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与监察联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生态环境监测与监察联动分析

肖芳

河南省漯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河南 漯河 462000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急、所盼,着力满足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求,是当前政府生态环境部门工作的方向与目标。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监察;联动机制

引言

环境监察是一种具体的、直接的、微观的环境保护执法行为,是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实施统一监督、强化执法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举措。环境监察的主要任务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依法对辖区内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情况和对生态破坏事件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并参与处理,其中包括对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及放射性物质等存在超标情况进行处置。环境监察的核心是日常监督执法,通过锁定及查处企业的违法行为,切实解决环境突出问题,保障生态环境良好发展。

1加强监察监测联动

要做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全面开展乡镇级饮用水水源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完善饮用水水源标识标牌,饮用水水源安全得到进一步巩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和环境治理水平有效增强,持续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加强监察监测联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意识和自觉守法意识不断增强。

2生态环境监测与监察联动分析

2.1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

环境监测相对来说是一项专业性较高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进行监测与数据记录,为了更加的提高环境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应该重视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加大培养力度。首先,需要重视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可以定期让他们参加专业技术的培训,并且掌握最新的监测技术,这样才能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利用专业知识来减少出错的几率,为环境保护人员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其次,还需要制定考核制度,通过对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考核,来提高对工作人员所进行的监管工作的效率,所进行的考核制度需要根据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来确定,以此来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水平。此外,为了更好的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保证他们秉着认真、严谨的态度工作,避免使得监测数据不准确,对后期工作造成影响。

2.2优化监管主体结构配置

确保环境监察主体结构的合理性是实施环境监察的基本保障。一是,建立一个独立的、专门的环境监察机构,完善环境监察机构的标准和权限,将国内生产总值真正纳入环境绩效评价体系。二是,建立垂直管理的生态环境行政监督体系。为了使地方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摆脱地方政府体制的制约,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成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最高管理者。设立省级环境保护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管理,减少地方政府对环境事务的干预。三是,调整环保、农业、水利、林业、住房、建设等部门的职能,使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四是,提高企业自律性,通过政府奖励机制,促进企业主动参与生态环境管理。

2.3适当完善环境监测网络

想要稳步开展环境监测工作,需要重视环境监测网络的建立和优化,使其发挥出基本的保障效力,展示出一定的作用成效,为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目前,环境监测工作的稳步开展受到重视,监测网络的优化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其能够为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还能适当提升环境监测实效性。需要侧重国家级监测网络的构建,促使着多个要素体现出实际的成果,大力推进业务网络、监测管理网络等的优化。在相关的实践中,通过对国家级监测网络大力构建,可以推动环境监测工作稳步开展,确保生态环境工作向着全面化以及网络化的方向迈进。环境监测网络的构建和完善意味着监测部门可以通过新颖渠道开展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环境质量的有效掌握,可以确保相关部门对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因素等加以控制,为净化生态空间、提升生态环保实效性等创造条件。现今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环境监测的任务量和工作量有所提升,采取何种方式满足环境监测需求,成为了当前备受瞩目的焦点。应侧重对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改进,根据基本的需要创新并完善科学技术,确保环境工作向着精准化以及灵敏化的方向前进。

2.4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实现有效的环境监测,必须致力于全面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首先,需要监测部门与当地其他部门合作,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比如结合信息部门、气象部门、法律部门。信息部门能够通过互联网搜集当地资料,以及当地所存在的企业信息,以此来获取全面的地区数据,使得相关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环境保护方案。其次,需要加强法律制度的监管,可以通过当地部门来重点监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并且从环境监测部门获取数据来制定量刑标准,完善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这样才形成了环环相扣的质量监管体系,有利于在当地进行高效环境监测工作。

2.5提高生态环境管理执行力

第一,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环境监察标准的要求,加强对环境监察机构的建设,给予资金支持,重视环境监察队伍的建设,提高监察人员的执法水平,更新监察设备,进而提高环境监察的工作效率;加强环境管理队伍的建设,明确环境执法队伍的职责,增加执法人员,提高执法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第二,为确保环境监察工作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以及环境保护活动实施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环境监察机构要加强身份认定,将环境监察人员纳入各地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这样环境监察人员工作更加安心,工作更有效率,同时建立健全环境监察管理体系。目前,省级环境监察机构的垂直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环境监察机构管理职责不明的问题,促进了机制的明确和完善,为环境监察工作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第三,建立科学的激励方法。虽然环境监察人员的工资水平比较稳定,但缺乏有效的奖励机制刺激。而基层环境监察人员无论是工作环境、劳动强度还是薪酬待遇,与其他环保部门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先按照每个地区的平均工资来确定环境监察人员的基本工资,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作量等给予合理的奖励,这是调动监察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优美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家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正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而生态环境监测与生态环境监察是政府生态环境管理的一体两翼,也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但是必须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构建生态环境监测与生态环境监察联动体系,进一步密切两者的配合,及时、有效解决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

参考文献

[1]靳宁.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的协调运行[J].环境与发展,2020(9):166.

[2]彭建灵.浅谈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联动[J].名城绘,2020(2):373.

[3]张明星,李建红.新形势下环境监察与环境监测联动机制构建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7):216-217.

[4]李天保,王春洋.环境监察与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中的思考与发展[J].环境与发展,2018(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