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5
/ 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梁虎霞,赵剑,聂玉锋

渑池县水利局 河南省三门峡市472400

摘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问题作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直接制约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且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作为持续发展背景下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举措,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基于此,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相关策略,借此提升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整体工作效益。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问题;策略

引言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应立足于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根据生态学原则和水利工程建设特点,控制和减少对原地貌、地表植被、水系的扰动和损毁,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对施工扰动区和周边生态脆弱区辅以人工辅助措施,通过保护、改良、改造、重建、再生等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相对健康的状态,达到水利工程同自然环境相协调、相统一的目的。

1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可定义为,在水利工程建设扰动区域和周边影响的水土流失区,通过一定的人工辅助措施,促使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再生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植被的持续生长和演替,保护和改善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从而加快水土流失防治的步伐,建立和维系与自然条件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并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

2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

2.1思想意识淡薄,专业知识缺乏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理念提出的时间不长,人们未能深刻认识生态修复理念,这就使得人们对生态修复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认识,普遍认为生态修复工作无需长远规划,且只需将现存问题进行处理即可,无需耗费较长的时间进行生态修复,从而在生态修复工作实践中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和长期坚持。过度放牧、乱伐乱弃及无规划开发建设等违法行为十分严重,诸多活动中产生的水土流失所造成河库淤积、生态系统退化、面源污染等危害,对人类的身心健康、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均造成严重的影响。应加强全国各级领导和群众对水土流失危害性的认识,提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生态文明中的地位。

2.2生态修复工作未能长期坚持

在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实践中,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生态修复工作未能长期坚持,使得本已见效的生态修复工作半途而废。生态修复工作未能长期坚持的原因主要为资金缺乏。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持续提供支持,若资金缺乏,则会导致生态修复工作持续一段时间后,因资金供应不足而终止。当下,大部分地区的生态修复工作主要是依托生态修复项目而实施,在项目结束后,由于后续资金补充不及时,也无法保证生态修复工程的持续性,促使原本见效的生态修复工作中途停止。

2.3治理模式相对单一

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方法以封禁为主,且这种方法在全国各个地区推广应用,使得大部分的人片面认为生态修复就是简单地封禁,未能在实践中采取其他措施。同时,大部分地区在实施生态修复过程中,封禁措施占比相对较大,而植草、种树等植物措施及其他配套措施占比相对较小,致使生态修复工作成效欠佳。

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对策分析

3.1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基本措施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充分利用现代各种媒体和网络,对水土保持的基本含义、影响以及保护措施等相关内容进行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和法制观念,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够了解如何做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减少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盲目性,增强活动行为的科学性,能够用专业的知识进行提倡生态环境保护。

3.2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水土资源

要根据《水土保持法》严格进行水土流失治理,依据法律法规规定,严格做好各项水土资源保护与生态保护措施。将法律手段与科学技术有机的运用其中,重视对自然植被的保护工作,避免过度开采、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行为。在各种建设项目开工前制定水土保持方案,确保在动工的同时做好生态修复工作。严格管控在生态保护区、水源地带及重点生态治理等区域进行项目建设,一旦发现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工程,要立即制止。对没有在开工前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的工程项目,要责令其停工。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执法,一经发现违规行为须进行严肃处理。

3.3优化工作模式,加强管理

一是基于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颁布退耕还林的政策。现阶段,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意识到退耕还林的重要性,并围绕生态治理制定了退耕还林的政策,给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水土流失的最大原因在于林地和草地的破坏。因此,退耕还林还草是保证生态修复工作在水土流失中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二是制定合理的治理计划。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调查治理区域的具体情况,掌握该区域的气候、地貌等各项信息,据此将地区合理划分为若干小区域,之后按照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生态修复治理方案,同时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在针对具体区域开展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时,应在封禁治理的同时,辅以其他治理方法,如生物防治技术,切实提高地区的生态修复效果。

3.4引进新型科技

以生态环境发展为基础,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工程的恢复品质,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新兴科技的综合利用,全面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现如今,国内各行业中全面提升了科技应用效果,部分技术已然达到了先进水平,此类尖端科技的应用,有助于生态环境工程的有序建设。在实际开展研究活动过程中,应以水土流失区域的具体情况,综合规划修复方案,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的绿色效益。与此同时,各部门应加强科技关联效果,有序搭建运行流畅、功能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为区域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提供技术支持,使生态自然修复工作有序完成。

结语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理念和技术的发展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个重大的创新,同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应有机地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不同的生态修复治理方案,合理规划并制定生态治理目标,加大管理力度,协调好各个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有效推动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发展,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邢青青.浅谈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珠江水运,2020(17):86-87.

[2]张丽萍.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珠江水运,2020(16):102-103.

[3]王霞.浅析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对策[J].山西农经,2020(13):18,20.

[4]丁军.生态修复在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07):55-56.

[5]于耀义.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及应用类型[J].现代农业科技,2020(07):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