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为模式与室内空间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08
/ 2

人的行为模式与室内空间设计

廖张涛

深圳远鹏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人的行为会形成一定的规律性,这能够给建筑及室内设计提供一些指导作用。为此,文章决定基于人的行为模式对室内空间设计这个方面展开具体研究,分析行为模式和室内空间设计两者之间的关联。

关键词:行为模式;室内空间;设计

我们都知道,在环境空间条件下人的行为会呈现出特点与规律,如果对这部分特点与规律展开梳理、整合,让它实现模式化,那么就能够获取出人的行为模式。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的话,人的行为模式主要可以分成三个类型,即一是秩序模式,二是流动模式,三是分布模式。而从这些模式主要角度出发,便能够使室内空间设计更符合人的行为规律与习惯。

一、秩序模式

人的空间环境中的所有活动均存在一连串的过程,静止并非永久的,这些活动本身均存在规律与特点,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秩序模式,一般会以图表来进行体现。

例如说,一个人在厨房空间环境中的行为活动,根据秩序模式能够绘制出下列图表:

从中可以看出,“拣切”、“清洗”、“配菜”、“烧煮”这四种行为都具备特定的顺序,不得打乱或颠倒,而这便需要在进行厨房空间的设计过程中,结合各炊事行为对照的空间部分做出合理、科学的规划与布设,比如操作台的配备等,需要严格依据炊事行为的顺序步骤,使人们对于厨房的使用需要得以真正的满足。依照炊事行为的秩序模式,能够获取出对应的空间布设,也就是所谓的空间流程.

不管建筑本身具有什么样的平面形式,在进行厨房内部每一空间使用部分的规划与布设时,均需要严格依据有关的秩序模式来完成空间流程合理科学地设计,这其实也属于厨房空间设计的重点所在。

譬如,一个人在超市中的购物行为可以绘制出下列这一秩序模式与对应的空间流程:

这一空间流程依循了人在购物时的行为规律及特性,也就是符合了这一行为过程的秩序模式,所以如果在进行超市室内空间的安排与设计时能够依据这一流程,那么便能够保证每个空间部分的有序性与恰当性。基于室内设计这一方面来说。围绕人的行为模式中的秩序模式进行探讨与分析,可以为怎样实施室内空间部分的规划、安排以及设计带来一定的理论参考,能够促使室内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流动模式

流动模式,简单来说,即为人的流动行为的空间轨迹模式化。该轨迹既体现了个体在空间环境状态中的位移,又体现出来行为流程中的时间改变。该模式通常被运用在消费行为、展览行为等多个方面的探究中。

例如说,一个人在建筑内部的流动行为,待在屋子里的人,往哪一屋子行走?通过对其进行一百次的认真观测,由此可获取出下列结果。通过下图不难发现,前往餐厅的次数排列首位,占比高达百分之六十,该数值代表着空间选择概率,其反映出了个体在两种空间中的流动模式,也被叫做成移动便捷度,其体现出来两种空间相互间的紧密关联性,可以给室内空间的布局与设计带来一定的参考。

而人在建筑内部空间中的疏散避险行为的流动模式,这和他们的部分行为习性存在紧密的相关性,据有关探究显示,人在空间场所中的行为存在着不少的特性,比如识途性、走近道、左转弯、从众性等,在这当中,识途性、从众性等均和逃难避险行为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这里的识途性,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人觉得有危险的情况下,会顺着原来的途径返回。从有关调查报告可以看出,在火灾现场中有不少人便昏厥在之前进入到电梯口,这其实也反映出来,在遇到危险时,人们会非常慌乱、不知所措,遗忘周边的安全逃离口,而原途返回。针对该情况,设计人员在进行室内空间布局与设计的过程中,便应当充分运用好人们的识途性这一特性,在入口这一位置必须要做一些明确显眼的标识,告知人们正确的、安全的撤离方向与位置。左转弯是表示人们在大部分的空间场所中都存在着左转弯这一习惯,该情况在室内楼梯位置与疏散处等方面的布局与设计都能够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从众性是指人们存在着追随的本能习惯,这种特性在室内空间的安全设计中可以带来明显的影响。在出现火灾等事故时,怎样让第一个发觉者真正冷静下来这是极其关键的。因为人们也存在着避险与趋光的本能习惯,所以,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可以通过闪烁安全照明,清楚指出安全逃离位置,也可以直接通过声音来有序协助人们撤离。

三、分布模式

分布模式,即为根据时间顺序对人们在空间环境中的行为进行不间断的观测,然后绘制出一个时间断面,把人类所处地二维空间位置坐标展开模式化。该模式一般被运用在个体在特定空间环境里的行为密集性这个问题的探讨中。

在“秩序图形”这种空间场所中,人际关系表现为等距性,并且会遭到场所环境所带来的显著制约。人们的行为是具备一定的规律性的,内心慌乱、害怕。在步行道、商场等这些行为场所中,人际关系表现为公共性,每个人都是自由的、随意的,场所环境基本上不会给人们带来任何的束缚,所以人们也会感到舒适、放松。在广场、舞厅这些场所,因为各个人相互间具有的亲密性并不一样,人际距离也因此会有所差异,关系紧密的人员相互聚集起来,每个群体相互间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通过围绕分布模式进行探讨与分析能够给室内空间的尺度设计带来一定参考。在进行室内空间的规划与布设时,人的行为要求必须要置于优先考虑的范围中,不过人际关系之间的行为要求也不可以抛之于一旁,而这便要求要最大程度地掌握个体的分布模式,将其当成设置空间尺度等的关键依据。

现代室内设计开始将人的需求充分地结合进去,而人的行为便是为达到某种有关的目标、解决各种需求问题而服务的。尽管室内空间设计是室内所有因素的系统与全面的设计,不过人的行为因素是必须要融入其中进行充分地考虑到,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整个设计真正符合“以人为本”这一根本理念。通过围绕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探讨与分析不难发现,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行为活动本身存在着规律性,而且这部分规律也对室内设计的不少方面产生着一定的约束性,如空间尺度、空间分为等,对于这种情况,设计人员在进行室内空间的布设时必须要对这种种行为规模进行最大程度地了解与分析,且将它们合理有效地融入到有关方面的设计中,从而打造出令人满意的室内空间环境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安妮;张乘风;;基于行为模式的空间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年21期

[2]王鲁民,许俊萍;宅内行为模式与集合住宅格局——1949年以来中国集合式住宅变迁概说[J];新建筑;2013年06期

[3]屈代亮;SARS与人类行为模式——反思现代建筑[J];新建筑;2013年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