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社会疫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6
/ 2

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社会疫苗”

杨晓静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四川成都 610000

艾滋病虽然可怕,但也不是不可阻挡,我们应该广泛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全民防治,艾滋病的传播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被遏制。下面是关于艾滋病传染的方式和途径。想要更好的预防艾滋病就要正确的向人们传输正确的社会观念,打好“社会疫苗”。

一、艾滋病人共用什么东西不会传染

艾滋病可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性接触是艾滋病最重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可以通过性交在男女之间传播,性接触越多,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就越大。共用注射器吸毒是艾滋病血液传播的重要危险行为,当血液或被艾滋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被注射或注射时,就会发生艾滋病毒感染。使用受艾滋病毒污染但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头或剃刀可能传播艾滋病。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触艾滋病患者或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人不会被感染艾滋病。在工作和生活中,一般接触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握手、一起吃饭、共用工具和办公用具等,都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通过马桶座、电话、餐饮设备、床上用品、游泳池或公共浴室和其他公共设施传播。打喷嚏和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艾滋病。虽然共用毛巾是不卫生的,但从传播艾滋病的角度来看,没有体液交换,一般来说,艾滋病不会传播,但我们还是要拒绝这种行为,避免其他致病细菌的传播,最好自己准备一条毛巾。

二、青少年该如何预防感染艾滋病

1、青少年不要进行不健康的性行为

不健康的性行为很有可能会感染艾滋病,因为在性爱双方中,如果有一方有艾滋病,在性爱的过程中进行体液交换,另一方就有可能会感染艾滋病。而青少年的身体快速发育,对性爱也充满了好奇,在尝试的过程中,如果缺乏保护意识,就会增加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几率。

2、不要去不正规的地方献血,也可以预防艾滋病。

青少年不要去不正规的地方献血,如果献血使用的工具并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而献血的人群中恰好有艾滋病患者,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其他人感染艾滋病。青少年更不能为了钱而去卖血,因为非法商贩通常不会对设施进行严格的消毒。

3、青少年远离毒品也可以预防艾滋病。

通常艾滋病的传播与毒品都会有一些关联,因为吸毒人员会为了毒品不择手段,这样就增加了吸毒人员感染艾滋病的几率,而吸毒会用针管进行注射,如果青少年与毒贩使用同一个针头注射毒品,就会感染艾滋病。

4、从学校方面要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

因为很多学校的青少年对于艾滋病的知识认识比较浅薄,甚至对于艾滋病的传播渠道认知都是比较空白的,所以学校的途径来进行宣传和预防这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学校的医疗部门也应当对于学校卫生所的各方面条件应当加强提高。

5、不少年轻的学生对艾滋病缺乏认识,他们只知道艾滋病会通过血液和性行为来传播,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很多在拔牙以及针灸的环境下也是会传染艾滋病的,不少不规范的医院,他们在给病人用针灸针做完治疗之后,会用带血的工具继续给下一个患者来进行针灸,或者是在一些资质不够规范的小诊所,给患者拔完牙之后没有对器械进行消毒或者没有严格使用一次性的消毒器械,也会让艾滋病病毒交叉感染。

6、正规医院就诊

7、如果因为生病而去了一些不是特别正规的诊所,在接触了一些一次性注射器之后,这有极大的感染可能,所以为了避免自己使用一些没有经过彻底消毒的医疗器材,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

8、7、不与他人共享工具

9、这里说的工具指的是任何有可能会将皮肤刺破的东西,比方说修脚刀,剃须刀,修眉刀等等。因为艾滋病病毒是完全可以通过血液来进行传播的,所以生活当中不仅要自己学会爱干净,也千万要注意自己的东西不被别人使用。

10、三、艾滋病患者的正确宣教

心理疏导,帮艾滋病患者阳光洒满心田。艾滋病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传染性、无法根治性及社会歧视等,面临着各种压力,生活质量普遍偏低。因此,如何改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难题。研究结果显示,心理疏导干预可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分析原因为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具有以下作用:

1、以患者为中心,尊重、关心患者,将患者作为正常人看待,以提高患者自信;

2、开展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恐惧等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医患之间的距离感,及时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从而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

具体措施:

1、建立信任的医患关系

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积极与患者交流,通过主动接触患者,使患者快速适应新环境,并获得患者的信任要以医学的正确态度对待患者,不歧视患者,对待患者要热情,语言应温柔恰当,操作应熟练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表现,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通过肢体语言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实施健康教育

通过交谈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偏差,并采用巧妙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艾滋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观通过提高患者对艾滋病的认识,促进患者的临床治疗积极配合度。

3、解释性交流

通过讲解真实病例,向患者讲解艾滋病发生发展防治知识,同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并向其讲解艾滋病治疗新进展和新消息通过反复交流,告知患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药物等治疗措施可有效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