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学科的科学性与非科学性辨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3

城乡规划学科的科学性与非科学性辨析

张毅

广西建通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现阶段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对城乡规划研究的需求也在快速的推进中。城乡规划作为近代脱胎于建筑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在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科学性与非科学性的争论。而大的趋势是在大学科不断发展的同学,科学性、科学化的研究也在推进。文章通过对学科科学性与非科学性的辨析,找出不足、发挥已有的优势,期望学科的科学性研究更进一步,更好地指导我国城乡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科学性、非科学性、科学

1引言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阶段,城乡规划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从事城乡规划的工作人员在发挥更大作用的同时也受到了更多的诟病,全社会对于城乡规划工作的实效也是不满意的。作为城乡规划工作重要支撑的城市(乡)规划学科,在努力摆脱传统的建筑工程学科制约的时候,其科学性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显现对城市规划实践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业内认为城乡规划的非科学性主要表现为:首先从理论角度看,没有形成专属于自己学科公认的范式或模型,长期停留在从国外和其他相关学科中吸取知识的状态从实践角度看,城乡规划的规划成果的对具体实施的意义受到质疑,已经确定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被修改甚至瓦解;再次很多人也对于规划学科和规划师的作用提出了怀疑,有人认为城乡规划只不过是门工作,不是一门学科,也有人认为城乡规划是一门技能,不是学科。

城乡规划作为一门学科,在规划研究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城乡规划学科是否具有科学性,仍然有争议。有人认为城乡规划学科体系本身不具有像自然科学那样的,不成其为科学,或者城乡规划的学科极具人文性质,不具有典型意义上的科学性。也有人认为城乡规划学科是具有科学性质的学科。本文就城乡规划学科的科学性和非科学性展开,进行讨论和辨析。

2科学的含义和特征

在辨析城乡规划科学性与非科学性的时候,有必要对“科学”的内涵和特征先做了解。

2.1科学的定义:

哲学家和科学家经常试图给何为科学和科学方法提供一个充分的本质主义定义但并不很成功,笼统地说,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2]科学一词近代日本学者西周时懋最初对英文单词“science及其它欧洲语言中的相应词汇的翻译。它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近代侧重于自然的学问。1893年,康有为将此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从此此后,科学”这个词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1888 年达尔文曾经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辞海》1979 年版:“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辞海》1999 年版:“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法国《百科全书》:“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苏联《大百科全书》: “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这些都是不同书籍对科学定义的相关解释。

因此“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科学是由人类感知的自然现象,通过观察、抽象、总结形成家教个性论说,再形成有因果系统的宗教共性论说,再通过设置实验环境、证明宗教论说的真假、形成有因果系统的科学个性结论,再形成有因果系统的科学共性结论,进而形成有因果系统的有实验共性结论的可重复验证的学问。”[3]

2.2科学的特征:

客观性和实证性;理性和系统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3城乡规划的科学性与非科学性研究

2008年颁布《城乡规划法》以后,传统的城市规划的叫法被改为了城乡规划,而现在城乡规划的研究和实践,都在原来城市规划的基础上,相对来说城乡规划的理论、和城市规划 理论体系的衔接也还在进行中,因此本文多讨论的城乡规划在某种意义上是说的城市规划。

张庭伟也指出了城市(乡)规划和其他缜密科学的不同:规划理论重在实际应用而缺乏理论性强的专业理论:规划方法应用中存在大量的定性方法分析,更多的是一种描绘性的学科,而不是分析性的学科。法国让保罗·拉卡兹说:唯一能够将城市规划领域与城市地理学领域区别开来的东西,就是行动意愿的存在以及在改造城市空间时行使权力的前景,在这里他指出了城市(乡)规划存在着主观的东西。因此对城市(乡)规划一直存在着科学与非科学之争。

3.1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

城乡规划是什么性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呢?首先自然科学主要是研究物性,其变化法则遵循因果规律,也是我们所理解的普遍意义上的科学。那么从自然科学角度来认识,在遇到规划对象空间范围扩大后所引起的量到质的变化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找到一般规律,就可以通过研究达到解释的目的。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用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收集资料;其次是用科学的方法把资料加以分类;第三是通过分析能够预测并得出其相应的判断;最后是通过实践鉴别规律、趋势等的真实性,最终形成科学的结论。城市(乡)规划脱胎于“建筑学”,所以有不少建筑师、规划师在把城市当作一个形体对象进行设计。但是从人居空间最小的空间设计,到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再到一个城市地区的规划,从艺术层面上看没什么本质区别,只是设计手法的不同,然而在科学层面上看,它们发生了量到质的变化。在小的空间范围内,设计师可能按上面的几个步骤能实现科学化,但是空间大到一定层次以后,影响的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科学化中最为关键的最后提炼和升华成普通性规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作为自然科学的“城市(乡)规划学”难以形成,所以城市(乡)规划的科学化进程,若按自然科学标准来衡量,遇到了难以克服的理论难题。

其次从社会科学角度来看,又存在着规划研究范围和内容的界定问题。关于社会科学本身是不是科学的问题仍是有很多争议,即使看作科学,城乡规划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社会科学已经摆脱了试管实验方式的限制,广泛运用社会调查工具,寻找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各种假设(如经济人、政治人等),对人类社会中人的不同层面存在的规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由于城乡规划所涉及的空间问题,是不能从社会和经济问题中分离出来的,在很多情况下,不论在研究还是实践中它已经演化为一种综合的规划,所要考虑的也包含了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等。城乡规划综合交叉了很多学科的内容,不管是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等都能作为一种单独的学科门类,因此城乡规划作为与其他社会科学并行的科学,在理论体系上存在平行、条块分割的问题。

由于城乡规划既有自然科学也有社会科学的内容,或者说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它的科学化必须提供不同于前两者的解释。在吴良镛院士所提出的人居环境学来看,人居环境是整体的,同时也是无限可分割的。关于人居环境形成过程中对人为干预现象的科学解释,在小尺度物质空间建设方面,更容易靠近自然科学些,反之则更加容易接近社会科学。当将人居环境作为承载人类的生产活动等的物质空间时,更加接近自然科学,而当将人居环境看作为满足人类各种层次需求的时候,更靠近社会科学。

3.2科学性与艺术性

在城乡规划中还存在这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在城乡规划中还存在这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不论是自然科学的角度还是社会科学的角度,城乡规划都有其科学性,特别是对其功能、可实施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和理性等方面的分析更需要数学、数据等工具进行科学的论证。所以在城乡规划的存在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只谈它的科学性不够,城乡规划脱胎于建筑学,建筑从古至今都表现为对艺术的追求,规划当然也不能例外,而且如果只谈科学合理的话,或许可以整个地区的城市和建筑形式没有大的区别。各个层面的城乡规划除了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外,本身还是一项公共艺术,必须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需要强调的是艺术并不等同于主观意志的任意发挥,即使艺术仅作为审美研究对象也可以看作是一门科学——美学。美学与艺术家自身审美偏好也存在主观性,这里就不做讨论了。工业革命后,科技突飞猛进,特别是现代当代以来,建筑、城乡规划都走向了标准化、系列化、工业化,大规模高速度地进行建造;现代化城市建设大量运用智能化手段进行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管理,数学应用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建筑师规划师脱离了技术,把技术的东西都丢给技术型的工程师,以艺术创作者身份自居,行动上偏离了科学性,也就失去了评价的客观标准。反过来看规划师进入经济社会领域后,普遍不重视艺术修养,而更多关注社会科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问题,改良社会的理想主义和利益至上的实用主义互相补台,主导了学科发展。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中既有许多科学的内容也有许多艺术的内容,而且很难很好地将两者结合好。正如吴良镛先生(1989 )所言:逻辑的思维(即科学性)与形象的思维(即艺术性)两者缺一不可,却又是统一的,此亦建筑学的要义。城市规划中需要增强科学性,减少主观随意性,这与增加城市的艺术品位并不矛盾。

3.3学科内的科学性与非科学性

上面一些批判角度忽视了规划学科的特殊性、交叉性和综合性特征。邹德慈指出,现代城市规划学是交叉性的学科(或边缘学科),它吸收了自然科学(包括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以及视觉艺术,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等美学知识在内,经过融合,特别是通过大量实践已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知识体系。这足以说明城市规划具备科学属性,但它的科学含义还有一些特殊意义是其他科学所不具备的:城乡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本身要具备很强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城乡规划是一门社会属性很强的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城市规划是社会各方利益冲突的聚焦点,规划做好了可以协调各方利益;城乡规划是一门政治属性很强的科学。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城乡规划是政府宏观调控实现大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手段,城乡规划具备政府考虑和安排城市长远发展的这一职能。在当前国情背景下,我国城乡规划依然以满足政府所设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为主,但是在西方国家城乡规划已是社会公共政策的代表。综上城乡规划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和政治属性,是一门涉及各类科学的复杂科学。

对城乡规划科学性的肯定,也引发了非科学性的争辩。在城乡规划中,选择的标准是复杂的,评价体系也是不同的,对不同的国家、地区,甚至时间段来看,选择的标准都是不同的。城乡规划维护的当然是城市公共利益,而公共政策的本质是价值观和决策方式的转变,其权威性的达成源自特定的决策程序,再者价值观的多元认同和决策过程的民主化是公共政策的核心。对于科学,在实验上它必须是可以证伪的,即能被可重复的现象和证据所否定。而翻开规划学史,精确可控的城市发展从未实现过。

4结语

城乡规划在所有学科门类里面来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还处于不断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对于我国,现在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时期,城乡发展很多方面的问题都很突出,各种研究也层出不穷,因此长期存在着对学科的科学性与非科学性的争论,我们也不能将城乡规划学科是否科学做出结定论。但是在学科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其科学化是必然的,因此我们必须在研究和实践的发展中,不断推进其科学化,以期望更好地推动我们城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德慈.论城市规划科学性[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2002.12

[2] 扈万泰,宋思曼. 城市规划科学化的若干思考[J]. 城市规划学刊. 2010.3

[3] 陈为邦.对新时期我国城市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2004.6

[4] 何兴华. 科学实在的理解与城市规划的认知对象[J]. 城市规划. 2007.6

[5]刘宁斌,李晓东. 关于城市规划科学性的辨析[J]. 城市建设. 2010.24

[6] 何兴华. 关于城市规划科学化的若干问题[J]. 城市规划. 2003.6

[7] 李景奇.《城市规划的“复杂性”、“社会性”与“非科学性”解读》.第三届"2 1世纪城市发展”国际会议论文集. 2009.11

[8]http://baike.baidu.com/view/3805.htm百度百科 科学


[2] http://baike.baidu.com/view/3805.htm百度百科 科学

[3] 李景奇.《城市规划的“复杂性”、“社会性”与“非科学性”解读》.第三届"2 1世纪城市发展”国际会议论文集.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