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提升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6
/ 2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提升策略分析

吴晓林 ,孙志萍

(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   438000)

摘要:本文认为新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以及过硬的业务能力。笔者分析了当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呈现的现状,进而提出新时代馆员素质提升的一些策略,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胜任信息化背景下的本职工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提升策略

一、引言

高校图书馆馆员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馆藏资源一样,都是高校图书馆能否有效满足读者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要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综合服务水平,图书馆馆员素质是其中必须重点关注的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环境背景下,读者群体对高校图书馆的需求也有了新的转变。鉴于此,高校图书馆除了要根据读者需求不断优化馆藏资源外,还要不断提升馆员素质,才能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和多样化的服务要求。

二、新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素质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首先,高校图书馆馆员作为知识与信息的领航员,必须坚守政治思想底线,提高政治站位意识,不断提升个人的政治思想觉悟,即使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也要传播正能量,发挥图书馆在教育方面的重要引领作用。其次,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对工作怀有饱满的热情,树立自主学习的目标,深刻认识到馆员的工作职责,以负责任的态度为高校师生提供服务,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实现个人的成长。

2、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校图书馆员搞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支撑。首先,高校图书馆馆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与无私奉献。其次,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高校图书馆发展形势,高校图书馆馆员要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顺应工作性质的变化,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学习,敢于迎接新的挑战。再次,高校图书馆馆员要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善于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认识,在实践和理论上不断创新。

3、过硬的业务能力

图书馆如同一本百科全书,涉及很多学科和领域。高校图书馆馆员要适应新形势,加快知识结构调整,获取更多新知识、新技术。既要懂图书馆专业方面知识,又要拓宽知识面,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要强化信息意识,善于捕捉各种信息,提高信息敏感度和信息感知能力,要具备信息整合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数据库检索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分析、加工和推送能力,为读者得到有序、准确的信息资源提供保障。还要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提高外文文献检索能力,让读者能迅速掌握学科前沿信息。总之,高校图书馆馆员要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为多层次读者提供多样化服务。

4、高效的沟通能力

由于读者需求的多样化,图书馆馆员与读者有时需要直面进行交流与沟通。为更好地服务于读者,馆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与沟通技巧,用端庄的仪表、流利清晰的言辞表达、和蔼可亲的工作态度,搭建馆员与读者之间相互友好与信任的桥梁与纽带。另外,日常工作中应加强馆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以率诚的态度构建良好的图书馆人际关系,共同营造出民主、和谐、愉悦的图书馆工作环境。事实证明,图书馆员之间精诚团结、互助和谐,不仅能提高凝聚力,同时,还会增强向心力。

三、当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呈现的现状

1、知识经验欠缺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大多数馆员多是学校安排人才配偶岗位或由校内其他岗位转岗而来的,缺少图书馆专业背景,没有系统学过图书馆学、情报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也缺少图书管理相关经验,同时服务意识淡薄,提供传统的借还服务可以,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就力不从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近几年图书馆虽意识到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引进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但毕竟人数有限。

2、服务意识不强

部分高校图书馆馆员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职业应承担的责任,在内心深处没有形成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观念,因此无法在岗位上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和个人价值。部分馆员认为自己的工作仅仅是借还图书和整理图书等基本的工作,并没有意识到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学习信息化手段,以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满足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3、前进动力不足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岗位多为平行设置,没有高低之分,不具备自我发展的空间。在职称晋升上,未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

论资排辈现象严重。评选先进、竞争上岗缺少公平、公正,让努力工作的馆员看不到事业前进的希望。久而久之,容易产生消极、松懈心理,失去进取的信心, 工作得过且过。而且没有来自外部的压力,缺少竞争风险,无法调动积极性。

四、新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提升的策略

1、加强培训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为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对馆员进行培训学习势在必行。首先可有效开展高校图书图书馆员的职后继续再教育工作,以“送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送出去”,即先抽调一批业务骨干,派遣他们外出“取经”,通过外出的学习与交流,把新的管理理念、技术工作经验与服务方式等运用到本馆工作之中,并融会贯通,为图书馆的和谐发展注入活力。“引进来”可邀请图书情报学专业知名专家、教授及其他图书馆优秀工作者前来做学术报告或进行业务交流,为馆员更新知识、提升境界,通过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逐步成长为新时代图书馆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此外,应重点培养馆员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可通过网络在线学习等方式,进行信息技术与创新服务培训等,不断增强馆员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

2、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高校图书馆馆员服务意识相对欠缺,工作积极主动性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校图书馆缺乏行之有效的馆员考核管理制度。鉴于此,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切实提升馆员的能力与素养,应当进一步完善奖惩管理制度。比如,可以制定标准化管理流程与相关机制,以将图书馆各项工作科学分配给馆内工作人员,馆员的工作完成状况以及师生评价反馈纳入考核管理,与馆员的工资直接挂钩的方式来刺激馆员主动发展自身的能力素养,增强竞争意识与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积极性,有效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3、提高竞争意识,激发工作潜能

首先,图书馆领导层要全面了解馆员的思想状态、工作能力、业务水平,要树立人文关怀思想,关心馆员的内在需求,为馆员制定出适合个人的、可操作性强的职业规划。其次,为激发爱岗敬业精神,建议高校图书馆在馆员聘选、提拔、绩效奖励等方面要建立与完善竞争和激励机制,以此提高馆员的岗位竞争意识。可根据图书馆业务发展总体规划,以及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类型的需求,合理制定与调整工作人员结构性岗位,采用管理与激励相结合的方式,让馆员深知,新时代不学习、不进步就会被淘汰出局,进而产生工作岗位面临激烈竞争的一种紧迫感,压力就会变成动力,进而有效激发出馆员的自我学习意识与工作潜能。

四、结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趋势之下,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一定要正视现实,根据图书馆的实际需要以及读者对图书馆的各种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积极拓展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进而不断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国.从信息化角度对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提升工作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23-24.

[2]李海云."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与提升[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10):164-166.

[3]周鑫,彭柯伟.图书馆与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J].才智,2017(32):107.

作者简介:

吴晓林,女,1968年8月出生,现就职于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读者服务工作。

孙志萍,女,1968年5月出生,现就职于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读者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