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现象对兴趣的激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物理现象对兴趣的激发

郑怀群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三苏镇广济初级中学   

摘要:学习一门学科有无兴趣,应从学生的需要去激发。生活中那些奇妙的物理现象,往往是学生探奇的需要,所以从生活中奇妙的物现象去激发物理兴趣是事半功倍的。

关键词:从现象到兴趣

古时有个故事叫《一根扁担睡三人》。说是有三个农民担柴去城里卖,但到了城下城门还末打开,他们喊了很久也不开门。于是他们几个人便对起了话。一个说拿出你的一根扁担我们三个人就在上面睡一觉。这个说你往左边移点别把我挤到地上去了,那个说,你的头偏一点,我的脚放不下。管城门的几个兵丁听了很是好奇:一根扁担怎么能睡三个人呢?想急于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便打开城门一探究竟。这时三人挑上柴蜂拥而入,其实这三人是设的激趣计,故意以荒唐的对话制造虚假奇妙的信息,果然激发了守门士兵的好奇心。这则故事对物理教学有何启示呢?那就是发现收集那些生活中的奇妙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进行猜想其中的原理,这样就会激发其探索兴趣,当他们发现谜底后,会发出惊谈,哇,原来如此,于是有感于物理的无穷魅力而产生了兴趣和探索欲。例:老师发动学生去发现收集生活中奇妙的现象(其中必有物理现象),带回学校供大家讨论解秘。同学们收集了不少,有个学生收集的现象是这样的: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有时候水却往高处流,岂不怪哉。其现象如下:某位农民想在一口池塘里抽水灌溉塘埂下端的田。若用抽水不机要花费电费或汽油费。为了节省费用不用动力也能把水弄到田里。笨办法就是把塘梗挖开一个缺口,但塘埂又宽又厚,费事不说,用后还要复原,很费劳力。他于是找来一根软管,一头没入池塘水里,一头安装上敞口灌水器,在塘硬上往管子里灌满水(必须灌满)。去掉敞口器,用手封着管口,把管子拉到塘埂下方,放开封着管口的手,水便哗哗地流出来了,不停地流一直流,除非池塘里水干了。水怎么会从塘里往管子的高处流去呢?翻过塘梗再流到下端的田里。难道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把塘里的水压上水管的吗?这个问题,当同学们讨论无果时,老师说,就是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压向塘里的水面。那种力量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还末学习的大气压。这一提示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大气压的探究兴趣。当他们学习了大气压的知识后,终于弄懂了水为什么能从管子里翻过塘梗流到下面的田里了。原来这种抽水装置有个关键点,那就是塘梗下端的管子出水口必须低于池塘里的水面,否则只流出很少一部分便停止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大气压的作用。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在纸上画出了示意图。从水管埂上中间为分界线到下端出水口的管长大于到上面池上面进水口的管长。里面灌满了水,下端管里的水的重量大于上端水的重量。由于大气压压向池里水面的压力与压向出水口的压力相等,这样,水向两边的压力抵销掉大气压压力后,下端水向下的力一定会在管里形成真空。真空无大气压压力,于是池里的水就被大气压压向水管里去填补真空。这样,水就不断地从管子里翻到塘埂流到下端田里去了。弄懂了这个原理,同学们回到家里都用小管子在装着水的盆子里做起了试验,个个都做成功了。他们把这种现象的原理记得很牢,经久不忘。评析:对大气压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与应用,如果用注入式讲解,也许效果会差很多,同学们的兴趣不会这么浓。而采取启发示教法,由现象激发兴趣,兴趣会很浓。这又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素质教育倡导,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科学有效的途径,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由现象入手激发兴趣,正是遵循了学生好奇的心理规律,发动学生去发现去收集物理现象,再引导学生解秘弄懂原理,正是生动活泼的形式,所以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又例:有个同学在电视新闻里看到一则军工科技研究的过程,其原理他是看介绍知道的,但在还只设计了功能还没介绍设计原理时,他就已猜到了八九分,结果介绍的原理与他的猜想方向不谋而合,于是他也想与大家分享,只说出过程的前半部分,也让大家来猜想一番。这个事件是这样的:英国早年有二种战斗机叫鹞式战斗机,那是在跑道上跑着起飞的,用在航空母舰上就只能在甲板上跑着起飞,若有多架飞机同时起飞就不可能,于是设计垂直起飞。最后成功了,但那是怎样改进的呢?这位同学嘎然而上,他要同学们猜想。在老师的主持下,同学们纷纷思考起来:喷气式战斗机是用向后喷气推动向前的,要垂直起降必须有两种可能。一是在飞机背部安装螺旋浆,但那样只适合直升机不适合喷气式飞机。二是把喷气管道制成可以转动改变方向向下喷气,不就可以垂直起降了吗?同学们猜想得果然没错,就采用的是第二种。当垂直起降后,喷气管道又回复到向后的位置。老师对同学们的猜想给以肯定,并表扬了他们善于动脑的好学精神。养成了这种精神,就凡事都会猜想思考一番。这对学习物理是很有用的,如果凡是新知识都由书本告之,是不利于激发兴趣的,所以无论是生活中的物理知识,还是课本上的新知识,都可以先描述现象再猜想原理,学习兴趣就由然而生。又例:有个同学收集的现象是这样的:他经常看见汽车路在山上总是盘山路,汽车也走盘山路。如果修一条直上的坡路,汽车不照样能上去吗?对这个问题,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借此设置悬念说,这其中的道理本学期的物理知识就要学到。同学们可以先预习一下那个内容,不懂要提出来。于是同学们都回去预习了那节内容,那就是斜面省力的原理。盘山路拉直了就是就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斜边就是一个斜面。沿斜面上升就比垂直上升省力。那还有计算公式呢!同学预习的积极性就是由未解之现象而来的。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