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部手术术后感染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咽喉部手术术后感染因素分析

梁景丽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 黑龙江 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重点探讨咽喉部位手术之后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和预防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一年时间内接收的40例咽喉部术后患者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针对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干预模式,进一步明确术后感染因素,然后进行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和应对处理,进而体现出应有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咽喉部手术术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从根本上切实防范术后感染,明确各类感染因素,然后进行更精准有效的防控和应对处理,这样可以体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使患者得到更精准的治疗服务。因此这种防感染干预模式更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咽喉部手术;术后患者;感染因素;预防对策

引言

在咽喉部患者手术之后极有可能因为各类因素的影响使其出现术后感染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在现代医疗技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的背景之下,医务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等相关问题的应对和处理,要充分明确相关影响因素,然后从根本上做好预防管控,加大影响因素的分析程度,且从根本上进行应对和处理,这样才能体现出良好的术后感染防范效果。通过具体调研也可以看到,在医院感染类型中,咽喉部位术后感染是比较常见的类型,同时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做好相对应的感染影响因素,然后进一步提出和落实相对应的防控对策,进而更充分体现出应有的临床疗效,使患者的预后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基于此,本研究重点剖析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控制对策等内容,现在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涉及40例患者,为我院在2020年12月到2022年1月接收的40例咽喉部手术术后患者,其中包括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49岁至72岁间,平均是69.35岁。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干预模式,对感染影响因素进行更深入分析,然后提出相对应的防控方案和解决措施,同时对于相关方案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结合影响因素具体情况,不断针对方案进行改进和完善,然后进行切实强化,有效执行,以此体现应有的临床疗效。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对象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用SP SS27.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用卡方检验,用P值小于0.05代表数据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0和100%,要优于对照组的82.5%和10%,P值小于0.05。

3讨论

对于咽喉部位手术患者来说,在手术之后极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等,其中术后感染就是比较典型的内容。因此,要从根本上做好术后感染的防范和应对处理,要充分明确导致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明确问题的根源,然后进行切实应对和处理,制定好精准性、针对性防控方案,这样才能更充分体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使患者得到精准的术后防控,为其预后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除此之外,也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有效提升患者的远期疗效,为其治疗总有效率的确实提升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咽喉部位手术术后感染因素和相对应的防控对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感染的病发部位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具体调研可以看到,针对咽喉部位术后患者来说,其术后具体部位与术后感染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为咽喉部位通常情况下都是采取局部浸润和外表麻醉等方式,在手术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应激反应或者感染源众多,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因素而造成的术后感染等方面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在更大程度上有效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等相关工作,使其充分明确相对应的感染源,对于手术的具体部位进行深入分析,然后进行更精准有效的控制和处理,在外表麻醉和局部进入某些方面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充分明确相对应的术后感染的感染源,然后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有效干预和处理,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有效避免或者减少咽喉部位的术后创伤感染等相关问题,为总感染率的有效降低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为患者预后水平的提升也可以提供必要的条件。

3.2患者的住院时间影响因素和防控对策

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所导致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也会越高,因此可以看出,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相对应的调研统计也可以看出,患者住院时间越长,诱发感染的可能性往往也越大,在住院时间不断延长的情况下,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与家属以及医护人员的接触,在这样的接触过程中,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医院感染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对于术后的恢复和感染问题的有效防范会造成严重影响。另外因为住院时间加长,往往和其他患者接触时间更长,由此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交叉感染的发生几率,因为患者在手术之后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出现比较明显的降低,由此通过与其他患者的接触会导致病原菌进一步侵入到患者体内,使其感染率进一步增加。因此,针对此类情况而言,要做好防范和应对处理,要确保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效缩短,使患者的疾病康复速度进一步加快,这样才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避免或者减少与相关患者存在交叉感染等相关问题。同时在营养支持和护理干预等方面也有效加强,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营养支持,使其抵抗力和免疫力得到有效增强。也要充分做好相对应的疼痛治疗和干预等,使其疼痛等级进一步降低,减少应激反应,进而使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心理因素得到相应的调整,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程度进一步提升,这样也可以进一步强化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在耐受性方面也会得到显著提高,进而为患者身体素质的增强提供必要保障。这样能够从根源有效强化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使其预后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进而在不断增强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的情况下有效防范病原菌入侵体内,进而导致其出现医院感染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使各类感染因素能够得到相对应的应对和处理。

3.3抗生素因素和相对应的防控对策

对于咽喉部位手术患者来说,在手术之后极有可能出现医院感染等方面的问题,通常和抗生素的使用不够科学合理,不够得当有十分重要的关系,通常患者会因为抗生素的使用剂量或者方法不够科学合理或者相关操作方法不够得当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在抗生素的种类数量方面往往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体的耐药性进一步增加,同时在用药的过程中往往随意的增加,抗生素的种类或者数量不当,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会导致术后患者极有可能增加术后感染的发生部位。因此针对此类情况而言,在对其进行预防管控的过程中,要着重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分析和有效判断,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抗生素应用标准,进而确保抗生素的应用更加坚决有效,更安全,进而防范可能出现的抗生素应用不当而导致的医院感染等相关问题。

除此之外,在患者手术之后要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细致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使其有充分营养支持,在医院住院的过程中可以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和心理机制之中,这样可以使自身有更加良好的抗感染能力,进而使其康复时间缩短,可以呈现出良好的防感染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着重针对观察组患者有效实施风险防范干预模式,做好预防管控,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减少感染率的发生。因此这种待遇模式值得推广。

4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咽喉部位手术患者来说,在术后极有可能出现感染情况,对此,要进一步充分明确相关感染因素,落实风险防范控制措施,在实践的过程中切实执行,这样可以有效防范和减少医院感染问题,为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提升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阮理翠.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大家健康,2019,7(8):898.

[2]翟存华.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7(2):74-76.

[3]蒋兰.耳鼻喉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8(30):83-89.

[4]李昌海.120例耳鼻喉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8(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