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方法分析

 ,高冠奇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的基础,对学生未来医学专业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人体解剖学中,教师传授基础知识及技能的同时,也要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医生。本文对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原则及方法进行分析,为高素质的解剖学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党的十九大以后,各级学校制定全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其主旨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是技能型人才,也是道德品质高的人才[1]。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在解剖学人才培养中,立足德育、技能培训的角度下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解剖学属于医学中的一部分,属于医学教育的基础内容,课程思政的意义是帮助学生树立守护健康、仁心仁术的医德理念。人体解剖学目前面对的问题是教师对课程思政认知不到位,使用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学内容吸引力不足,学生不愿深入学习解剖学内容。对此,本文对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1.课程思政教育原则

[A1]十九大会议上,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关键内容,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强化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关注价值观、生命观等培养,使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追求真理、服务群众,在人体解剖学中合理渗透思政知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这也是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重要原则。在课程知识框架中,教师应当根据课程知识,融合思政内容,避免课程思政代入比较突兀。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课程融合[2]。达到渗透及融合的目的,其中呈现的本质内容是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一体,并非是生搬硬套思政内容及文化知识。在日常点滴积累中,将思政内容植根于学生内心深处,让学生打好思政基础,在未来的工作中呈现思政成果。

2.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教师通过思政教育作为引导,在引导中纠错、管理及监控,使教育对象形成道德品质。人体解剖学专业教育中,将专业人才培养作为主线,将课程思政作为辅助,达到技术及道德同步培养的目的,具体培养方法如下。

2.1教师示范、言传身教

教师的示范对学生产生直观的影响,示范是一种视觉模范,在学生的思维上会形成反应,让学生记录教师的示范。教师应当树立思政意识,站在坚定的政治立场上对学生进行谆谆教导,自人体解剖学第一堂课开始,教师传递热爱生命及敬畏生命、热爱医学的形象。教师与学生同处一室,教师起到示范作用,先展示标本,帮助学生克服对标本的恐惧感,让学生对标本有敬畏之情[3]。教师结合人体解剖学知识,向学生说明目前医学对人体的认知,且这种认知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反复的实验得出的,让学生认识到精益求精是医学研究的关键。解剖学教师采取幽默诙谐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保持愉悦的课堂氛围,以免学生感到课堂环境枯燥,不愿意学习知识。教师作为教育的表率,应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带头,为学生普及自身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人体解剖学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若放弃学习,未来的工作生活可能受到影响。[2]

2.2明确教材内容,有机融入思政

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3]适当调整,融入最新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将过往老旧及无意义的知识去除或者轻描淡写的教导,在课程衔接处融入课程思政。人体解剖学中可增加敬畏生命、爱护标本、主动学习、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等课程思政内容。将思政元素以简单方法融入到教材中,体现在人体解剖学的各个章节,学生阅读教材期间,教师让学生自行领会,根据每个器官所在的位置,可以与同学互动学习或者按人体模型学习,以此深刻掌握解剖学内容[4]。随后教师根据系统的教学方案,挖掘整理思政点。重新编制教学大纲,拓展课程思政的广度及深度。比如,绪论中描绘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在绪论学习时可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在运动系统中融入生命在于运动的观念,在消化系统中融入科学饮食的观念,在呼吸系统中融入保护环境、减轻肺污染的观念。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关注的细节较多,但总体上,应当阐述人体解剖学课程结构,普及健康知识,让学生不仅学习到解剖学内容,也能结合自身情况普及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3结合文化元素,渗入人文素养

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启迪学生思想。比如,教师讲解表情肌过程中,学生笑起来便会带动表情肌,学生多笑笑,表情肌也会得到锻炼。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让每堂课变得趣味,每个知识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解剖学知识深入学生内心。一堂课结束后,教师让学生书写一篇关于眼睛的感悟,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表达眼睛的价值和保护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护眼。在学习中厚积薄发才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也能在实践中思考人生的价值。解剖学知识富含丰富的辨证理念,涉及到人文、自然、文学等多个层面

[5]。人体作为一个自然统一的整体,在探索人体结构的同时,也要渗透人文知识,提升课堂活跃度。

2.4挖掘思政元素,制定教学方案

人体解剖学思政元素众多,教师备课过程中,需充分开发其中的思政元素,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教育。每章节思政元素应用在精、并非在于多,结合课程知识融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一旦思政元素渗透过多,学生容易发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讲大道理。比如,在“骨学”教学中,教师讲解骨髓功能时可渗透思政教育,红骨髓的造血功能强大,人们在失血时会刺激到人体的造血系统,将黄骨髓转变为红骨髓,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将人体中的有害物质清除。且我国部分地区群众对无偿献血缺乏认知,城市血库紧张,供需矛盾依旧较大,教师说明献血对人体的好处,鼓励学生参与到献血行列中。在每个单元教学中,应当结合课程内容、课程元素及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选择适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包括直接讲授、多媒体视频及课外实践等,在适合的节点融入思政内容,做好潜移默化渗透性教学。在人体解剖学实验课堂上,学生会接触福尔马林浸泡的人体标本,但强烈的刺激性味道及对组织的恐惧,导致学生不尊重标本,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素养。此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了解尸体及标本制作过程及标本来之不易,使学生学会尊重标本、珍惜每次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及人文情怀。

结束语

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合理融合课程思政,可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医学素养及高尚的品质,为培养卓越的医疗人才奠定基础。全国各级院校均开始注重课程思政,改变过往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融合。但目前依旧存在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忽视思政教育的情况。教师应当合理把握思政教育及专业授课的连贯性,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为完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凤燕,刘宝全,曹博,吴树亮,孙亮,李益民. 课程思政融入人体解剖学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2,42(01):6-10.

[2]刘丽,高艳. 课程思政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有机融合的研究和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9):44-46.

[3]杜娟,李佳怡,麻智,杨德武. 基于知行导向模式下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21,18(09):161-163.

[4]张善强,李莉,王璐璐,沈雷,李继承,陈海滨. 新时代下来华留学医学生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育创新与实践[J]. 解剖学研究,2021,43(04):379-382.

[5]张吉凤,郑雪峰,郭国庆. 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实现的路径[J]. 解剖学研究,2021,43(04):382-384.


[A1]得确定十九大上有这个提法?大政方针不能错

[2]

[3]解剖学是形态学,内容很难创新,课程思政融入可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