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发展效率的河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基于绿色发展效率的河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刘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 唐山   063210

通信作者:马丹祥(1980-)男,河北唐山人,硕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城市防灾减灾

摘要:为了科学精准治理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以绿色发展为目标对资源型转型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本文根据绿色发展的基本理论,结合了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19年河北省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进行研究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5个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总体发展稳定性较低。

关键词:绿色发展效率,资源型城市,转型

引言

资源型城市是随着大规模工业化逐步形成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为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衰退、环境恶化等问题,因此在2000年左右,国内部分资源型城市已经逐步转型。然而近20年来,我国资源型城市基本上都是注重经济转型,而忽略了环境的问题,多数措施也是治标不治本。2017年,十九大阐述了建设美丽绿色中国的重要任务,城市转型最重要的是生态建设。因此,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有关中国各个城市与整体区域的绿色发展问题及其各类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影响的研究,一直成为社会研究热点。很多研究者都从社会经济与产业结构和谐发展的视角来论述资源型城市转型,并指出了由于对资源的深入开采与使用,资源型城市中所存在的产业结构单一、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资源型城市的健康发展[1]。在国际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了中国资源型城市化在生命周期阶段的持续发展,我国必须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有针对性的为中国资源类城市化的转型发展寻找出路与方向[2]。而在中国资源型城市化的绿色转型发展方面,部分研究者通过深入发掘资源枯竭型城市化绿色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出了绿色转型发展是打破资源枯竭型城市化"资源诅咒"的重要关键[3]。将资源消耗和环境发展结合在一起的基础上,大部分研究者们都是通过DEA模型,探究评价了各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结果出现,在不同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方面,出现了不同的分层现象,最终找出了各个城市产业结构和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4]

总的来说,在研究方法层面,大都是采用传统DEA模型,但是这类方法识别的决策单元比较单一,当出现很多个决策单元时,其测算得出的结果可比性较弱。从内容上看,对于资源型转型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政府方面和产业结构经济方面等整体性的研究,对于将绿色发展作为目标,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测算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结合经济发展规律来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将结合河北省的几个资源型城市,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研究其绿色发展水平,寻找河北省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一、河北省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必要性

1.1基本概念

(1)资源型城市转型

资源型城市转型在经济环境变化下,资源型城市所做出的技术变革、制度创新、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

(2)绿色发展效率

绿色发展是在效率基础上,更深层的对经济绿色增长和社会绿色进行研究。而绿色发展效率评价是评价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1.2河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河北省资源型城市,带来经济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来看,以2019年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为例,如图2所示,唐山、邯郸、张家口、承德、邢台等资源型城市,它们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均远超河北省的平均水平,并且在二氧化硫的处理方面,处理效率也比较低,资源型城市背负了非常大生态环境压力。环境问题正在逐渐制约河北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变量选取

本文主要从资本、劳动力、资源3个部分确定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河北省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2.2数据来源

根据以往学者的相关研究,本文以河北省的5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研究数据为2009-2019年的河北省绿色发展情况,数据主要来源于《河北省经济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3研究方法

2.3.1非期望产出SBM模型

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虽然提高了劳动效率,但是自此同时,也产生了无法避免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在这里我们称之为非期望产出。从而导致了雾霾、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减少废弃物的绿色生产方式已经成为每一个生产领域最重要的目标。DEA通常认为用更少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如果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不管投入多少,都不希望产出更多的废物。因此,Tone在2001年的模基础上构建了非期望产出SBM模型。

我们现在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在每一个单元中均含有三个要素,即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指废水、二氧化碳、烟尘等生产排放物)分别由(X、Y、Z)三个向量表示,X=(xij)∈Rm×n,Y=(ykj)∈Rs×n,令X>0,Y>0,则生产可能性集:P=x,yx≥X∧,y≤Y∧,∧≥0,其中∧=∧=λ1,λ2,...,λn,∈Rn表示权系数向量,在P函数中两个不等式,分别表示实际投入水平大于前沿水平,以及实际产出小于前沿产出水平。使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DMU(x0,y0,z0)如下:

sx∈Rm,sz∈Rs2,分别表示投入和非期望产出的过剩量,sy∈Rs1则代表期望产出的短缺量。ρ表示决策单元的效率值,m,s1和s2代表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变量个数。上述公式满足规模报酬不变假设。

2.3.2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

本文参考成刚(2014)推出的公式,使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评估DMU(x0,y0,z0)如下:

本文选取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来测算河北省各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从而为河北省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提供合理的建议。

三、实证分析

3.1河北省资源型城市发展效率测度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和结合收集的数据,基于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通过MATLAB综合测2009—2019年河北省5个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为了能够更好地观察和分析河北省各地区之间绿色发展效率存在的差异,本文在折线图中(图3和图4)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解释说明。

3.2河北省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结果分析

3.2.1河北省生态效率总体概况

总体来看,河北省资源型绿色发展效率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发展趋势如(图3)。在2012年之前河北省生态效率波动较小,2012年增长基本上达到了最高点,绿色发展效率接近0.82。在2013-2015年,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从0.82降到了0.67,降幅为0.15,接下来2015-2019年,除了2017年有所下降,其他年份绿色发展效率均处于增长状态,即使在2017年最低值也在0.81,相较于之前有较大的提升,到2019年,绿色发展效率接近于1,目前呈现明显上升的状态。从整体上看,河北省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波动比较大,稳定性较低。

图3河北省整体绿色发展效率

3.2.2河北省各市生态效率变化趋势

河北省各市绿色发展效率水平,基本上与总体变化趋势相同,都是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承德市增长幅度较大,到2012年由0.45096到0.9227,其他几个城市持较平稳的增长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绿色生态效率有效的数量也有所变化,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过程。如2011-2012年(图3)唐山、邯郸2个城市绿色生态效率有效,2014-2017年(图4),全省所有资源型城市都没有达到生态效率有效,2017年之后逐渐增多,到2019年,唐山、邯郸、承德3个城市绿色生态效率有效。长期以来,唐山多年来绿色生态效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剩下几个资源型城市的绿色生态效率水平始终不高,有待进一步提升。

图4河北5个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资源型城市2009-2019年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算比较,得出了结论:河北省地区整体绿色发展情况很不稳定,从整体上看河北省的绿色发展效率并不高,而且处于绿色发展效率无效的城市较多。其次是绿色发展效率有时上升有时下降,并未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因此本文以研究结论为基础,提出依靠绿色工业合理推进城镇化的建议,本文认为应依靠发展绿色工业推动河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进程,同时,要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要在城市中推行绿色环保思想,采取创新措施建设绿色城市。

参考文献

[1]王睿.区域视角下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分析及经济转型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学,2016.

[2]朱茂宗.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淮南资源型城市转型策略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8.

[3]崔伊霞.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20.

[4]李海峰.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矿业学,2021.

[5]方琳,仇方道.再生性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评价——以徐州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04):28-31.

[6]Tao Yuanyuan, Wang Qianxin. Quantitative Recog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 Evolution for Five Resource-Based Cities: Zululand, Xuzhou, Lota, Surf Coast and Ruhr[J]. Remote Sensing, 2021, 13(8):1563-1563.

[7]Kroh Julia. Sustain(able) urban (eco)systems:Stakeholder-related success factors in urban innovation projects[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2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