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寓于中学体育教学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3

教学理论寓于中学体育教学实践探索

代靖宇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江苏  苏州  215000)

要:以体育教学过程采取的手段结合教学理论之一的变异理论阐述,从具体教学实践面对的问题入手,分析变异理论在中学课堂发展的优势及中学体育教学如何利用变异理论开展,为中学体育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变异理论;中学体育教学;教学探索;教学实践

在整体教学改革下,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目标、内容、方式、过程和评价等方面在不断进行调整并增加要求。教学不断改革,各种教学模式也就不断涌现,新旧教学课程的变迁,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有更好的定位。为了找到更好的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当将最适当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其中变异教学理论是教育领域一个很好的理论基础,将其运用到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过程可以弥补单一、教师主导一切的教学模式。

一、 变异理论寓于中学体育教学的探索

变异理论在传统迁移理论上加以发展,明确提出发现不同性,即想要深刻认识某一个事物主要是要发现具体事物的关键特性,即每件事物不同于其他属性的特质,在课堂中可以借用掌握关键属性的变异形式去教学,例如使用正、反面不同实例来分析对比或找不同等方式,以此帮助学生一起寻找、发现教学科目、技能中的关键属性,这种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分离-变异-对比的教学方式,主要由教师指导、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寻找发现理解事物的关键,日常教学中可操作强,且简单明了。

近代教育学创始人夸美纽斯说过,老师要少说让学生多动。教学需要不断地更新,形式方法也要不断变化,想要进步就需要实践与反思,这就需要开发智慧,利用更为先进、综合的教学理念来强化理论,力求更贴合教学实际。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实践与反思,从教学中找到对比的例子,在教学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从教学中总结提炼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结合合适的理念十分必要。

1. 让“学”变为“辨学”

体育学习不是一个单一的接受过程,学习过程根本上在于比较和分辨。而这一过程的特点就是需要去探寻、了解事物的反向。以生活中最常见事物说明,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只见过篮球,他第一次见足球、排球等球类一定充满新奇,就算不认识也知道这不是篮球,但是没有这些对比刺激的时候,根本不会认出其他球类,因为单一没有选择,没有比较。体育是同样的过程,有差异体现,学生才能开发辨别意识,教学要点就是要让学生发现学习的动作不同的地方,发现动作中之前没看到的细节可以让学生更愿意去学习。

例如,体育教学中,篮球和足球对比,不作比较的共性是球类,学生可以随意踢打,但是比较下,他们大小、轻重、颜色、用途都不一样,所以一个是用来踢,一个用来打。通过这些事物之间差异的阐述和发现,可以显示学习过程需要不断自我参与的比较和分辨。同样,在足球定点踢球教学中,当教学中发现学生定点踢球总是有很大偏差,不断去尝试也会一直错,可以为学生创设几个维度,如击球速度、击球部位、支撑脚指向等,让学生从只有击球速度变化的情境,以不同速度击球开始,自我逐渐尝试到其他动作不变,支撑脚指向变化,在对比中找到定点踢球时支撑脚的位置,体验到支撑脚指向对定点踢球的影响,从多方面体验自我动作的变化产生自我辨识,由此来了解支撑脚指向对于定点位置的直接影响。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对比、类合、分离和融合是四种变异理论中提到的范式,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分为教学过程单一或者组合,选择一项为“不变”,多样组合则为“变”。例如体育教学中最简单的学生展示环节,选取做得好的学生或者做的不好的学生示范,带给其他学生是不一样的接受内容,一个树立正确概念,一个了解自身不足。选取其一展示就是直观的了解好或不好,选取两组的效果则有对比、融合效果,让学生关注到更多问题。因此教学过程要让学生有多种差异感受,得到的反馈效果会更明显。

变异理论同时强调,需要正确认识到某一个动作就要分离出此动作的关键点。例如,教授篮球投篮动作,影响投篮准确度有很多因素,教学中不可能一个练习包括全部,将教学分几部分,此时就是教学手段的运用。首先可以进行定距变力练习,同样动作先引导学生轻发力投篮,会发现有的同学甚至球连篮框都碰不到,再引导突然发力投篮,会发现用力过猛,球急速反弹几率较大,最后要求拿稳球,投篮瞬间再发力,通过对比,让学生注意投篮力量的变化,分离出力量这个维度。同理,再采取等力不同距练习,让学生发现距离这个影响因素以及采用角度变化练习,让学生在球场找到适合自己的最好角度投篮。每让学生感受一种影响因素,他们就能找到自身动作一方面的不足,教在于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动作问题,自己去改正,当学生大多影响因素克服后就可以针对性的对个别同学进行纠错,其他同学自由投篮。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关键特征,精心设计变化维度与不变的维度,让学生注意到学习对象的不同方面。

3.创设最佳教学体验

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只是简单的内容重复更应该高效变异,教学中不是不可以存在重复,但是一味简单的重复只会带来枯燥的课堂效果,在重复上应该加入一定的变化性。想要认识一个事物,就要注意该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的不同,教学中也是一样,想要学生了解动作的问题,就要让学生通过别人或自己的参与真正看到问题所在。例如,在教足球脚背内侧运球绕杆前,可以先教学生脚背正面运球,感受直线运球,了解脚背正面运球绕杆的局限性,不好变向。然后学习脚背内侧运球,学生会感受到,原来换一个部位击球,方向转变灵活很多。

这里以篮球学习的投篮动作教学为例,很多时候教师阻止学生随意投篮,主要是怕学生在未学习前练习造成错误动作概念,今后难以纠正,其实并不完全合适,先体验才能让学生愿意动起来,这时想两全就需要使用合适的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练习体验,但过程中要加入对比和分离,让学生体验到投篮各个决定动作在不同维度上的特点。在距离、角度等维度不变的情况下,先让学生体验力量维度对于投篮的影响,使力量成为变化的维度。接着创设以距离作为变化维度,其它维度不变的第二个教学情境,让投篮的距离之间进行对比体验,分离出距离这个维度。依此类推,直至分离出影响投篮的所有因素。随后,将力量、距离、投篮角度等关键特点得以集合,让学生可以开始自由练习。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将几个投篮关键点用教学手段逐步呈现给学生,在指导学生去体验投篮的各个影响维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出比较、分析、综合,通过不断变化体验加深动作自我认知和体验。

二、 基于变异理论的中学体育教学实践思考

1.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随着新课标实施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这为体育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提供较为广阔的空间。教材的开放给予体育教师充分的发挥空间,因此教师要合理选择恰当的、有代表性的教育内容,有所创新,自己先了解自己要教授的内容关键知识与技术要点,通过多样化练习让学生对练习内容有所辨析,可以充分看到所学动作之间关键的的差异,进而掌握动作关键,可以自主练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预见性的进行教学设计

体育课堂中巡回指导和纠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学生练习可能出现的错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就应该有预见性的考虑到,即预先了解动作的易犯错误。提前把握课堂内容,备课才能完整设计整个教学流程。很多老师认为,老教师理所应当的可以把控课堂,由于他们经验丰富,因而能够以某种方式来预测学生在理解内容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顺利而有效。这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但教师除经验外,新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篮球教学前,先提出一些引入教学内容的问题,同时具备新奇感,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告诉他们自己从课堂练习中解答问题,不知道的再一起解决。同时学生练习中多表扬,每一次成功都给予激励,学生每一次的自我突破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向往成功,进而维持较强的学习动机,教师最主要的就是在结束阶段帮助他们一起总结取得的收获。有预见性的教学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与动力,教师只是引导,主要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3.多样化的改变教学手段

“运动效果和技能的掌握必须是在一定运动量的基础上形成的”这句话本质上并没有错,但是并不意味着“过度学习”、“不间断重复”。在初次学习某项技能时,学生还没有从心里接受这项运动,本来就有排斥,初次接触动作概念也没有形成,往往多做多错。经过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或者同一事物本质不同的辨析,才可以排除一些非关键因素的影响,真正了解本质特征更精准的学习。日常简单的重复练习强化动作概念没有问题,但大多数学生都不是真正去了解动作或者掌握动作,不知道到底哪些因素或环境会影响到自己,因此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就非常不确定,这样的实践是不牢靠的。同时重复一项练习会造成学生色“学习疲劳”,对所学内容产生厌倦。而教师也会管理的很辛苦,少数掌握的不肯学,不会的也懒得练,成为循环的无效教学。这种情况下,体育课堂应该是变化的,是充满新鲜感的,让学生可以进行多样化、独立的练习和思考,不是单一的接受。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变化着进行练习,加入一些学生自己的认知过程,可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正确的评价每位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掌握一项运动,课堂上对于某一环节的学习情况不能代表全部,就像数学题解题会举一反三,如过不能在其他活动中迁移和应用所学内容,那么这种学习效果也是不足的。通过课堂发现,在刚开始学习阶段操作错误越多的练习者比那些操作错误少的练习者的最终学习效果会更好,他们会有更多的比较。所以教师不用担心学生不会做动作,教完动作后大胆的利用多样练习让学生动起来,然后去纠错,学生不怕错能改,教师不怕错能教,越多的尝试,学生就可以建立越多的动作情境,可以自己开始辨识到底问题出在哪里,进而找到影响自己动作的关键因素。

三、结论

体育教学和所有学科一样,不可能一种教学形式适用所有,体育也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和特定面向中学生的教学内容,要根据这些认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体育教学,特别是面向中学生的体育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和特点,有效的教法、有效的引导尤为重要。就可以借用简单的变异理论作为我们教学提升的跳板,通过选取恰当的、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围绕要完成的教学目标,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掌握了解技能的关键,用长远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军文,卫万一,覃丽雯.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评《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的多维研究与运动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22(03):110.DOI:10.16209/j.cnki.cust.2022.03.015.

[2]林俐,何健,张宏亮.线上体育理论课轻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大学,2022(02):89-92.

[3]陆乐. 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实践”融合慕课课程建设探索[C]//.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学校体育分会).,2022:591-592.DOI:10.26914/c.cnkihy.2022.010508.

[4]贺新家.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化实践的生成逻辑、当代困境与路径探析[C]//.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学校体育分会).,2022:92-93.DOI:10.26914/c.cnkihy.2022.005339.

[5]孔令晴,伊超.我国智慧体育的理论概述及实践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33):8-12.DOI:10.16655/j.cnki.2095-2813.2107-1579-0701.

[6]任龙云.体育教学中技能训练与课程理论的结合——评《体育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10):119.

[7]孔琼,何思妮,王松,陈功明,吴铭.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2021:156-160.DOI:10.26914/c.cnkihy.2021.017479.

[8]李志杰.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J].山西青年,2021(06):183-184.

[9]张恃才.中学体育教学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J].新课程(中),2019(10):65.

[10]赵晨子.中学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16):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