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肾病特征及治疗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中医肾病特征及治疗方法

苗海东,李文艳,巨生贵

甘肃省中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要】研究分析中医肾病特征及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接诊的100例不同的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气肾病特征以及患者治疗方法,治疗效率。结果:100例患者中96例经中医治疗肾病症状有所好转,治疗效果高达96.00%。结论:肾乃先天之根本,其内藏着先天之精华,不同的肾病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肾病;特征;治疗方法

肾病多是指患者肾脏出现问题,人体内部以及外部环境失衡,使得人体内脏器官出现问题1。面对不同的肾病,临床往往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辨证施治,从而提高患者肾病治疗效果,巩固本源2。由于肾病患者饮食习惯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性别年龄不同,因此在进行治疗时,提倡辨证施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本文选择了100例不同的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治疗的方法与肾病特征,现汇总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接诊的100例不同的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48.16±3.62)岁,患者病程2-10年,患者平均病程(3.52±0.62)年。其中肾气虚证候35例,肾阳虚证候25例 ,肾精亏虚证候25例,肾阴虚证候10例,肾阴阳两虚证5例。对比患者见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一般方法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辨证施治:

(1)肾气虚证候用药主要为菟丝:10g、熟地黄15g、黄芪10g、杜仲5g、山药15g、补骨脂5g。

(2)肾阳虚证候用药主要为补骨脂10g、附子10g、肉桂5g、淫羊藿10g。

(3)肾精亏虚证候用药主要为枸杞子10g、熟地黄15g、猪髓12g、菟丝子10g、鹿茸5

(4)肾阴虚证候用药主要为熟地黄15g、生地黄15g、女贞子10g、麦冬5g、 龟板5g。

(5)肾阴阳两虚证候用药主要为附子10g、熟地黄15g、紫河车10g、淫羊藿5g。

  1. 3观察指标

  分析气肾病特征以及患者治疗方法,治疗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均选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单位,全使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达,使用T值检验。计量单位使用N,百分率进行表示。当计算P值小于等于0.5时,表明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中医肾病特征

(1)肾气虚证候:又叫做元气虚指的患者,慎张颜齐衰竭,生理功能减退,患者常表现为腰痛、腰酸、遗精、呼吸急促、耳鸣,小便次数增加。肾气虚症患者可在元气亏虚的情况下出现肾不纳或者肾气不固的表现。

(2)肾阳虚证:肾阳虚症又称之为阳亏虚,命门火衰。患者表现为肾阳亏虚,机体失却温煦。患者多表现为大便稀,腰痛,阳痿,巨寒,五更泄泻。多数患者下肢水肿按之凹陷。

(3)肾精亏虚证:称为肾精亏虚,主要表现脑与骨髓失养。患者容易出现不孕不育,肢体活动障碍,以及腰软等生殖机能下降,早衰是这类疾病的主要表现。

(4)肾阴虚证候:又称之为真阴亏虚是指肾阴也亏损,失去滋养,内生虚热。患者主要表现为耳鸣、腰酸、遗精的现象。

(5)肾阴阳两虚证:指患者肾之源,阳气不足阴经,亏虚不能温煦,濡养脏腑经络而出现的病症。这类患者多是有肾阳虚和肾阴虚,进一步发展导致的阴损或阳损,形成阴阳俱损的现象。容易出现阳痿,小便次数增多,腰痛,腰酸,耳鸣,眩晕等症状。

2.2治疗效果

100例患者中96例经中医治疗肾病症状有所好转,治疗效果高达96.00%。

表1:患者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治愈

治愈率

肾气虚证候

35

34

97.14%

肾阳虚证

25

25

100%

肾精亏虚证

25

23

92.00%

肾阴虚证候

10

10

100%

肾阴阳两虚证

5

4

80.00%

合计

100

96

96%

  1. 讨论

肾病主要是指肾脏出现的疾病,肾脏是人体脏器之腑当患者内环境和外环境失衡时,内脏气血功能失调甚至会累及脏肾3。肾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血液的流变,学劳动过度或生活环境恶劣,食盐过多乱用药物均会导致体液失衡,从而引起生病4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根本,内藏着先天的精华。肾病患者往往伴随着肾虚,中医将肾虚分为5类:肾气虚证候,肾阳虚证候 ,肾精亏虚证候,肾阴虚证候,肾阴阳两虚证5。有研究发现肾病发病部位往往与腰部存在关联,在肾病发作的过程中,多数患者腰部并发。因此有书籍称腰者,为肾之府。临床肾病的患者常常伴随着大小便异常,腰酸腰痛,不孕不育,遗精阳痿等临床表现6。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下肢水肿,凹陷不起,全身水液等现象。本文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药方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100例患者中96例经中医治疗肾病症状有所好转,治疗效果高达96.00%。药方大多使用到熟地黄,熟地黄,能够养阴生津,填精益髓,对中医肾虚作用明显。中医治疗肾病要先分清其类型进行辨证施治,中医肾病多有气虚,与腰部密切相关,中医肾病关乎人体生殖功能,因此在治疗时需多方考虑。做到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是治疗肾病的根本方法

7-8

综上所述,肾乃先天之根本,其内藏着先天之精华,不同的肾病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栾智杰,张雪枫,孙玲,等.浅谈中医肾病学的内涵与外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5).195-196.

[2]罗伟贤,杨泽锋,马继伟.中医理论层次观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治[J].中医学报.2015,(7).957-959.

[3]王丽萍,张勇,陈建,等.黄葵胶囊治疗IgA肾病湿热证蛋白尿的临床观察[J].中成药.2010,(1).18-21.

[4]毛心辉,盛梅笑.IgA肾病中医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1,(7).1128-1130.

[5]唐晖.中医肾病特征及治疗方法[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15).235.

[6]王丽彦,刘娜,张佩青.张佩青治疗伴有扁桃体异常IgA肾病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6).10-11.

[7]秦建国,张莹,任可,等.益肾和血汤治疗IgA肾病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7).1530-1532.

[8]聂莉芳,韩东彦,于大君,等.467例慢性迁延期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布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7).40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