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与临床教学融合在临床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基础与临床教学融合在临床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彭圣

钦州市卫生学校  广西钦州  535300

【摘要】近几年,临床医学科研者提出“为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促进临床与基础的深度融合”的目标,各个医学教学单位积极响应,主动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此促进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深度融合。临床与基础的紧密结合,模拟相关实践操作,提出一系列微创培训模式,开启临床与基础融合的新模式,充分实现资源优化与平台共享的目的;遵循“反复临床、多临床、早临床”的教学理念,促进临床与基础的双向渗透,促使医学生与临床医生、基础教师三方均能够获得收益,且效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临床教学融;基础融合;解剖教学;教育模式

人体解剖学主要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一门学科,是掌握其他临床可与基础课的重要基础,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可对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具有重要意义[1]。“面向世界、服务国家、引领行业、立足岭南,求创新、重个性、宽口径、培养厚基础的一流医学人才”一直是临床培养优质医科学生的目标。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与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往所开展地从基础课到临床课程再到医院实习三方面的医学教育模式正在面临更高的挑战[2]。临床解剖教学针对该类问题,在改善医学教学的潮流中,人们提出将三方面中的临床课程与基础课程相结合,促使医学生能够早期接触临床知识,积极培养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的复合型医学人才。解剖学在临床中作为医学生的第一门必修课,对其自身专业水平与后期工作能够具有深远影响[3]。学好解剖学,尤其是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临床解剖学,能够为后期临床实践工作奠定牢靠基础。本文特围绕临床解剖教学中应用临床教学与基础教学相融合的效果展开探讨,阐述如下。

1解剖学教学中开展临床与基础融合的目的

外科教研多年来一直倾力于医学教育的改革,各专科均能够良好的对接于临床解剖学模块,便于不同专科的临床医生能够分配于各种临床解剖学的带教中。故采用临床医生与基础教师“双师制”模式,帮助学生学习与提升解剖学实操,在解剖学课堂中讲解临床病例,不仅巩固学生基础知识,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中,激发其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临床病例与解剖毗邻关系、基础知识相结合[4]。临床与基础的解剖融合教学主要指在临床解剖学的课堂中带入临床医生的手术思维,使医学生提前接触临床。

2临床与基础解剖教学融合方法

在该教学模式中,配备1-2名青年外科医生和1名副高职称的基础教师,对其开展解剖学带教培训,感受并学习基础教师授课方式,感受课堂学习氛围,在开展实践操作时借助外科手术的相关入路方式,其中包括腔镜手术与开放性手术等[5]。从参与培训的临床医生中选择具备带教资格、临床业务水平高、负责认真且主观能动性强的学员,作为临床解剖学课程中的真实带教教师,协同基础教师开展临床解剖学课程的带教工作。结合临床医生专科选择对应的教学模块,如骨科医生带教上下肢模块,神经外科带教头颈模块。邀请临床医生积极参与带教工作中,每次授课时间尽量≤30min,具体授课内容需与此次解剖课程密切相关。临床教学教师初步尝试的融合教学方式是将外科疾病作为课程切入点,在课程中应用局部解剖结构,在解剖学课堂中提前讲解临床疾病,选择与课程相关的疾病,介绍人体解剖结构、血运特点,为学生讲解受损出血运破坏程度、愈合情况,通过将临床表现结合局部结构在课堂中讲解,能够加深其记忆,增加医学生对临床解剖学的认知与了解[6]。在授课时,临床医师通过讲解临床病例,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课程内容,能够极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后期的实践操作中能够真实感受到人体的肌肉、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促使解剖学课程能够更加贴近于临床中。

3教学评价

临床通过评价临床与基础融合式教学结果,认为临床与基础融合式教学开展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十分必要,能够有助于医学生充分掌握人体解剖结构,增加对疾病的理解程度,同时能够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7]。临床医生通过病例讲解,帮助医学生重温解剖学知识,引起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与基础教师进行深入交流沟通,清晰掌握临床结构,提高医学生动手能力与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在疾病诊治中融入枯燥的解剖结构,能够予以医学生一种立体且形象的感觉,提升其内在驱动力。

4结论

临床与基础的融合式教学应用效果较好,能够促进融合式教学查房与共同备课等活动的顺利开展。但在应用的同时,依旧存在医学难题,在讲解难治之症与科学前沿等相关知识时,缺乏一定的授课经验,无法为医学生全面普及相关知识,在后期的课程讲解中,带教老师可总结课程中的不足之处,利于恰当方式讲解知识,促进医学生能够尽早思考与接触该类难题,以此期望其能够尽早明确自身感兴趣的学习方向,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祁方昉,宋斌,王圣文,等. 基础与临床教学融合在临床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2,21(1):15-18.

[2]林如英,赵小贞,林清,等. "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表面解剖学教学的实践探索[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1,41(4):310-313.

[3]范艳,冯成安,罗明英,等.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 解剖学杂志,2021,44(6):553-555.

[4]刘慧东,张雅芳,许凤燕,等. 人文教育融于留学生线上解剖学教学的探索[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1,41(2):147-150.

[5]蔡新萍,王平. 护理解剖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思考[J]. 解剖学杂志,2021,44(5):455-457. [6]陈影,张爽,张伟宏,等. MOOC+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护理解剖学教学为例[J]. 解剖学研究,2019,41(4):332-334.

[7]毛峥嵘,马丽琴,彭慧琴,等.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在比较人体形态学实验课中的实践[J]. 解剖学杂志,2019,42(4):42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