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的语言与情感表达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9
/ 2

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的语言与情感表达技巧

刘文文

山东省临沂市广播电视台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新媒体是一个广义层面的概念,它指的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接收和传达信息的新兴传播形式。随着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已然迈入新媒体时代。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语言与情感表达;技巧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的总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同时,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在全社会的推广普及让每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和智能终端上访问大量的信息内容,面对大量的新闻报道,公众逐渐具备了过滤信息和筛选有效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这些情况都意味着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此背景下,作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先锋者,播音主持要紧跟时代潮流,大胆打破传统单一的工作形式,在不断满足我国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上,不断优化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交流,从根本上实现促进广播电视发展的职业目标。

1新媒体时期播音主持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技术不仅对传统广播电视台造成了冲击,同样也给播音主持人员带来了挑战。随着人工智能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广泛应用,播音主持人遭遇了职业的合法性危机。2020年,一位名为“小微”的新主播成为两会报道的“扛把子”,初次登台就获得观众喜爱。与其他主播不同,“小微”是由新华社研制的AI主播,3D模拟技术使其不仅能“以假乱真”,还能根据新闻场景随时变化服装、更换发型,并依据播报文本调整肢体动作。随着小微两会报道的结束,关于机器是否将取代播音主持人的讨论逐渐热烈。然而,正如传播学家亨利·詹金斯所认为的,新媒体本质不是纯粹的“技术新”,而是一种新的“社会连接”和“情感连接”。以“小微”为代表的新主播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播音主持人造成冲击,同样也为其带来了转型的契机:既然AI主播在精准报道层面具备天然优势,人类播音主持更应该注重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把“社交化”“情感满足”纳入电视节目的制作目标中,从而形成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

2当前播音主持表达存在的问题

2.1表达过度娱乐化、低俗

第一,新闻播报过于娱乐化。在娱乐之风盛行的当前,新闻类节目受到一定冲击,虽然最开始带有娱乐元素的新闻是对传统新闻播报的创新,但之后的细说新闻、侃新闻等已经忽略了新闻本身而侧重于语言包装。一些播音主持人甚至将传达新闻内容与娱乐行为画等号,播报新闻时的声音形式完全不符合新闻内容的播报需求。第二,语言媚俗、低俗。崇尚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是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主流价值倾向。播音主持人作为媒体的表达者,语言运用和表达应当与道德准则、价值判断相符。但部分播音主持人为获得理想的收视率,在主持节目时出现了语言表达低俗、媚俗的行为,有时甚至模糊美丑、善恶的界限。还有一些播音主持人在综艺节目中为吸引受众,刻意使用媚俗、低俗的语言,以引起受众强烈反感。低俗表达在广播电视媒体中堂而皇之地出现,导致广播电视节目文化内涵、品质都大打折扣,这体现出播音主持人的价值判断错误和责任意识缺失。

2.2表达平庸、苍白

第一,文化底蕴不足,词汇贫乏。在一些广播电视直播节目中,一些播音主持人由于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加上自身文化底蕴不足,在主持节目时只能使用注水的语言来撑时长,花费大量时间讲述与主题无关的话题。这些播音主持人大都存在表达平庸、词汇贫乏的问题,通常在不同的频道、不同的节目中使用同样的语言。第二,表达技巧不足。一些节目、作品的艺术水平较高、思想内涵较深刻,要求播音主持人具备相应的语言功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做到传情达意,给受众带来良好的视听感受。但一些播音主持人对表达技巧掌握不足,常在主持节目时出现语言色彩单一、声音干瘪、重音不准、停连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些播音主持人语言情感表达不恰当,无论主持什么文体和节目,始终采用四平八稳的语调。

3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的语言与情感表达技巧

3.1使用标准规范的语言

播音主持人在语言表达时,首先要做到语言规范,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播音主持使用规范的语言是保证节目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新媒体时代,受众的需求被细化和分解,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节目的形式多种多样,部分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通过使用地方语言增强节目的娱乐性和幽默性,但播音主持人应该明白,在主持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地方语言,避免将节目囿于方言所在地的地区,引起其他地区受众的反感,这不利于节目的推广。同时,播音主持人应该意识到,在语言表达上使用普通话也是一种责任,节目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途径,而自身肩负着推广普通话的重要责任。

3.2注重情感表达方式

播音主持在不同节目中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情感表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播音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要根据节目的节奏,进行恰如其分的情感表达。例如,在节目中,如果谈起某嘉宾的亲人去世,播音主持人就可以表现出难过的情绪,而不能在该种情形下还表现得很高兴,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同时,播音主持人也要控制情感表达的程度。例如,同样是谈到某嘉宾亲人去世时,播音主持人不能表现出过于浮夸的难过情绪,要控制住情感表达的节奏,不能让整个节目都陷入悲伤的氛围中。另外,播音主持人在进行情感表达时,要从受众的视角进行情感的表达,引导受众与节目产生共鸣,使受众更好地理解节目内容。

3.3非语言符号的应用

一般而言,非语言符号是约定俗成的,如心情不好时嘴角向下、皱眉等,具体到播音主持行业,非语言符号包括服饰、手势、体态及表情等,可以传递出无声的信息,强化或者削弱有声语言,并且其作用是文字、语言不能替代的。传播信息时,非语言符号的影响力较大,这些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配合能够更好地体现播音主持人的情感态度。因此,播音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应注重应用非语言符号,通过这些符号更有效地表达自身的情感。其一,播音主持人可以通过眼神来反映内心的活动和情感,在播报节目内容时做到目光专注,适当使用微表情来反映自己对内容的态度。其二,在面部表情应用中,应展现出热情、友好、诚实、和蔼的态度,以此拉近与受众的感情距离。其三,特殊情况下还可使用一些手势语言,以此来表现出丰富的情感,有效引起受众情感共鸣。

3.4考虑受众的实际需求

广播电视播音与单纯的朗读具有较大差异,即在广播电视播音过程中,更侧重对受众需求的考虑。在播音主持人情感表达中,播音主持人不仅仅要重视自身的情感表达,更重要的是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受众的实际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这样才能够确保在节目播出之后引起受众的共鸣,从而调动受众的情感,取得良好的播报效果。以播音连线为例,播音主持人在选择与受众连线前就应该考虑到受众的喜好、心理特点,尽可能地营造与受众心理情绪特点相符的沟通环境,对于受众的情绪予以真诚、有效的回应,以提升主持人情感表达的效果和广播电视节目播报效果。

结束语

当前,新旧媒体行业的发展每天都在变化。在这个不断蓬勃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市场中,想要成为优秀的优质播音主持人,除了必须拥有出色的语言交际能力外,还需要积极提升自己的情感感知和理解生活的能力,在市场中准确定位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此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使节目中的语言表达更具艺术性和思想性,以提高广播节目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岁阳.播音主持语言交际与情感表达能力提升策略分析[J].采写编,2022(01):49-50.

[2]花永军.播音主持中的传播美学表达探究[J].文化产业,2022(01):16-18.

[3]孙倩.播音员与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和自然美[J].新闻传播,2021(23):101-102.

[4]张雪.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人员的个性化表达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1,23(23):133-134.

[5]许伟倩.融媒体时代电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表达[J].大观(论坛),2021(1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