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舆情分析与应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浅谈网络舆情分析与应对

汪婷

(霍山县委网信办   )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广泛应用,网络媒体开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网络时代,每个网民面前都放着一支可以充分表达话语权的“麦克风”,在各种思想观念的交锋交汇中,只有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动态,掌握舆情发展规律,才能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确保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促进网络和现实社会和谐。

关键词:网络舆情 互联网 网络意识形态 话语权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并逐步由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等多个领域传导渗透。2022年中国的大众传媒舆论场上,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进一步下降,“两微一端”成为很多中国人了解新闻时事的第一信息源,特别是拥有月活跃用户6.5亿以上的微信成为社会讨论的新引擎[1]。互联网舆论场正从“议事厅”向“社交广场” 转移。网络舆情的传播更加迅速,产生更具突发性,内容更趋多元化,影响力更加巨大。

一、网络舆情分析

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2]网络舆情是社情民意中最活跃、最尖锐的一部分,最直接、最快速地反映了社会各个层面的状况与发展态势,对社会产生的影响面和影响力巨大。互联网只是信息传播的途径和工具,网络舆情的倾向性,对社会产生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对信息的传播,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国家政策和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表现出传统舆论无法与之相比的优势,如2021年全国两会、《民法典》的正式实施、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等,民众可以实时参与对事件的讨论,进而引导和影响事态的进程和发展;另一方面,某些网络舆情,如某流量明星考编被质疑存在“萝卜坑”、网红王澄澄炫富、朋友圈炫富等热点事件引发的情绪共振,矛盾指向“财富分配”“社会公平”“上升通道”等问题,舆论呈现明显的消极和愤怒情绪。

由此可见,网络舆情已然成为影响社会持续有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因势利导,有针对性的提高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的分析与应对能力,首先要分析掌握网络舆情的特点,才能对症下药,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二、网络舆情特点

舆情的突发性与随动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当某一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发表意见,网民个体意见可以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同时舆情的随动性很强,比如“新婚之夜抄党章”事件,原本是想表达新郎积极学习党章,但随着事件讨论的增多,多种观点汇聚,让正面报道变成了负面的舆情。

舆情的自发性与互动性。网上舆情的主题极为宽泛,话题的设立往往是自发随意的。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常常有许多网民参与讨论,网民之间经常形成互动场面,赞成方的观点和反对方的观点同时出现,相互探讨、争论,相互交汇、碰撞,甚至出现意见交锋。

舆情的集散性与整合性。在互联网中,网民之间可以实时互动交流,各种观点和意见能够快速地表达出来,讨论更广泛更深入,网络信息观点多而杂。由于互联网的匿名特点,网民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因此,网络舆情也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价值。

观点的多元化与情绪化。随着互联网手机端的发展,更多不同社会阶层、各个领域的网民参与谈论或设置话题。舆情的主题往往也是多元的,可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网络言论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通过相互感染,这些情绪化言论很可能在众人的响应下,发展成为有害的舆论。

针对网络舆情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把握网络的舆情发展动态,对网络的热点、焦点与敏感话题及时做出反应,合理甄别引导,从而提高处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网络舆情应对

1.排查风险隐患。因部分舆情是网络舆情也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问题和矛盾。各主体单位应定期对可能存在的网络舆情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梳理排查,认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从源头上化解网络舆情风险。

2.加强监测预警。由于舆情具有突发性,各主体单位当安排专门部门负责做好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工作,采用人工+技术等手段,监测收集网络舆情信息;加强合作交流,不同部门做好重要敏感网络舆情互通工作,确保突发敏感网络舆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同时要持续关注舆情发展动态,防止在舆情传播过程中出现新的舆情点,将舆论推向新的高潮。

3.分析会商研判。监测发现到网络舆情后,各主体单位要立即组织力量对网络舆情内容、网上传播情况、网友观点、发帖人账号、粉丝量等情况进行梳理收集,对于过于情绪化的内容进行筛选,初步评估网络舆情重要程度、敏感程度,预判网络舆情发展趋势,提出应对处置建议。网络舆情处置期间,视情组织召开网络舆情会商会议,通报线上线下处置进展,分析网络舆情成因和热点,研究应对处置策略。

4.分等级处理。根据舆情性质、影响程度、涉及范围和领域等因素,将各种网络舆情划分不同预警等级,具体的可以将网络舆情分为普通、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等五个等级。根据网络舆情的传播程度、影响力、范围等启动不同的应对机制,实施差异化的处置方案,及时响应和处置,有效疏导和控制负面與情的传播。

5.及时回应关切。网络舆情发生后,涉舆情主体单位好做到线上线下同步处置。对于普通网络舆情,及时核查处置,视情回应关切、解疑释惑。对于一般、较大事件网络舆情,在快速核查处置的同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并根据处置进展动态发布。对于重大、特别重大事件网络舆情,在快速核查处置的同时,最迟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并根据工作进展加大发布力度,减少和消除舆情的负面影响。

总之,在应对突发舆情事件时,第一时间准确发声,用事实和真理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在“危机”中既发现“危”也把握“机”,才能及时有效的应对,化“危”为“机”,借“机”发力,把负面舆情转化为正面力量,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最大正能量。

参考文献

[1]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22 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https://www.taodocs.com/p-686965207.html

[2]网络舆情定义: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军犬舆情创始人: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