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伟大革命精神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伟大革命精神综述

李君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永州 425000)

摘要:弘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伟大革命精神,精准理解内涵,吸收营养;紧跟新时代,继承革命精神,砥砺前行。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内涵时代价值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集聚天安门前示威,举行抗议活动,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从此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取得一个又一个惊人成绩,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道路上焕发新的生命力,现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中华民族伟大革命精神综述如下。

一、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1]的内涵:一爱国;二进步;三民主;四科学。

五四精神时代价值: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好地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合理传承民主科学进步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思想解放精神,坚守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底线,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

二、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2]的内涵:一首创,开天辟地、敢为人先;二奋斗,坚定理想、百折不挠;三奉献,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红船精神时代价值: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红船是体现共产党初心母亲船,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产生于这条母亲船红船精神是我们党的初心之根、是党的先进性之源。

三、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3]的内涵:一坚定革命信念;二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三坚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五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井冈山精神时代价值: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四、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4]的内涵:一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二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三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四百折不挠、克服困难;五严守纪律、爱国为民。

长征精神时代价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加强纪律性。

五、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5]的内涵: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二实事求是;三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延安精神时代价值:做好工作的根、本、魂、动力源并没有变,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宗旨、作风永远不能变,应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发展变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红色基因,凝聚人心、团结奋斗,有力保证中国共产党执政、建设和改革取得更大的成绩。

六、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6]的内涵:一核心——"两个务必",居安思危;二宗旨——依靠群众,立党为公;三品质——敢打必胜,勇克时艰;四表征——发扬民主,团结统一;五特质——与时俱进,科学创新。

西柏坡精神时代价值: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体现着我党的忧患意识,坚定党员理想信念;以人为本、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深化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民生建设、文化软实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七、苏区精神

苏区精神[7]的内涵: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

苏区精神时代价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构建和谐社会;强调作风建设,注重制度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八、抗战精神

抗战精神[8]的内涵:一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三英雄气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四必胜信念——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抗战精神时代价值: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九、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9]的内涵:"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一吃苦耐劳 ;二勇往直前;三永不服输;四敢于胜利;五爱党爱军;六开拓奋进;七艰苦创业;八无私奉献。

沂蒙精神时代价值:我们党永葆先进性,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巩固扩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能提高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总之,建党百年,重温上述多种伟大革命精神,紧跟新时代,真正做到政治上忠诚之上,思想上奉献至上,工作上事业之上这些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落实到生活和工作之中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参考文献

[1]初三网.http://m.chusan.com/zhongkao/77872.html

[2]爱扬教育网.https://www.aiyangedu.com/CaiLiaoSuCai/719414-7.html

[3]高三网.http://www.gaosan.com/gaokao/261418.html

[4]360度https://wenda.so.com/q/1533028574212462

[5]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821/c83857-22645193-2.html

[6]百度.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17172543423822125.html

[7]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6738862-6953315.html

[8]人民网.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7/1116/c85037-29649993.html

[9]360搜索.https://baike.so.com/doc/5423387-5661599.html

   作者简介:李君(1968.4-),男,汉,湖南永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