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选择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选择策略

温燕清

(三元区中村中心小学,福建 三明 365008)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教师选对阅读教学切入点,才能带领学生迅速攻坚克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方面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心理主导了课堂效率;另一方面看,文本是阅读教学的依托,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具有多样性。因此,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学习心理和教学文本特点,为阅读教学选取最佳切入点。

关键词阅读教学 切入点 策略

一、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与重点始终围绕着阅读教学,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每个语文教师思索不止的难题。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如果教师能高情商地抛出话头,就能让这场谈话免于尴尬和突然的沉默。这个话头该怎么选?以什么作为教学切入点能尽量使课堂事半功倍、庭无留事?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对教学切入点选择的探讨此起彼伏、崇论纷繁。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学切入点的选择有很多:文本的题目、线索、中心句、主要人物,课本插图,单元语文要素……一篇课文可用的教学切入点往往不止一个,但并不是任何一个切入点都能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有效辅助。选择越多,迷障越大,尤其对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来说,摆在眼前的诸多教学切入点环肥燕瘦,常常使其晕头转向、举棋不定。

三、策略阐述

在确立教学切入点的时候,要考虑的问题并不是单一的,诸如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等。因此,教学切入点的选择要讲究策略。

考虑的越多,做选择时越是畏手畏脚,不妨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师与生、教与学这两组关系中,师为辅,生为主,教为辅,学为主,因此做任何选择时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学切入点是为学生而设计,学生的学习心理是教师在选取教学切入点时要首先考虑的因素,在此上基础选用的切入点最为有效,能够让学生自主读书。

教与学之间共同活动的中介是课程内容,阅读教学中的课程内容皆以文本作为依托,因此文本特点是教师选取教学切入点时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的课文包罗万象、种类丰富,不同的文章体裁、不同的文学样式所适用的教学切入点也各不相同,综合考虑学生学习心理和教学文本特点,能够帮助教师快速选取最佳的教学切入点。

1.沉浸文本情境

由于小学生受生活经验所限,对一部分脱离他们现实生活的文本存在理解障碍,这时就需要教师寻找正确的切入点——以情境作为切入点,尽可能还原文本中所写的情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悟文本。

比如学习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天窗》时,学生要理解下雨时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而我们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着五花八门的玩具,对各类电子产品中的娱乐游戏也如数家珍,他们很难体会一百年前的乡下孩子的心境。这时,教师创设情境带着学生回到一百年前的雨天:关上教室的所有门窗,利用多媒体播放下雨的雨滴声,让学生闭眼听雨,再睁眼望窗。看窗外的世界,去想象操场旁的树上的鸟儿在干什么,远方山上的树木们在闲聊些什么……置身情境之中,学生理解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变得容易,理解从中看出、从中看出也不再困难。

又如同册第七单元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大部分学生不曾见过浩瀚的大海,更没有坐船远航的经历,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影视资料,把学生带到一望无际的海上,带到发生海难的船上,和学生一起成为诺曼底号的乘客。在情景之中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扮演灾难的亲历者,感受乘客的惊慌失措,感受哈尔威船长的镇定自若和他伟大的灵魂。

2.依托写作背景

在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课文是真实历史故事,而小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有限,因此在学习这类文本时学生往往是在单纯地读故事,而很难真正走进故事中,去理解文本中历史人物的言行与思想。这时,教师可以选择以写作背景作为教学切入点,对学生所不了解的背景知识进行补充,甚至拓展延伸,领着学生走进本文中的时代,走到历史人物的身旁进行对话,消除学生的阅读障碍。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第七单元的文本为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现代诗《延安,我把你追寻》所述背景皆与20世纪上半叶有关,文本中中华不振租界沦陷侵略延安南泥湾杨家岭宝塔山等一系列词语都具有固定历史意义,对没有系统了解过近代史的小学生来说理解难度很大。教师不妨以讲解历史背景为教学切入点,大大方方地把那段历史给学生介绍清楚了,捋顺了,再一鼓作气学习文本,畅快淋漓地从认识周恩来到认识梅兰芳、从感悟中华不振到感悟民族崛起。

学习四年级下册中的《黄继光》一文亦是如此,中国志愿军的悲壮惨烈和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既是学生学习文本不可或缺的背景信息,又是恰如其分的教学切入点,再通过多媒体播放近年来抗美援朝的相关影视片段加以辅助,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急于走进文本。

3.抓住主要人物

小说类、童话类文本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这类文本可读性强,但是篇幅长,很多学生会在阅读过程中囫囵吞枣,急于看到结局,从而忽略很多关键细节。在这类文本的教学中,以主要人物作为切入点是有利的选择,让学生边读边按顺序理清主要人物身上发生的事,达到有目的地阅读,同时快速把握长文章内容。

从三年级上册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到四年级下册中的《小英雄雨来》,教材对学生阅读长文章的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不变的是文本中突出的主人公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主要人物切入教学,让学生去探究文本中围绕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事,再从主人公的表现中感受其精神品质,整堂课推动有力、落地有声,对学生的能力训练层层递进。

4.调动学生情绪

自三年级下册起,统编版语文教材几乎在每一册中都安排有一个单元的科普说明文,这类文本往往用平白的语言直接介绍所述对象,缺乏感染力,还涉及了很多读起来拗口的专业名词,这些都增加了的阅读难度,经常让学生觉得晦涩枯燥,产生抵触心理。此外,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教学目标通常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提出问题的热情远高于解决问题,课堂上经常出现提问的环节门庭若市、解题的环节门可罗雀的尴尬情况。因此,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最有效的选择是以激趣作为教学切入点,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味蕾。

如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文,涉有纳米、纳米技术、碳纳米管、纳米吸波材料、纳米缓释技术等陌生名词,一连串砸下来学生必然云里雾里,不乏望而生畏者。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去查找整理一到两个专业名词的意思(直接分工或者自由选择皆可),课堂上随文解词,做足了准备的学生自然兴致勃勃地跟随着教师的步伐。而科学本身也充满着无穷魅力,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通过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展示新奇的纳米技术的衍生产品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课前充足的准备和神奇的科技产品能让学生长久保持饱满的学习和探究热情,进而点燃思维火花,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笔者真切希望诸同仁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都能找到充分预设、目标明确的切入点,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爱上文本,爱上阅读,进而促进学生发展提高。由于研究能力和水平有限,本次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选择策略的探讨仍不够全面,对切入点选择时教学目标的考虑不够充分。通过后续的教学实践,笔者会继续反思、完善,循环反复,使得对教学切入点的选用更有策略性,更趋精准、有效,教师可驾驭,学生易接纳。

参考文献

[1]陈志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的研究[J].文科爱好者,2019(36).

[2]卢婕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有效性的策略[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科研成果集,2018,1531-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