应用的问题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55-57.

[2]王硕,蔡晧东,梅丹. 获批使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进展[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21,23(7):370-376.

[3]罗兴,张宏,谭兴秀,等. 四川省551名市(州)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意愿调查[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1,37(12):1674-1679.

[4]杨天,杨丹丹,刘文敏,等. 新冠肺炎疫情下社区接种门诊预防接种管理策略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2021,23(5):388-390.

[5]陈曦,杨滢,王冶,等. 新冠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管理模式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32(2):29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