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7
/ 3

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韩汪慧

锡林郭勒盟安神医院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  026000

精神疾病的成因复杂多样,目前较为广泛认可的是精神疾病是由生理原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所以除了针对生理原因的药物治疗之外,针对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心理治疗也十分重要,对于患者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的恢复,团体心理治疗比个体治疗更具有优势。国内近几年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团体心理治疗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对于国内不同类型的团体心理治疗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着重分析不同类型团体心理治疗在不同精神疾病康复中的作用,为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心理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一、团体心理治疗及其类型

(一)团体心理治疗

团体心理治疗开始于1905年,最早是由Pratt开办了一个指导治疗肺结核患者康复的团体培训班,他发现患者的精神状态对疾病有影响,之后一段时间团体心理治疗逐渐在国外发展起来,并在不同领域得以应用。国内对于团体心理研究较早的是樊富珉教授,并将团体心理治疗定义为是为了某些共同的目的将多个当事人集中起来加以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1]

Alonso 和 Swiller[2]指出团体心理治疗有效的四个因素分别是:成员人格两难的矛盾部分、现实中不能分享的秘密、能够感受到支持而且看到成员之间共同的部分、基本的自我功能。 Irvin D.Yalom[3]基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总结出团体心理治疗的11个“疗效因子”并证实了团体心理治疗的有效性。在团体心理治疗的应用之中,精神疾病患者当中的应用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已有研究证明,团体心理治疗在各类患者中均证明有效。

(二)团体心理的类型

在文献搜索过程中发现,在国内精神疾病患者的团体心理治疗研究当中,运用最多的是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该治疗方式以一定的目标为向导,团体成员相对同质,有其固定的时间和模式。国内以Irvin D.Yalom[3]和樊富珉[4]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为基础,将心理治疗分为准备、初创、过度、工作和结束五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在国内学者根据治疗目标和对象的不同,对治疗方法及内容进行调整,如陈波[5]等人对于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进行干预,干预方式为每周一次,持续十周,曹民佑等人[6]采用十个单元的团体设计来研究团体心理治疗疗。等等总结起来他们在形式上都会有固定的,但是在具体团体内容的设置上,各有不同。

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是另一个研究较多的种类,它作为一种治疗手段首先由David  Spiegel和他在斯坦福大学的同事提出,目的是创造一种可以相互支持、充分表达内心感受的团体氛围[7]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在临床中应用也较多,虞金萍[8]等人通过团体内以发现自己的积极特征和消极特征,并恰当表达以及讲解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增加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恢复自知力等途径展开支持性团体治疗。肖剑英采用支持性-表达性团体心理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齐巧玲[9]采用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对于神经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并探求这其中起作用的因素。

在临床研究中,表达性艺术团体心理治疗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将心理学理论与艺术表达有效结合,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在国内表达性艺术治疗中运用到的治疗方式多数为音乐治疗,绘画治疗,舞蹈治疗和心理剧治疗四种,其中在精神疾病患者中使用较多的是绘画团体心理治疗,杨祥英等人对于绘画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以及在团体中应用的方式进行了相关描述。已有研究均已证明绘画团体心理治疗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神经症团体都作用显著.

存在主义团体心理治疗及动力性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研究较少但是也有康复期患者研究表明,此类患者的团体心理治疗有一定有效性。10

二、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患者康复中作用

从团体心理治疗在国内开展,到现在广泛应用于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各个方面,对于团体心理治疗作用的研究也很多,总结起来作用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有关自我方面的改善,包括自知力、自我和谐及自尊、自信等内容。其次,团体心理治疗的作用还表现在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最后,团体心理治疗的作用还体现在症状和情绪的改善。

(一)自我方面的作用

自我是个体现象领域中与自身有关的知觉与意义,在精神疾病临床观察和诊断过程中自知力和自我和谐程度是对患者自我评价的两个重要方面,自知力是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自我认知,自知力缺乏作为精神疾病患者的一个特征性的症状,多项研究表明不同形式的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增强患者对于自身症状的认识,进而增强其服药依从性[11]。自我和谐是与心理病理学和心理治疗过程密切相关,通过自我与经验的和谐程度、自我的刻板性以及自我的灵活性三个方面的内容对自我和谐程度进行评价,通过团体心理治疗,自我不和谐程度和自我刻板性均有降低,自我灵活性有显著提高[12]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我和谐程度具有同样的作用[13]

除以上两个方面,自尊对于恢复期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自尊较低的患者通常对重返社会缺少足够的自信,自卑感较强,自我评价 较消极,很难忍受拒绝与批评,严重时还会产生悲观厌世心理,陈波等人采用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的方法对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进行干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自尊水平显著提升还有其他团体心理治疗形式,其他形式的团体心理治疗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二)对于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精神疾病患者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社会功能的减弱的情况,正如欧文亚龙所说,团体是人际社会的缩影,团体心理治疗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对于社会团体功能,已有研究表明,无论针对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还是心境障患者,团体心理治疗均可以改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在社会功能方面,很多研究采用慢性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对于团体心理治疗对于社会影响进行评价,例如曹佑民等人发现除了性角色职能外, 住院患者的职业技能 、家庭角色职能、社会性退缩、参加院内社会性活动情况 病室内的活动行为、对周围人的关心与照料、对自己的照料、对外界环境的兴趣与关心、责任心与计划性等八个方面的社会功能都有所提升。此外社会关系经团体心理治疗干预后也有所提升。

生活质量包含着主观性幸福感/满意度、 社会功能以及外在资源的社会支持三层含义:相关研究表明无论何种团体心理治疗形式,都能够普遍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患者能够在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并且学会如何倾听与沟通。团体心理治疗能够帮助抑郁症患者获得社会支持与归属感,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治疗动机,改善其社会功能缺陷。

(三)症状与情绪的改善

症状的改善是患者及家属最关注的问题,团体心理治疗除了在自我与社会功能方面的作用之外,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情绪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的改善,情绪的改善以及心理功能的改善是治疗的重点。研究主要集中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以及部分在于神经症患者等群体。

吴贻明等人的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团体心理治疗研究表明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显著降低精神症状得分明显降低,同时治疗态度得到明显提升[14]童捷等人采取团体绘画心理治疗的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 PANSS 总分和阴性症状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15] ,还有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等维度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来说最明显的是情绪症状,陈浩然[16]等人采用非结构团体心理治疗的方式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进行干预,结果显示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较躁狂与抑郁症状都有了进一步改善,除了直接针对情绪症状的改善之外,还可以提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情绪调节策略,患者经过团体心理治疗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策略,心理灵活性得到提升。

叶红萍等[18] 应用人际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抑郁症进行了研究, 主要探讨团体治疗对患者缓解抑郁症状和改善社会功能的效果。结果发现接受人际团体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组比仅接受药物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此外,有研究表明经过团体心理治疗,神经症患者的M MPI临床量表中的疑病症、精神病态分数降低显著。

三、小结与展望

目前国内面向精神疾病患者的团体心理治疗相关研究已经十分广泛,涉及到不同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法以及不同群体,且大部分研究证明团体心理治疗在症状改善、情绪以及自我与社会功能的改善方面有很明显的作用,但是通过对于以往研究的梳理发现存在以下几点

研究结果较多采用量表分数进行呈现,但是量表分数对于团体心理治疗的评价并不是全面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测量技术的提升,可以将团体心理治疗与眼动、经红外等技术相结合用生理指标监测团体对于患者情绪症状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同时还可以用内隐联想测验等形式判断自我及社会功能的改善。

此外,现有研究中,对于具体团体治疗的方式介绍较少并不明确,对团体中起作用因素讨论也并不充分,难以归类出哪种团体治疗对于哪种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姜乾金. 医学心理学[M].第 4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42.

[2]唐子俊,唐慧芳等.心理动力团体治疗[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89 

[3]Irvin D.Yalom. 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M] . 李敏, 李 鸣译. 第 5 版. 北京: 轻工业出版社, 2010:3-5

[4]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5]陈 波,张集慧,鲁建瑞,82 例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效果观察,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J] 2015 年第 15 卷第 17 期

[6]曹民佑,胡季明,卢惠鹏,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康复者社会功能的影响,中国民康医学,2014 年 02 月 第 26 卷 半月刊 第 04 期

[7]肖剑英,张雪花,刘冠君,蔡溢,漆靖孙李晴,支持性-表达性团体心理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及自知力的影响 中国医师杂志[J]. 2020年09期 第1384-1386页

[8]虞金萍,张继玲,姚燕红,贝素英,徐银儿,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8,38(01)

[9]齐巧玲,章静,王丽霞,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神经症病人的疗效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J] 2008年第 5卷第 2期上半月版

[10]吝国明,朱小英,黄华丽,存在主义团体心理治疗促进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系及社会功能的研究,护理与康复[J]2015年12月第14卷第12期

[11]赵黎萍 姚培芬 张展星 邱义玲 孙秋,整合性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难治性妄想患者的社会功能及自知力应用效果,国际精神病学杂志[J] 2019 年第 46 卷第 6 期

[12]孙华风,团体心理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和谐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J]2014年第22 卷第 12 期

[13]陈浩然 程朗朗 林崇光,非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应用,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J] 2019 年 10 月 第 17 卷第 10 期

[14]刘国霞,韩国玲.团体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J]2014,44( 7) : 5-7.

[15]童捷 孙喜蓉 俞玮 张洁 张婷婷,团体绘画治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和服药依从性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J]2020 年 第 34 卷 第 1 期

[16]陈浩然 程朗朗 林崇光,非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应用,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J] 2019 年 10 月 第 17 卷第 10 期

[17]叶红萍, 李鸣.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J], 2006, 20(8) : 524- 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