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运用和获取商业信用的若干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5
/ 3

试论企业运用和获取商业信用的若干思考

罗静

  雨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湖南湘潭 430302

内容提要: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或劳务交易过程中由于延期支付或预收款项所形成的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文章分别从企业提供商业信用和利用商业信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并以实例阐述了提供商业信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而利用商业对企业成本费用的制约和默契关系。文章同时指出了企业利用商业信用时应该坚持诚信经营的原则方针,使之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争取经济效益和价值的最大化。

主题词:企业   运用和获取   商业信用    若干思考

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或劳务交易过程中由于延期支付或预收款项所形成的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商业信用产生于商品或劳务交换之中,是企业之间自发达成默契的一种“借贷”关系,在现代市场竞争环境下得到广泛应用。

商业信用关系是一种持续性的信贷形式,只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停止,就具备存在的必然性。以商品或劳务销售方而言,为了达到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更多份额,提高销售收入,增强盈利能力的目的,有必要向购买方提供一定额度的交易信用,它在企业财务账面上表现为应收账款;与此同时,就商品或劳务的购买方来说,就是利用销售方提高的商业信用而达到延期支付的目的。

商业信用做为一种企业间的短期筹资方式,它具有容易取得的天然优越性。由于商业信用无须办理象银行借款等筹资方式那样的繁杂手续,如果在不考虑现金折扣或带息票据的条件下,取得商业信用的成本很低或不用支付成本。

为了方便地对商业信用进行表达,文章在此分别就提供商业信用和接受商业信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企业在提供商业信用前,必须就“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等信用政策做出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谋划,其目标要保证企业达到最大化的盈利能力。

一是信用期间的规划。企业商业信用提供的长短取决于能否最大限度地吸引市场顾客,扩大销售量,提高销售收入。如果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而增加的销售额产生的边际收益在补偿了增加的费用和损失后,能够产生剩余收益,则提供这样的商业信用被认为是值得的。

例1、M公司现行采用的商业信用为30天,拟将商业信用放宽至50天。假定在提供商业信用时,不再予以现金折扣,等风险投资的资本成本为10%,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M公司信用放宽的有关资料表

信用期相关项目

30

50

销售量(件)

80000

100000

销售额(元)单价20/

1600000

2000000

单位变动成本(15/件)

1200000

1500000

固定成本(元)

100000

100000

销售毛利(元)

300000

400000

可能发生的收账费用(元)

10000

20000

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元)

20000

30000

在此,我们将对放宽商业信用后产生的收益,与因此增加的成本进行计算并比较,然后再做出判断。

1、增加的收益=(100000-80000)*(20-15)=100000(元)

2、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而增加的应计利息

   (1)30天信用期应计利息=1600000/360*30*1200000/1600000*10%

                          =10000(元)

   (2)50天信用期应计利息=2000000/360*50*1500000/2000000*10%

                          =20800元

应计利息增加=20800-10000=10800(元)

收账费用增加=20000-10000=10000(元)

坏账损失增加=30000-20000=10000(元)

改变商业信用而增加的收益=100000-10800-10000-10000

                            =69200(元)

由此可见,企业改变了商业信用政策,在商业信用延长20天的情况下,企业因此增加的税前收益在补偿了增加的应计利息、收账费用和坏账坏账损失以后,尚能增加69200元的税前收益。因此,延长商业信用期间是值得的。

二是科学地制定合理的信用评价标准。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标准,一方面是出于保障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款项的安全和及时回笼,加速资金周转,增强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夯实和巩固与其他企业开展经营合作的基础,增强双方的信任关系。

企业在对预期提供给某一企业的商业信用进行评估时,通常地从五个方面着手评定,即使用“5C”系统。

一是评估其品质(Character),即客户的信誉程度。

二是评估其能力(Capacity),即客户的偿债能力。

三是评估其资本(Capital),即客户的资本实力和财务状况。

四是评估其抵押(C0llateral),即客户在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可以用于抵押的资产。

五是条件(conditions),即可能影响客户支付款项的政治经济环境。

其实,企业在制定对客户的信用政策时,只限于运用“5C”评价系统,还是不完整的。企业需要在上述评价方案的基础上,辅之以其他的评估方法。比如,参照银行短期借款的限制性条款、增加在客户发生违约情况下可以对其诉诸法律的条款、要求客户定期提供财务报告的条款、调查客户主要经营管理人员的资信记录等。在做好上述工作的条件下,然后进行综合研究,制定出符合特定客户的实际情况的信用政策和提供相应的信用规模。

三是适时慎用现金折扣政策。现金折扣政策的合理运用,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为了吸引客户为享受折扣优惠而提前支付货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二是为了吸引客户前来购买产品和劳务,提高企业的销售收入。但是,企业在运用现金折扣政策时,必须全面考虑企业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边际收益的高低、对产品或劳务销售收入增长的拉动效率以及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促进作用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而这些看似容易,实际上做起来并非那么简单。

例2、援引上面的例子,假定M公司在放宽信用政策的同时,为了吸引客户尽快付款,提出了1/30,n/50的现金折扣政策,预计有80%的客户将享受现金折扣政策。

1、收益的增加=(100000-80000)*(20-15)=100000(元)

2、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1600000/360*30*1200000/1600000*10%=10000(元)

3、平均收账期=30*20%+50*80%=46(天)

4、提供现金折扣的应计利息=2000000/360*46*1500000/2000000*10%

                             =19200(元)

    5、应计利息增加=19200-10000=9200(元)

6、现金折扣成本增加=2000000*1%*80%-1500000*20%*0=16000(元)

7、提供现金折扣后的税前收益=100000-(9200+10000+10000+16000)

                           =54800(元)

由上述例证可见,企业提供给客户的现金折扣适用范围越大,折扣率越高,付出的成本费用越大。如果现金折扣没有对企业的销售收入起到较为明显的拉动作用,将会消弱其盈利能力。所以,企业在应用现金折扣政策时需要综合权衡,慎重地予以决策。

企业的商业信用运用是相互的。任何一个企业既是销售方,也是购买方。因此,企业在提供商业信用的同时,也必然要享用到别的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做为购买方来说,企业在利用客户提供的商业信用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应付账款的成本考虑。企业在购买商品或劳务时,可能为了享受现金折扣的好处而放弃享受商业信用的机会;也可能为了享用商业信用的好处而放弃现金折扣带来的利益。面对这样的选择,企业应该反复权衡,比较其利益得失,做出合理决策。

例3、假若A企业按照2/10,n/30的条件购入货款30万元,如果A企业在10天内付款,便可以享用10天的商业信用,并可以得到折扣0.6万元,实际上只要付款29.4万元。

倘若企业放弃现金折扣,选择在第30天付款,该企业便要承受因放弃折扣而造成的隐含利息成本,计算的公式如下: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折扣百分比/(1-折扣百分比)*360/(信用期-折扣期)

                =2%/(1-2%)*360/(30-10)=36.7%

(注:笔者认为这个计算公式以360天为分母的周期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卖方企业提供信用周期为30天,故30天做分母才是合理的)。

但不争的事实是:企业在放弃现金折扣的条件下,推迟付款的时间越长,其成本越低。因此,企业在放弃现金折扣时,向销售企业争取商业信用期越长,对企业越有利。

二是合理利用现金折扣决策。企业在附有商业信用的条件下购买货物或劳务时,有充分考虑到利用不同信用时所要付出的不同成本代价。如果企业能够以低于现金折扣的利息费用从银行贷款,则企业应该从银行贷款用于向销售方支付款项,而享受现金折扣,反之则应该放弃现金折扣。

三是利用应付票据达到延迟支付的目的。无论是商业承兑票据还是银行承兑票据,都有带息与不带息之分。不带息票据不需要支付利息费用,即使是带息票据,也要比银行贷款利息费用低,筹划与利用好应付票据支付方式,都是可以缓解企业资金支付压力的。但是,应付票据都有支付期限上的规定,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所以企业在选择这种式支付款项时,要充分考虑企业在发生财务困难时所面临的支付违约风险。

四是规避商业信用违约风险。诚信经营是企业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应该承担的使命与责任担当。企业在利用商业信用时,应该坚持按约定信用期间付款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如果企业既想利用商业信用,又不按期支付款项,或者过度地利用商业信用,过分地要求应付信用高于应收信用,都会失去客户的信任。久而久之,就会失信于市场,损害企业形象,对企业的长远生存和发展是不利的。

总而言之,企业之间在购销活动中产生的商业信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企业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商业信用,不仅能够达到短期筹资的目的,从而缓解企业资金支付压力,降低资金运行成本。同时,商业信用的恰当运用也能够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增加企业的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梅丹,程明.商业信用融资、客户集中度与企业研发投入[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1,37(05):139-149.DOI:10.13962/j.cnki.37-1486/f.2021.05.012.

[2]侯德帅,赵鹤临,董曼茹,姚秋歌.企业战略定位差异与商业信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20,39(03):511-530.DOI:10.13860/j.cnki.sltj.20191107-003.

罗静(1976.7),女 汉族 湖南湘潭人,大学本科,会计师,职务:雨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局副局长,从事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修订、内部控制、预算管理、预算绩效管理、债务管理、政府采购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