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措施分析

多杰卓玛

青海省海南州人民医院手术室  青海 海南州813099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情况,并提出有效的自我防护举措,更好的保障手术室护士工作安全。方法:选择使用走访调查的方式,对某医院手术室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展开了梳理和总结,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有效的自我防护方法。结果:目前,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为物理、化学、噪音、放射性等因素。通过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后,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情况明显改善。结论:通过采用有效的自我防护方法,能够提升手术室护士工作的安全性,因此,医院要提升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随着近些年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职场职业危害的问题,医护人员作为一个高危行业,在职场环境中很有可能会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产生的危害。特别是在手术室中,在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社会心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很容易受到危险,因此必须切实做好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和规避,最大可能的保障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才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本文中笔者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情况报道如下。

1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1.1 化学性危害

手术室环境较为特殊,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各种器械或药物辅助进行治疗。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导致液体或气体挥发,化学气体会随空气飘散从而呼吸或接触皮肤进入人体。随着有毒气体逐渐在体内积蓄,为医务人员健康安全埋下隐患。另外,噪声、高温、电器辐射、潮湿等诸多工作环境因素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也具有威胁。

1.2 生理以及心理性危害

手术室因长期处于密闭环境,且医务人员长期站立,对体力以及心理都是很大的考验。焦虑、恐慌、不安、怀疑都是医务工作者常见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过载的时候,人们不仅容易做出非理性行为,自身免疫能力也会下降。而手术室护士中大部分都为女性,在体力方面不如男性医务工作者,长期的安静、密闭、紧张环境容易引起激素紊乱、内分泌失调等慢性疾病。并且长期保持固定姿势容易导致肌肉疲劳、血液不循环,从而形成水肿,长此以往还可能导致颈椎病、静脉曲张等疾病的发生。

1.3 生物性危害因素

在手术室中,这些器械会沾染患者的体液、血液以及其它污染物,这些均都会好的一定的传染性,也是临床相当危险的感染性暴露源,手术室护士也是最易引发感染性职业暴露的人群。生物性危害包含了锐器伤、皮肤黏膜污染、微生物气溶胶等,在诊疗器械的分类回收、清洗以及消毒灭菌的过程中,存在生物性污染的医疗器械极易使口、眼、鼻黏膜受到清洗用水的污染,严重的还易被血液污染的刀片、针头等锐器物损伤。手术室护士的锐器伤以针刺伤为主。与此同时,微生物气溶胶还会引发呼吸道感染,在使用毛刷手工清洗、超声清洗以及压力水枪喷溅时通常会产生一系列微生物气溶胶,当被吸入呼吸道后会危害人体的健康。

1.4 物理性危害因素

手术室常见的物理性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动物性损伤、辐射性因素等,就以粉尘以及噪声这两类危害因素来看,其中,粉尘主要来自于棉球、敷料的制作,棉布、包装器械时的粉尘飞扬,吸入到损害呼吸系统,引发哮喘、咳嗽;噪声则是因蒸汽灭菌器、超声波清洗机、大功率换气扇、蒸汽排放、烘干机、手术器械清洗机等产生,这些均要比我国对式业区噪声标准值高。噪声会致使人体出现应激反应,出现对应的生理系统功能紊乱情况,高强度噪声会对人体听力带来损害,长时间处于高噪声环境下还会出现紧张、焦虑以及恐惧的心理反应。

2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自我防护对策

2.1 化学性危害因素防护措施

消毒剂与甲醛等化学性危害因素的护理措施具体为:首先,对于手术室使用的消毒剂,护士要熟悉使用方法以及配制浓度,要使用时注意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要戴上防护镜,防止沾染皮肤黏膜。在对医疗器械进行浸泡消毒时要注意加盖,这能更好的降低消毒液的挥发,同时还要加强供应中心的通风。其次,甲醛的防护,低温甲醛蒸汽灭菌要注意根据说明书以及指导手册来加以操作,设置专用排气系统,确保在灭菌后有足够时间通风换气。维持甲醛间负压状态下的空气流动,并在室内配备专业的环境监测系统。

2.2 生物性危害因素防护措施

在工作时要严格执行预防标准,根据工作区域要求来穿戴防护用具。在分类、回收以及清洗医疗器械时要戴双层手套,工作过程中如果手套出现破损情况必须随时更换,戴双层手套能起到避免各类锐器造成的损伤。注意使用容器传递锐利器械,在对针头进行冲洗处理时要注意将针尖朝下,在检查针头时注意不可直接用手来感触,可通过钩划方式实施,以防出现锐器伤。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污染物喷溅,在超声清洗时还要加盖,降低生物气溶胶污染。一旦出现感染性职业暴露问题,则要采用流动水与肥皂液对污染皮肤进行清洗处理,并且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若出现锐器伤要尽量将损伤处血液挤出,然后用水与肥皂液流动冲洗,同时给予碘伏或乙醇消毒,将伤口包扎好。上报医院感染有关部门,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应采血化验且注射疫苗等措施。

2.3 物理性危害因素防护措施

上述所讨论的粉尘通讯噪声这两类主要物理性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分别为1)粉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设置独立的敷料间,以防手术室护士在粉尘污染环境中工作,棉球以及敷料的制作包装过程中要按要求佩戴好口罩,避免吸入粉尘,尽可能使用非株面包装材料以及一次性灭菌成品敷料,以防粉尘污染。2)燥声:要定期检查机器设备,以防带故障去运行,当机器出现故障时其运行时的噪声也会相应的增加,并造成噪声现象。与此同时,还应采用隔音材料,在机器存放室的墙上贴吸声材料,又或是使用吸声板,这能更好的减少噪声污染。

2.4 注意自我保护。

提前一天看过病例,注意病人是否有传染性疾病。结核戴双层口罩、澳抗戴双层手套等。如被HIV等液体污染并穿破皮肤者,需立即按压伤口,将血液挤出,并不断用清水冲洗,用消毒液消毒。并进行HAART(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不要把手放在传递器械通路的下方以防刺伤。必要时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注射或加强注射。并且在手术室慎独精神非常重要,不仅要对病人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一旦怀疑有污染的一定立即给予更换,不要心存侥幸心理。

2.5 注意心理健康

首先,护士长或医务管理人员要合理安排手术室护士的上台时间,尽量避免24小时轮转。医院要调整人员配置,保证医护人员的充分休息。其次,从主观上来说手术室护士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业余时间可以培养兴趣爱好来释放压力、转移注意力。而护理环境对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及关怀能力均有较大影响。医院可在征求医护人员意见后合理安排手术室或准备室布局,提升医护人员环境舒适度。在此基础上,医院可组织手术室医护人员或新晋护士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由专业心理医生进行沟通疏导,可以改善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调整其压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生物性危害、物理性危害以及化学性危害。此外,在医院手术室实施防护措施优化改革,一方面可以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暴露风险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手术室工作环境,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美侠.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危害因素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2):172+175.

[2]曹璐.浅谈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5):39-40.

[3]于春霞,翁志凤,尹恩静.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0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