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

马玉红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人民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 137400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具体分析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以及自我防护的措施。方法:研究重点实施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择医院感染科的护理人员,根据护理人员实施自我防护干预的前后,比较干预前后护理人员职业风险时间出现率以及职业危害知识知晓率。结果:干预后的护理人员职业风险事件出现率低于干预前的护理人员(P<0.05);干预后的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知晓率高于干预前的护理人员(P<0.05)。结论:医院的感染科护理人员,实施自我防护干预后,能够有效减少职业风险时间出现率,还能提高职业危害知晓率,保护好护理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自我防护

医院当中的感染科属于一个比较特殊且具有重要地位的科室,感染科所收治的患者大部分是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在为感染科提供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会主动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一旦缺少防护或者防护工作做得不到位,容易出现传染,严重低会危及到护理人员的生命,所以,医院感染科的护理人员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变成了值得关注的重点内容。此次研究过程中,重点分析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提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对策,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的医院当中感染科护理工作人员14名为对象,年龄在28-50岁之间,平均年龄(36.15±4.12)岁,其中包括男性护理人员2名,女性护理人员12名。

 1.2方法

干预前,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科推行操作流程,展开平时的护理工作。干预后,护理人员要做好自我防护干预。

分析职业危险因素包含下面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物理性损伤。感染科的护理人员每天要为患者实施多种护理服务,一旦在为患者输液治疗当中,并未规范佩戴好手套,非常可能会引发刺伤,将会大大增加感染出现率。

第二,化学性损伤。一般来讲,感染科当中收治的病患大多数都是感染性疾病患者,需要结合规范标准实现消毒处理。在进行消毒当中所采取的化学药剂,非常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过氧乙酸具有比较高的腐蚀性,一旦与并未完全稀释的过氧乙酸展开接触,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

虽然紫外线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但是长时间使用会让患者人体皮肤的色素出现沉着,导致皮肤癌。紫外线还可能对人的眼睛带来损伤,照射紫外线当中出现的臭氧,将会导致呕吐恶心的问题。

第三,生物因素。医院的感染科护理人员在平时工作当中很可能会与患者的血液、飞沫进行接触,血液、飞沫属于病原微生物的重要传播渠道,容易导致血源性传染病出现,也会导致呼吸道传染病,成为了感染科护理人员所面对的一项危险因素。

护理人员需要将下面几个方面的自我防护对策做到位:

第一,物理性危险因素防护对策

医院护理工作当中锐器伤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危险因素,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患者运用过的针头不回帽。严格根据规定来对使用过的利器盒实施处理。护理人员要根据规定佩戴好手套,一旦出现锐器伤,要立即脱掉手套,在伤口接近心脏端,不断实施血液挤压,通过肥皂水、流动水展开冲洗十分钟,展开消毒处理。

粉尘伤害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危险情况,护理工作人员要按照规定严格戴好帽子以及口罩。

第二,化学性危险因素防护对策

护理工作人员在接触具有较高浓度、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学制品之前,正确佩戴防护用品,严格根据操作规范展开。根据规定针对需要存放的化学性物品做好标志,集中展开存放,密闭存放。与此同时,针对室内环境定期进行监测;如果存在化学性的接触损害,要立即运用治疗措施,防止加重伤害。

第三,加强生物安全防护

护理人员在展开各项的诊疗工作前,在上班前严格进行洗手,需要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医护操作之前,佩戴好隔离衣物、手套等防护用具。特别是与患者的血液、污染物等展开接触时,要佩戴好手套以及口罩,有必要时要佩戴好护目镜。

1.3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前后护理人员职业风险时间出现率以及职业危害知识知晓率。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当中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的方式来对数据展开分析和处理,差异所具备的统计学意义运用P<0.05进行表示。

2结果

2.1干预前后护理人员职业风险事件出现率

干预后的护理人员职业风险事件出现率明显要比干预前更低(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比较干预前后护理人员职业风险事件出现率[n(%)]

组别

例数

锐器伤发生率

化学伤害发生率

血液接触发生率

病毒感染发生率

干预前

14

6(42.86)

4(28.57)

5(35.71)

3(21.43)

干预后

14

0(0.00)

0(0.00)

0(0.00)

0(0.00)

P

<0.05

<0.05

<0.05

<0.05

2.2干预前后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知晓率

干预后的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知晓率明显要高于干预前(P<0.05),具体情况见表2。

组别

例数

完全知晓

部分知晓

不知晓

总知晓率

干预前

14

4(28.57)

5(35.71)

6(42.86)

9(64.29)

干预后

14

14(100.00)

0(0.00)

0(0.00)

14(100.00)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感染科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有着紧密的接触,可能会通过血液、病原菌等接触出现感染,属于一门高危职业。医院管理要合理对护理人员进行排班,合理运用护理资源,科学排班的基础上,考虑护理人员的自身因素,让护理人员获得充分的休息,保持积极的状态迎接工作。定期展开培训工作,让护理人员意识到感染的危险,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防止在工作当中产生职业危害。

总而言之,医院感染科的护理工作人员,做好自我防护措施,可以有效保护自身安全,降低职业危险事件出现率。

参考文献:

[1]李明明.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04):113-114.

[2]王影.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297-298.

[3]刘涛,孟润仙.医院感染管理中护理人员针刺伤职业暴露防护指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9):269-271.

[4]孔祥艳.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0):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