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之我见

唐秀金

清远市第三中学,广东 清远 511500

摘要:音乐鉴赏课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丰富学生思想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文化修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作品涵盖独特的精神情感世界,是打开人们心灵的钥匙。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净化人们的心灵,提高人们的品位,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开展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要让学生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通过多种多样的音乐鉴赏形式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实施有效的音乐鉴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探讨了新课程标准下,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实施策略培养学生以审美能力为立足点,提高艺术表现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为发力点,实现音乐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彰显了音乐鉴赏教学的实施价值。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1导言

音乐就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音乐的全部实践均应依靠听觉。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全体学生的音乐听觉与音乐认知能力。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乐于聆听、认真聆听、善于聆听的习惯和能力,教给学生聆听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构建音乐生命课堂。

2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意义

美学理论认为人类的审美意识是以审美对象的存在为前提的。学校教育想要提高学生的美育,就要给学生开展渗透美誉的课程,给学生提供审美的对象。音乐创作者接触现实生活原始素材,在音乐作品中融入自己的审美感受、情感体验。不同音乐作品的意境、神韵都是不同的,不同的音乐作品有不同的形式美的法则。音乐鉴赏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产生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欣赏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各种形式的音乐艺术的美。优秀的音乐作品带给听者以美的感受,美的声响、美的旋律让学生进入音乐之美的情境,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产生情感的共鸣。音乐鉴赏不仅能带给学生听觉感官的愉悦,还能带给学生思想精神上的净化升华。音乐作为艺术作品具有强大的审美价值,法国作曲家圣桑曾说“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音乐鉴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音乐可以触及人们的心灵,在音乐的倾听中,人们获得美妙的享受。音乐鉴赏教学提高学生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能让学生的心灵更加安宁,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富足,让学生诗意的生活。

3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措施

3.1创设多媒体情境,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决定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是否被充分激发。兴趣不仅是学生产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音乐鉴赏教学有效性的助燃剂。在以往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不但难以彰显音乐的魅力,还会阻碍学生音乐鉴赏兴趣以及音乐情感的顺利激发。创设多媒体情境不仅是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而且非常适用于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是调动学生音乐鉴赏积极性的有力措施。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音乐鉴赏教学需求积极为学生创设多媒体情境,一方面可以打造智慧型音乐鉴赏课堂,唤醒学生的多重感官体验,另一方面也能改善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从而为音乐鉴赏教学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的先决条件。

3.2引入拓展性资源,丰富学生的音乐鉴赏体验和感知

审美感知是音乐核心素养三大要素之一,也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培育的重点,教师想要培植学生的审美感知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就必须重视音乐鉴赏内容的优化。在传统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思维具有局限性,如采用的鉴赏素材欠缺多样性,这不但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也会限制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面对这种不良局面,教师必须延展音乐鉴赏教学思路,积极引入拓展性音乐资源,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鉴赏体验和感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发现音乐的独特魅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鉴赏学习。

3.3鼓励发表个性化见解,深化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

虽然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都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但是他们通常思维活跃,对事物常常产生属于自己的理解,这种思维特点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来说是一种极其有利的学情,教师只要科学地加以开发利用,就能收获非常理想的教学成果。基于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夯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综合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品质,鼓励学生对鉴赏资源发表个性化见解。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鉴赏课堂的参与度,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发表个性化见解的过程,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信心、深化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

3.4突出鉴赏课程中的文化元素,扩充学生的音乐人文知识储备

音乐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课程,文化理解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需要重点落实的培育目标。在过往的音乐鉴赏教学中,一些教师通常走马观花式地带领学生欣赏音乐,而忽略了为学生渗透文化元素,这种教学模式是非常不科学的,不但会降低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影响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和完善。基于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遵循新课标的指导思想,着力突出鉴赏课程中的文化元素,一方面可以扩充学生的音乐人文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从多维度完善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

3.5音乐鉴赏与表演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水平

随着我国新课改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成为教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加强音乐鉴赏教学不但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对于学生人文视野的拓展、思想道德观的塑造也发挥着十分积极地影响。基于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吸纳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为学生开展音乐鉴赏教学,从而深化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使学生真正领略到音乐的无限魅力。艺术表现是一项关键的音乐核心素养,也是多数高中生都比较薄弱的音乐素质。在以往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部分教师只实施了最基本的鉴赏课程,而没有跟进开展相对应的实践表演活动,这不但无法最大程度地发挥音乐鉴赏教学的实施成效,也会导致学生丧失锻炼艺术表现能力的机会。面对这种不良局面,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依托于新课改标准、树立音乐核心素养培育导向,将音乐鉴赏课程与实践表演活动有机整合,一方面可以开发全新的鉴赏教学路径,带给学生更加新颖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趣味化的实践表演活动,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水平,从而保障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和谐发展。

4结束语

总之,音乐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审美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聆听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修养。教师应该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加以研究,运用多种方式,使得学生认知到聆听的关键性,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听有目标,听有喜好,听有思索,真正实现听有所得,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艳华.尽享悠扬之感,倾听音乐之美[J].速读旬刊,2019(3).

[2]雷丽.音乐欣赏教学中聆听活动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4).

[3]贾莺.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学会有效“倾听”[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