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排污许可制度下的环境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浅析排污许可制度下的环境管理

苏华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明确了排污许可不单单是一本许可证,而是落实排污单位排污治污责任、强化环境监管的一项重要制度,为提高环境管理效能和改善环境质量奠定坚实基础。经过环保人数年的努力及排污许可制工作的不断深入,所有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行业均已完成排污许可证的发放。排污许可制的核心工作从核发排污许可证逐渐转向证后环境管理。

关键词:排污许可制;环境管理;证后监管

引言

由于现阶段国际形势的发展,为企业排放污染物制定科学合理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属于现代化企业合法排放污染物的保障,也属于污染物排放的重要管理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管控企业排放污染物,依照企业实际经营发展情况,结合企业周边生态环境,明确具体的适用范围,在该范围内企业需要严格遵守法律制度进行污染物排放,如若超出了此范围,便会导致该企业出现违规违法的现象,进而需要承担具体的法律责任。然而,在企业具备排污许可证以及污染物排放不会超出规定量和规定浓度的时候,虽然该企业不存在违规现象,但是不代表该企业不需要承担环境保护质量监管责任。

1现阶段排污许可制实施情况

我国排污许可制度不断完善,不断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和技术规范体系。生态环境部发布2019年版的《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下称名录),废止2017年版的《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名录取消了申请与核发排污许可证的实施时限,因为排污许可证已进入“全覆盖”时期,不需要再分期分批核发;增加了登记管理的相关规定。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很小的排污单位实行排污登记管理。不需要申请排污许可证;完善了排污许可行业分类,靠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衔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实现应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排污单位的“全覆盖”。生态环境部发布配套的行业技术规范和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及可行技术指南。2021年3月1日正式施行《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确立了排污许可的法律地位。《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发布实施后的典型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处罚力度加大。二是证后环境管理要求更加详细全面。三是考虑各项环保制度的衔接融合。《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排污许可制的核心工作从核发排污许可证逐渐转向证后环境管理,实现固定污染源全过程环境管理。

2证后环境管理

2.1环境管理台账的内容

重点和简化管理企业申报有行业技术规范,标准明确企业需要记录哪些信息及频次,登记管理企业往往忽略这点认为可以不用记录,事实上企业的记录在发生有污染的争议时,作为自证清白的资料证明是必要的。企业可以参照《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总则(试行)》的要求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记录相关内容并整理存档。关于记录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生产设施运行情况:如产品产能,原辅料和燃料的使用量,生产负荷和工况等;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如添加药剂量、运行时间、滤袋或者活性炭更换时间等;其他状况如停产和错峰生产需要记录起止时间,重污染天气响应时应有起止时间和运行工况、产品产能等记录说明。在设置记录表格时,企业应设计尽可能简便、一目了然、少重复的表格内容,但要确保表格的有效性,比如一定要有记录人员、记录时间。表格设计后与生产部门或其他实施部门进行商讨放在哪些工段,何时何人填写,避免出现因设计的不合理造成记录人员使用不方便,无法及时有效记录。无论是自行监测实施结果还是固废管理最终都会形成记录文件,而这些记录作为环境管理台账的一部分内容应定期收集并按类归档,根据《条例》中关于环境管理台账的保存要求是不低于5年。

2.2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是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重要依据和方法,同时关系着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制定完善的环境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节约生产成本、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有助于排污单位的环境保护工作科学有序进行。例如,排污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粉尘,在环境保护角度粉尘是污染物,在安全生产角度,粉尘在一定浓度和温度条件下可能会造成爆炸,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排污单位制定生产设备操作规程和环境保护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制度可以同时避免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环境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应明确相关事项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员,制定环境保护相关制度,主要包括排污单位环境规划与设计、排污单位污染物减排计划、环境保护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制度、车间规范化作业管理制度、污染物监测管理制度、环境监督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培训教育管理制度、环境保护责任制管理制度、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台账管理制度等。如果排污单位的某项环境管理内容比较重要,对环境的影响比较严重,有必要细化该项内容的环境管理制度。例如,化工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是环境管理重点关注的方面,危险废物管理应作为该排污单位环境管理的重点内容,有必要进一步细化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可以包括:危险废物管理责任制度、危险废物标识管理制度、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制度、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危险废物分类管理制度、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应急预案备案制度、危险废物分析管理制度、危险废物贮存运输管理制度、危险度物利用设施管理制度等。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体现排污单位的环境管理水平和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反映排污单位的环境保护意愿,直接从主观意识上决定排污单位能否做到按证排污。

2.3依法开展自行监测

自行监测工作是排污单位履行的排污许可证证后管理的责任之一,是污染物达标排放的重要依据,也是主要污染物总量及环保税核算的重要数据支撑。排污单位存在的自行监测方面的违法违规情况主要包括未制定自行监测方案、自行监测方案不规范、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和监测过程质控措施不达标等现象。2021年1月,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对某化工有限公司进行排污许可证证后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开展自行监测,且未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监测过程无质量控制过程证明记录,因此,对以上违法违规行为处以一定的行政处罚。为避免出现以上违法违规现象,石化企业首先要在排污许可申请过程中根据HJ947-2018《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石油化学工业》、HJ880-2017《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石油炼制工业》的要求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大型石化企业可通过建立具备自主监测能力的满足质量保证与控制的监测力量和自行监测质量体系,以保证自行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对于不具备自主监测能力的企业,建议委托具备CMA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开展污染源监测,切忌在未经过监测资质认证的情况下开展污染源监测工作。同时,石化企业可将自行监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企业环境管理制度中,严格按照自行监测方案开展污染源监测工作,并依规开展监测数据记录、保存及公开工作,作为自证守法的一个重要“证据”。

结语

在《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实施后,确立了排污许可的法律地位。排污许可制度约束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并且强调加强证后监管,要求排污单位做好证后环境管理。经过环保人数年的努力及排污许可制工作的不断深入,现在排污许可制度全面整合了排污单位的环境管理,已真正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

参考文献

[1]潘迪.排污许可制度下的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3):122-123.

[2]刘春平.排污许可制度下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思考[J].环境保护,2019,47(9):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