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浅谈高一学生心理问题疏导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7
/ 2

提高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浅谈高一学生心理问题疏导方法

姜春华

海阳市第二中学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高一学生生理上的变化及新的环境的压力等诸多因素给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人格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一级的班主任,一定要积极做好预防心理失衡的"超前指导",注重做好疏导工作。

【关键词】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心理疏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新版《中学德育大纲》也在前言中指出:“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观点教育,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是指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心理上有比较健全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使个体心理倾向及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并能充满信心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可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高一新生,刚刚从初中升上来,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等因素必然会对他们的思想带来很大的冲击,再加上他们的年龄又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家里他们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此时,生理上的变化及新的环境的压力等诸多因素给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人格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不仅影响着他们能否顺利渡过高中阶段,而且还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所以,重视高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节、及时疏导显得迫切而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一级的班主任,一定要积极做好预防心理失衡的"超前指导",注重做好疏导工作。下面,我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做法和体会,谈一谈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疏导。  
   1.、转变观念。教育者转变德育观念,对心理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把心理问题德育化。教师要认识到正值青春年华的中学生最容易冲动,也是犯错行为最频繁的"危险期"。教师要根据其年龄发展的特征,进行全面分析,而不能因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而归因于思想变坏,不思进取,品德低下,更不能因此而对学生冷眼相看,全盘否定。教师要认识到,心理辅导进入中学校园是时代的要求。
  2、学法指导。学业压力无疑是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高一以后,学习负担加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掌握高中阶段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适应这一转变时期,就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效果差,成绩跟不上。所以,高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注重劳逸结合,制订学习计划,这样,从预习到考试,都不会感到压力大,无形中减轻了焦虑程度,考试也能应付自如了。

3、正确认识并接受自己。高一学生受认识水平的局限,还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往往由于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造成主客观不协调,无法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于是有可能出现以上一系列心理问题,所以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帮助,使他们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并且把自己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接受下来。对自我的接受决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高一学生经常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自负,一是自卑。这两种倾向都是对自我的否定,均严重制约了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教师要告诉那些自负的学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肯定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要接受自己的缺点;而对那些比较自卑的学生则要“打气”,鼓励他们:“天生我才必有用”,对自己要有信心,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首先要接受自己。

    4、搞好青春期性的正确引导。青春期性教育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又复杂的话题。高一学生的生理发育已趋成熟,生理上的变化引起了心理上的波动,产生了对异性的敏感与向往。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但需要学校和教师及时地予以正确的引导,教会学生如何调节。作为学校而言,可以定期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学校一定不要回避这个问题。而作为班主任及一般教师,在此问题上则不宜过多宣扬,否则会适得其反,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对于已经有了苗头或者出现了早恋的学生,教师不要大惊小怪,要不动声色地静静地观察。对于那些确实有早恋倾向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一些措施予以疏导,可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口气与他们谈话,将心比心,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这样就可以去掉他们的戒心,使得谈话可以深入下去,老师也能了解到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努力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告诉他们要树立远大的目标,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主动地“斩断情思”,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


  5、多渠道地开展文体活动。不少班主任感受到,良好班集体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功效,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着重大的意义。其实,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是来自于与集体的不善,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去向有心理障碍学生"求教",借此对其短处给予开导,这样有利于心理障碍的排除,又可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各类型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艺、体育、制作等兴趣小组和校园文化活动,使大部分学生在各类型的群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既为学生创造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又可促进建立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6、认真组织几个主题班会。学期初,可以开展自我介绍主题班会,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对新同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召开树立团结友爱班风班会。要求学生干部,对新同学给予满腔的关心。对他们生活中的烦恼予以及时的解。为了使学生能够友好的相处,同学之间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对学生再进行为人处世的教育。提倡容忍、宽容。在日记里,有学生这样写到:我爱我的班级,我爱我的宿舍,就像爱我的家庭。因为学生之间充满了关心,我们从没有为了某一个矛盾而红过脸。我时刻觉得生活在一个温暖的海洋里。

    总之,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要从点滴抓起,重在渗透。只要教师能掌握一点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在学生中树立公正、无私的教师形象,以爱心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就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并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廖晓玲. 南昌市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 南 昌:南昌大学,2010.

[2] 马广龙. 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青海省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为例[J].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15.

[3] 高志华,王勇,刘晓红,等.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因 素统计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7):865-867.

[4] 卫萍,葛明贵,陈雪梅. 合肥 848 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 查分析[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6):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