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3
/ 2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舒虹

彭州市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成都 611930

【摘要】目的:观察儿科门诊护理过程中护患沟通艺术对患儿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01月--2022年03月就诊于本院儿科门诊的42例患儿作为观察案例,按照抽签随机分组方法,将42例患儿随机纳入观察组(护患沟通艺术)、普通组(普通护理),各21例。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相对更高,与普通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护患沟通艺术融入到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可促使小儿积极配合治疗,有序落实各项操作,尽快获得令人满意的护理结局,实现护理满意度提升。

【关键词】门诊护理;小儿;护患沟通艺术;依从性;满意度

儿科门诊每天人来人往,流动性非常大,加之患病之人低龄,比较特殊,给儿科门诊护理带来了巨大挑战[1]。面对患病的小儿,家属心里面十分焦急,迫切的希望及时得到救治,此种情况下,若是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属未及时深入沟通,有可能会爆发冲突,耽误患儿治疗[2]。因此,在儿科门诊护理过程中引入护患沟通艺术显得很有必要。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42例患儿均于于2022年01月--2022年03月就诊于本院儿科门诊,以抽签随机方法作为分组原则,将42例患儿随机纳入观察组、普通组,各21例。观察组11例男童、10例女童,年龄4-13岁,均龄(7.72±0.68)岁;普通组10例男童、11例女童,年龄3-13岁,均龄(7.75±0.64)岁。两组基线特征匹配,可比性充分,统计学P值检验结果均>0.05。

1.2方法

普通组21例小儿门诊就诊中配合普通护理,护理人员引导家属带领患儿进入科室就诊,辅以必要的检查,了解掌握患儿病情变化。

观察组21例小儿门诊就诊中配合护患沟通艺术,即(1)首先,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应当微笑面对前来就诊的患儿及其家属,亲切、和蔼的迎接,增强其安全感,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儿科门诊护理人员的青睐。问诊期间,极力引导患儿主诉,主动关心询问患儿有无不适;对于低龄且难以准确描述自身感受的患儿,护理人员要重点聆听家属的表达,并且与家属深入沟通期间,禁止打扰患儿的主诉以及家属的诉说,尽量保持开放式交流状态,从患儿及其家属方面获得更多的资料信息,以便于护理人员准确把握患儿病情。(2)然后,过于畏惧医院环境的患儿,为了提高其治疗配合度,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拥抱、握手、摸头等肢体语言,加深护患情感,也可以通过鼓励性语言、称赞性语言,增强患儿自信心。(3)最后,考虑到儿科门诊人员流动性问题,仅依靠护理人员,难以面面俱到。此种情形下,护理人员可以将护理观察技巧传授给患儿家属,并告知其注意事项、治疗禁忌,通过家属动态监督,进一步降低就诊风险。

1.3观察指标

(1)依从性。完全依从: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能够全程按照医嘱完成各项治疗,无抗拒、无抵触。不完全依从: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能够按照部分医嘱要求完成治疗,偶有抵抗,但是经过护理人员温柔劝导后,可继续配合完成治疗。不依从: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我行我素,完全不按照医嘱要求进行治疗。依从性=100%-(不依从/总例数)。(2)满意度。向每户家庭免费发放一份满意度问卷,由患儿及其家属根据自身体验,以不记名形式,对门诊护理服务工作打分,10分满分,得分范围1-3分不满意、得分范围4-6分基本满意、得分范围7-10分非常满意,总满意度=100%-(不满意/总例数)。

1.4数据统计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普通组、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满意度,以%(率)形式表述,用X2检验组间数据,用P值描述检验结果,当P<0.05说明两组结果有差异意义。

2.结果

2.1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疗效 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疗效对比

小组

病例数

完全依从

不完全依从

不依从

依从性

研究组

21

11(52.38%)

9(42.86%)

1(4.76%)

20(95.24%)

常规组

21

10(47.62%)

7(33.33%)

4(19.05%)

17(80.95%)

X2

-

8.772

p

-

<0.05

2.2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满意度 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常规组满意度对比

小组

病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研究组

21

13(61.90%)

7(33.33%)

1(4.76%)

20(95.24%)

常规组

21

10(47.62%)

8(38.10%)

3(14.29%)

18(85.71%)

X2

-

9.017

p

-

<0.05

3.讨论

儿科门诊护理人员是接触患儿及其家属最多的一线工作人员,及时将诊疗信息传达到位,避免患儿及其家属恐慌,从而一步步落实与诊疗相关活动,规范患儿及其家属就诊流程,意义重大[3,4]。通过护患沟通艺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护患之间的情感羁绊,拉近彼此心灵上的距离,形成互相信任、互相体谅、互帮互助的良性局面

[5]。本研究通过护患沟通艺术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由此可见,护患沟通艺术价值重大,值得在儿科门诊护理活动中广泛推荐。

参考文献:

[1]邹丽. 风险管理联合安全护理在改善门诊儿科护理工作质量中的价值[J]. 饮食保健, 2020, 007(010):200-201.

[2]申国立, 王蕾, 张越. 儿科门诊护理风险评估及安全管理研究进展[C]// 2012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0.

[3]蒋百花. 加强护患沟通对化解儿科门诊护理纠纷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作用[J]. 基层医学论坛, 2021, 25(30):2.

[4]高敏. 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效果评价[J]. 医药前沿, 2020, 10(3):1.

[5]张亚力. 儿科护理实践中肢体语言沟通的运用分析[J]. 心理月刊, 2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