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

王珍

峨眉山市妇幼保健院  四川峨眉山  614200

摘要:艾滋病是一种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的传播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其中孕产妇感染率也不断增加,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降低艾滋病发生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对育龄妇女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效干预非常重要。尤其是基层妇幼保健院,所面临的育龄妇女大多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不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意识不强,更加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干预。

关键词:艾滋病;预防;母婴传播;措施

引言

艾滋病是由于免疫缺陷病毒侵入人体,导致人体出现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且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尚未有良好的医疗应对措施。因此,对于艾滋病来说,预防是关键。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怀孕、分娩、哺乳等途径,导致胎儿或婴儿发生感染的一种传播方式。母婴传播是造成儿童群体发生艾滋病的主要因素,加强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与控制,是避免儿童艾滋病的关键举措。

1.全面开展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育龄妇女及其家庭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帮助育龄妇女建立安全行为,充分发挥自我管理与控制作用,自觉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可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对于基层妇幼保健院来说,其面对广大育龄妇女、孕产妇及其家庭,他们对艾滋病保健教育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导致育龄妇女的保健意识较差,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必须要重视全面落实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确保每一位育龄妇女、孕产妇及家庭都能够形成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自觉自律预防母婴传播。在健康教育中,首先要拓宽传播渠道,利用网络新媒体制作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的动画,拓宽传播范围,创新传播形式;同时,在婚前保健门诊、病房、产房、孕妇学校、产前门诊的场所,通过张贴艾滋病教育宣传海报、利用显示屏播放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宣传动画、发放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手册等方式,全方位、多形式进行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宣传教育。其次,重视提升服务人员教育传播能力。要求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全员培训,人人知晓,自身要具备丰富的艾滋病及母婴传播预防知识,积极宣传开发相关健康教育资料,在对重点人群服务过程中,重视健康知识的传播,为服务人群提供有效指导。最后,在单位设置艾滋病咨询服务热线,面向社会大众提供艾滋病咨询服务,不断提升社会整体对艾滋病的认识,营造良好的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社会环境。

2.加强检测服务与资源咨询服务

妇幼保健机构主要为相关人群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和助产服务。其中,婚前保健及孕产妇保健是接受服务的主要群体。在婚前及孕前保健服务中,应当加大对婚前检查必要性的宣传与推广,提高适龄人群自主进行婚前检查的积极性;同时主动与本地民政部门相联系,及时联系结婚登记并未进行婚前检查的人群,催促其进行孕前优生优育检查。在婚检与孕检中,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并为其提供危险行为评估服务,传递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加强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对于在检查过程中出现阴性结果的个体,也要为其提供咨询服务,尤其是当个体或者其配偶存在危险行为时,还要向其提供窗口期信息。对于已经快要分娩或者已经分娩的孕产妇,如果没有进行过艾滋病检测,则需要通过快速试剂,进行不同种类试剂、重复多次的检测,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避免发生艾滋病母婴传播。

3.加强对已感染孕妇的孕期保健

对于已经确认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我们基层预防母婴传播管理办公室管理人员对感染孕妇进行个案管理,先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与指导,使其充分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性,尽可能引导孕妇及家属选择终止妊娠。在孕妇确认要求终止妊娠后,则应当为尽快安排手术,注意避免并发症发生和感染扩大。同时,对孕妇进行教育指导,避免艾滋病的性传播、血液传播。如果确认感染艾滋病的孕妇不同意终止妊娠,则需要重点加强其孕期检查随访,为其提供特殊的心理支持和关怀服务,做好各项干预措施;在产后,提供婴儿喂养、孕期保健等各项咨询服务,最大限度给予其保健服务与指导。

4.提供产时保健服务

在孕妇住院分娩过程中,要为其提供科学、安全的产时保健服务。在孕妇生产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避免损伤性操作,采取安全助产措施,加强对母婴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使用等。同时,根据孕妇情况科学选择分娩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婴儿感染的概率,艾滋病感染不作为实施破宫产的指征。如果孕妇进行阴道分娩,在分娩过程中需要尽可能不使用会阴侧切术、羊水穿刺等损伤性操作,若是在临床早期发生胎膜早破,则要立即进行相关处置,加快产程的结束。尽可能减少新生儿接触母亲血液、羊水及分泌物的时间和机会,减少感染几率,这对于降低母婴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产后预防措施

对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来说,其本身发生较为严重的免疫系统缺陷,在产后非常容易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需要指导产妇产后加强对叶酸、铁、锌、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的补充。同时,进行个案管理,按要求做好上报相关信息,进行追踪管理,便于后续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展开。产妇喂养过程中,需要由专业人士对其进行科学指导,尽可能避免母乳喂养,采取人工喂养方式降低传播几率。加强监测婴儿的生长发育状况。按照最新的四川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对所生儿童于出生后48小时内、6周和3个月,分别采集血标本,进行早期核酸检测。两次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可诊断为艾滋病病毒感染。早期诊断为阴性的儿童,应于12月龄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如果结果为阴性,排除艾滋病感染,进行随访和体格检查,提供儿童保健服务;如果是阳性,则需要继续进行跟踪随访,应随访至18月龄,并再次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如果仍旧为阳性,应及时进行补充试验,明确艾滋病感染状态,纳入本地艾滋病综合防治系统进行管理。

总结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造成儿童群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径。加强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就需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开展好检测与咨询服务。而对于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则需要给予针对性的管理,尽可能降低母婴传播概率。

参考文献

[1]吕艳敏,韩莉.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对提升其自我保护意识的价值[J].智慧健康,2022,8(03):139-141+144.

[2]努尔吉别克·叶鲁巴衣,阿赞·喀力.评价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干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1):293.

[3]黎东梅,何林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成功3例[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1):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