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思  以思促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7
/ 2

以赛促思  以思促教

梁娇梅

广西南宁市百灵路小学  530000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出自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第八单元的主题是:观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引导学生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和大家交流。本单元课文都是以动物为主人公,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雪地里的小画家》描写了一群“小画家”画画的场景,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又融汇了科普知识的儿歌。全文浅显易懂,配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基于本单元的主题和课文的特点,这节课,我把重心放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们雪地里作画的快乐之情。

《语文新课标》阶段目标在第一学段中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故事,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时,我以品读为出发点,采用:个性朗读、齐读、男女赛读、小组赛读、师生合作读、引读、齐读等朗读方式多层次感悟文本,引导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感受小作家们“作画”的快乐之情。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好句子;三读,读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品读,拉进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身临其境感受小作家们在雪地里“作画”的快乐。

以《语文新课标》为基础,我深入研读教材,从实际学情出发,为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里作画的快乐之情。2.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落实教学目标,我构建的教学环节是: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二、欣赏“画作”,感受快乐三、整体感知,尝试背诵;四、创新表演,融情入境;五、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认为落实比较好的方面是: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音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对于汉语拼音的掌握还不是很熟练,因此,把字词读好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我导入环节设计为复习课文的生字词导入,这样,既承接上节课的学习又开启课文的学习,环节清晰。

二、深入品读,贴近文本

在学习韵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走进文本,我以读代讲,为学生构建一架沟通的桥梁。在学习“下雪啦,下雪了!”这一句时候,我给学生充分的个性朗读展示,读出下雪时的快乐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内心的喜悦;在学习“小鸡画梅花,小狗画竹叶;小鸭画月牙,小马画枫叶”这几句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韵文,用笔画出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接着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小动物画的画都不一样?学生有了充分的朗读和自主思考的时间,再联系生活实际,很快就知道每个小动物的脚印不同,所以作出来的画也不一样,接着,我交换动物的脚印,打乱韵文的排版,给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加深对韵文的理解: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脚印。最后,全班小组合作读,读出小作家们雪地里作画的“快乐”之情,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学习“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这一句时候,我通过联系同学们平时绘画课绘画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明白平时画画是一件不简单不容易的事,对比小作家们画画“不用”“几步”,体会小作家们作画又快又好,通过个性朗读,读出小作家内心的喜悦、自豪之情;最后在学习“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这一句时,学生就会很疑惑:青蛙去哪里了呢?自然而然读出自己的疑惑和不解,那么青蛙去哪里了呢?原来青蛙冬眠去啦!文中用“睡着啦”,巧用拟人,仿佛让我们看到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就在我们的面前呼呼大睡,形象生动可爱!在朗读时,学生明白了“睡着啦”应该轻声读,基于学情,我设计的的朗读是:一问一答读、师生合作读。整节课,以读代讲,学生在品读中感受小作家们的快乐,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

三、巧设情境,融情入境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描写自然的文章,光有品读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南方的孩子来说,是远远体会不到雪地里玩耍的乐趣的,所以我巧设情境,带学生走进文本有更深一步的情感体验。情境:在走进文本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这一句的时候,我用ppt播放下雪的图片。并问:小朋友们,当你早上睁开眼的时候,看见无数片的雪花从天空中飘下来,大地、树木、房屋都穿上了雪白的衣裳,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学生自由表达,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快乐和期待,接着情由心生,品读水到渠成。情境:在尝试背诵环节,我巧用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图片提示尝试背诵,结果是比较良好的,学生基本能够在情境中背诵出来。情境:在表演小作家们雪地作画的时候,我先旁白创设情境,接着音乐渲染,让学生先走进文本,把自己当成小作家,边说边演。表达自己的喜悦。

四、巧抓语用,夯实表达

在文本学习中,为了使课的效果更加扎实,我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语用点,夯实学生的表达能力。为此,我设计的语用点是:语用:一群(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在理解“群”的基础上,首先明白“群”是表示数量多的意思,接着出一些图片,让学生填词。接着,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见到的景象,积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多的景象。语用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先找出是哪些小画家,学生找出来后让学生连用这样的句式说话: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有(),有(),有(),还有()。这样既能练习说话又能知道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语用:在表演环节,学生除了表演课本上画画的小作家,还可以扩展说:我是(),我画的是()。这样的语用点,既能落实课文内容,又进行课外的创新,一举两得。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一些看法和反思,不管是常规课还是教研课,我们都应该立足课标,依托教材,从本班实际学情出发,不断调整自己课的设计,精益求精,才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