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6
/ 2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所智慧

长春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最近几年以来,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中国改革开放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不断完善与快速发展,我国对国企的改革也逐渐加大了力度,使国有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快速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至关重要。大部分企业在运营与发展中经常会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而国有企业同样也存在此类问题,对财务风险成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需要对企业性质进行区别,从根源上找出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对策

现阶段,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没有形成完善的内控组织机构和管理组织机构,财务内控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没有制定相应的内控考核严惩机制等。要想构建完善的防范财务风险机制,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而推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一)缺乏完善的内控机制

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对国有企业的总体要求之一,内部控制机制是国有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方式,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也在致力于引进较为先进的内部控制机制。但与其他性质的企业相比较,国有企业仍然缺乏完善的内控机制。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会造成国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缺少依据,致使财务管理常常面临无章可循的尴尬局面,对内部资源的管理无法进行有效控制,进而产生财务风险。除此之外,一部分国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财务管理和监督职能出现了合二为一的现象,缺乏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职权不清晰,工作流程不‎够规范,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经常会根据自己的意思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再加上缺少有力的监督和约束,在财务管理中必然会出现肆意妄为的现象,从而形成财务风险[1]

(二)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

近年来,我国对于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已基本达成共识,相关国有企业改革步伐逐渐接近尾声,但是国有企业在运营中仍然存在改革力度不够的问题。尽管国有企业在诸多方面已经接受市场的规范,但在某些领域却受到国家部门的控制,不能自由而充分地发挥,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无法做到应对自如,再加上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第一时间深入了解国有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导致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经常会发生。这种改革的不彻底,造成国有企业在运行和管理过程中无法根据市场的意志进行,同时造成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拖沓敷衍,出现松懈麻痹心态。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不够也是造成企业治理机制建立缺乏完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缺乏完善的企业治理机构能够间接导致企业在治理过程中出现混乱的现象,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风险控制点的不重视同样会提高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因此,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不够以及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加以协调,根据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解决对策

(一)采取集中核算管理方式

会计集中核算是当前财政的一次重大财政理论与实践的突破,是一种科学、有效、成熟的复合型管理模式,它与财务集中管理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将极易发生问题的业务和管理职责统一集中到相关部门,如财务与劳务采购权、大额支付业务结算权、对外投资决定权、资金管理权等,所以,要求相关部门根据实际业务和专门人员配备情况只留有会计结算业务和经费核算业务,将其他管理权限收到专门部门,进而降低由于管理职权过大而出现的财务风险[2]

(二)制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与收益分配制度

企业管理人员需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对可供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选用的具体筹资形式、不同的资金需求等方面展开科学预测与全面分析,选择最优资本结构,进而减少企业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在国家积极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前提下,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层次水平,通过中国资本市场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利用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资金(包括设备、材料、技术)在本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这样不仅能适当地分散股权,还能在股权融资出现困难时最大程度地进行融资。此外,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应对负债规模进行严格把控,尽量将企业资产负债率维持在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六十之间。同时,运用负债方式对项目进行投资时,企业应保证投资项目期望收益率要比借款利息高。如果企业存在较高负债,在进行投资项目时,则应尽量通过发行股票或接受投资者直接投资等而获得资本,或通过发行公司股票等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风险。此外,国有企业还应强化存货管理,将应收账和货币资金做到及时收回,以保证企业资产具备良好的流动性,确保企业正常运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完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风险内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国有企业应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建立重大风险预警制度,由企业总经理担任委员长,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履行以下职责:1.提交全面风险管理年度报告;2.审议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3.审议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以及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报告;4.审议内部审计部门提交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审计综合报告;5.审议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6.办理董事会授权的有关全面风险管理的其他事项。同时,根据不同职能部门的职责可以下设风险防范小组,如大额资金使用风险防范小组、投资风险防范小组等,各风险防范小组所承担的内控职责必须覆盖企业内部所有业务。此外,风险管理委员会还要设置日常工作机构,针对各风险小组制定专门的工作职责,并严格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3]

(四)完善岗位作业流程

对财务内部控制岗位相关作业流程应做到全面细化,如,出纳每天的操作流程、上班期间要做哪些事、具体内容有哪些、做到什么程度、所支持的文件依据是什么、怎样对前后流程做到有效衔接等,都应在操作流程中有所明确,同时还要对所有业务细节进行细化,并对重要风险点和业务操作流程图进行标明。在编写财务内部控制岗位职责作业流程时,应安排熟悉业务的骨干人员严格按照ISO文件标准格式进行编写,并吸取宝贵意见,经认真修改后通过计算机磁盘等设备进行存储,并形成纸质文件,并且要定期对其进行维护、修订补充完善[4]

结束语:

国有企业作为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工具,以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在公共产品提供等领域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之间竞争的重心也不断地转移,国有企业加快了改革步伐,同时也在一次次的改革中不断优化。然而,国有企业在发展中依然存在财务风险,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企业自身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在这一形势下,国有企业要想在财务风险中奔向有利的一面,而避开有害的一面,就要深入探究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而做出相应的防范与应对,如构建相应的决断机制、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加快改革步伐、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等。

参考文献:

[1]吕海洋. 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分析[J]. 中国商论, 2020(11):271-272.

[2]郭森赟.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识别及解决措施[J]. 消费导刊, 2019(20):117-118.

[3]董莲, 王惠慧.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及解决措施[J]. 经营管理者, 2017(59):123-124.

[4]张媛.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J]. 现代国企研究, 2017(75):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