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中实施精细化药学管理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临床用药中实施精细化药学管理的效果观察

郭红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人民医院 勐海县666200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用药中实施精细化药学管理的效果。方法:我院2020年6月临床用药实施细节药学管理,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128例接受药物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用药期间是否开展精细化药学管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4例:常规用药管理)与实验组(64例:行精细化药学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用药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用药干预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显著提升,此外,实验组患者临床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用药期间实施精细化药学管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临床用药精细化药学管理;常规管理

临床用药治疗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临床用药安全性可直接影响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常规临床用药管理中,临床医师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拟定用药处方,随着近些年药物分类日趋细化,传统临床用药管理已难以满足临床实力需求[1]。临床用药中精细化药学管理模式,即在常规用药管理期间,药师对临床用药处方进行审核的同时对药物实施精细化管理,在避免药品调剂错误发生的同时,主动与患者沟通,指导其科学用药以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2]。本次研究为论证精细化药学管理模式应用价值,比较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分别行常规用药管理以及精细化药学管理128例接受药物治疗患者预后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64例接受临床用药管理患者男(n=34)、女(n=30)年龄区间为:21岁~85岁、平均(54.32±1.42)岁,文化程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20例,本科以下学历44例。对照组64例接受临床用药管理患者男(n=33)、女(n=31)年龄区间为:23岁~84岁、平均(54.31±1.44)岁,文化程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22例,本科以下学历42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文化程度等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入院后结合各项检查结果均疾病确诊,且患者均接受临床药物治疗。(2)排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除标准:(1)排除近六个月非首次入院接受临床用药质量的患者。(2)排除研究期间失访患者。(3)排除难以正常沟通交流的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常规用药管理):临床医师结合患者入院后临床检查结果以及自身经验,为患者拟定临床用药处方。药师对用药处方进行审核,结合疾病诊断,判断选药是否合理、药品使用方法是否合理、药品剂量是否符合临床规定,在确定用药处方合理的情况下,按方取药,对于不合理的用药处方,备注存在的问题,退回请临床医师对处方进行调整。

1.3.2实验组(精细化药学管理):(1)药师药品按照临床用药习惯分类摆放,从而缩短取药等待时间。此外,药师在发放药物时应审查药品批号、生产日期、包装完好度、药品规格以及药品名称。(2)优化药学服务:药师在发放药物的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结合临床案例,强调遵循医嘱服药的重要性以及药品科学储存方式。此外,药师在落实药学干预的过程中应对患者保持耐心,对于老年患者使用敬语以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预见性告知临床药物长期服药,可引起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应对措施,病公布咨询电话以强化药学干预。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用药干预前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此外,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评分区间在1-172分,评分高低与受检者自我护理能力呈正比。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以“(x±s)”表示的方差数据用“t”验证,用“(%)”表示的百分率数据用“X2”验证,P<0.05表示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患者干预后ESCA量表为(104.35±2.64)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ESCA量表为(104.31±2.69)分,t=1.368,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ESCA量表为(164.85±2.94)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ESCA量表为(124.81±2.99)分,t=11.248,P<0.05。

2.2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n/%]

组别

n

恶心呕吐

头痛

皮疹

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

64

3(4.69%)

0(0.00%)

0(0.00%)

4.69%

对照组

64

7(10.94%)

3(4.69%)

3(4.69%)

20.32%

t值

6.323

P值

<0.05

3讨论

临床用药管理精细化药学干预主要针对,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临床药物进行分类摆放以减少药师工作量,提升药师工作效率,同时在发放药物前,药师对药品基本信息进行核查,谨防药品调剂错误

[3]。此外,精细化药学管理实施中考虑单患者作为临床干预的主体,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药师在落实发放药品的同时行关注患者个体情况,基于绝大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全面认知,在发放药物的时候主动与患者沟通,向其科普相关用药注意事项,并公开咨询电话,以确保患者在接受临床用药治疗期间,药师可落实用药服务管理监督,进一步提升临床用药得安全性[4]

本次研究显示实施精细化药学管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相较于护理前显著提升且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接受临床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综上所述,临床用药期间精细化药学管理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兆丽. 不同的管理方法在医院药学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J]. 人人健康,2022,2(1):75-77.

[2]刘丹. 新形势下精细化管理在提升门诊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6):3816-3818.

[3]刘兆兴. 探讨精细化药学管理在临床用药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4):45-46+49.

[4]邹如正. 门诊药房精细化管理在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中的作用[J].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9,8(04):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