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术后不同方式自控镇痛的观察与护理探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6
/ 2

胆囊切除术后不同方式自控镇痛的观察与护理探述

邵淑军,苑珺,朱红,宋绍华

大庆市第四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 要】目的:探究针对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运用不同方式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及适宜该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本实验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于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10月,研究结束时间为2021年10月,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进行实验组与参照组组别的划分,每一小组各包含患者20例。给予参照组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给予实验组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干预前后疼痛评分。结果:组间数据对比研究后发现,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不良反应率较之参照组患者均更低,表示为P<0.05,即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于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的自控镇痛过程中运用静脉自控镇痛方式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因而在接受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自控镇痛实践中应更为广泛运用静脉自控镇痛方式。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不同方式自控镇痛;护理;临床价值

    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被认为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胆道外科手术[1]。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结石、胆囊隆起性病变、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效果确切[2]。但胆囊切除术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术后疼痛是影响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身体恢复的重要因素[3]。故而临床上近些年始终在探寻适宜接受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方式。因此,笔者探究了不同方式自控镇痛在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镇痛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呈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主要涵盖的研究对象是于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病例选取时间段为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以单双数法为依据将患者划分成为两个小组,即参照组(20例)与实验组(20例)。参照组患者年龄区间为27-71岁,中位值为(38.28±4.72)岁;男女患者数量之比为13:7。实验组患者年龄区间为26-70岁,中位值为(38.31±4.67)岁;男女患者数量之比为12:8。两小组患者的常规信息经对比后未发现明显差异,即可继续进行对比研究(P>0.05)。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在患者手术完成且意识清醒后应对其展开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医护人员应在镇痛泵内加入5毫克氟哌啶(国药准字H11022239 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0毫克布比卡因(国药准字H20070023 珠海润都民彤制药有限公司)与4毫克吗啡(国药准字H20010316 青海制药厂有限公司),而后将上述三种药物与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国药准字S10870001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配制形成100毫升液体对患者进行镇痛。

    给予实验组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方式。在患者术后意识清醒后应对其展开静脉自控镇痛方式。应于镇痛泵内加入5毫克氟哌啶以及每千克体重0.02毫克芬太尼(国药准字 H42022076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并将上述两种药物与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混合配制形成100毫升液体对患者进行镇痛。

1.3 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不良反应率,包括皮肤瘙痒、尿潴留、呕吐三方面内容。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疼痛,评分依据为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数值越趋近于10,则说明患者痛感越强[4]

1.4统计学分析

    在统计学计算时依托SPSS20.0软件包,t值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展现,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形式展现,若P值低于0.05,则说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说明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良反应率

    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高于实验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不良反应率(n,%)

分组

例数

皮肤瘙痒

尿潴留

呕吐

不良反应率(%)

实验组

20

0

0

1

5.0

参照组

20

1

1

4

30.0

X2

-

4.329

P

-

0.037

2.2 VAS评分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VAS评分(x±s,分)

分组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实验组

20

6.13±0.78

2.01±0.23

参照组

20

6.09±0.83

4.13±0.44

t值

0.157

19.096

P

0.876

0.000

3讨论

    近些年,我国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的数量整体上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丰富。静脉自控镇痛方式与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是现阶段临床上应用频率较高的两种镇痛手段。但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穿刺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进而增加患者发生局部感染的几率。静脉自控镇痛方式则具有操作简单且不良反应率低的特点。适宜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医护人员应当持续性关注其各项生理指标,并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同时应叮嘱患者避免抓伤皮肤,加快患者身体恢复进程。

    组间数据对比后发现,实验组患者干预后VAS评分、不良反应率与参照组患者相比均更低,表示为P<0.05。

    综上,在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的镇痛过程中应增加运用静脉自控镇痛方式的频率并对患者展开适宜的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魏书靖,王慧,姚晓红. 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4):101-104.

[2] 张雯,李洁,张芊芊,等. 5E护理对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医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21,26(5):383-387.

[3] 杨柳青,庞志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常见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1):336-337.

[4] 张允兰. 围手术期护理路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康复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0):1902-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