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干预措施在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药学干预措施在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效果评价

唐志勇

黑龙江省伊春市大箐山县人民医院  153106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临床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受药学干预措施的影响。方法 本院于2021年5月开展临床药学干预措施,以此为节点分别抽取5月份前后的病例资料进行整理,从中抽取86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均分2组,其中未接受药学干预的43例记作参照组,另采取药学干预的43例记作研究组,对比在不同方案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观察干预措施的应用价值。结果在研究组中患者接受治疗后有更低的几率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时有发生,通过应用药学干预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适合应用。

【关键词】不良反应;药学干预措施;发生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observ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treatment, which are affected by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the hospital carried out clinical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May 2021. Taking this as the node, the case data before and after May were collected for sorting, and the data of 86 patients were analyzed. They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ntervention methods, of which 43 cases without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were recorded as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43 cases with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were recorded as the study group.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under different schemes were compared,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ntervention measures. Results in the study group, patients had a lower probability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fter treatment,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adverse reactions occur from time to time.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measures,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and safety of medication and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It is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Key words] adverse reactions;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incidence rate

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而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会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出现各种不适症状,部分患者通过停药或抢救之后能够得到改善,但也有可能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对患者的潜在威胁较大【1】。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用药不良反应导致的医患纠纷情况屡见不鲜,要保证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预后,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必须加强对临床用药的干预。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于2021年5月开展临床药学干预措施,以此为节点分别抽取5月份前后的病例资料进行整理,从中抽取86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均分2组,其中未接受药学干预的43例记作参照组,另采取药学干预的43例记作研究组。参照组中患者年龄最小27岁,最大60岁,均值(42.86±17.86)岁;其中21例患者性别为女,另22例性别为男。研究组中患者年龄最小28岁,最大61岁,均值(43.34±17.34)岁;其中20例性别为女,另23例性别为男。将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可见无差异性出现(P>0.05),符合对比研究要求。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治疗用药过程中未采取药学干预措施,医生开具处方后常规流程取药用药。研究组治疗过程中采取药学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2.1加强药师参与

在用药过程中,医生的会诊及查房工作由临床药师共同参与,对患者的病史及病情等进行评估,严格按照规定把控药物适应证,并对应用剂量进行谨慎考量;医生开具处方后,药师对医生的选药、联合用药、用药方式、用药剂量等进行审核,对于存在疑惑的处方进行商讨,纠正处方中不合理的问题。

1.2.2加强抗生素管控

在应用抗生素前,对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评估确定,严格遵守药物使用规定,确保抗生素应用合理;联合用药时注意不同药物间的相互影响,选药尽量保证其协同性;特殊患者(如老年患者、孕产妇、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婴幼儿等)在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应用必须慎重,对药物选择及剂量进行反复核查确定,加强对禁忌症的关注;患者在未发生感染时避免使用抗菌药物,若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感染情况,在使用抗生素时尽量选择具有广谱性的抗生素。

1.2.3加强用药评价

每周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观察和总结,评价用药治疗的效果、合理性和安全性,对工作情况作出评判,并对之后的工作作出规划等。

1.3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通过不同措施进行干预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计算分析过程使用SPSS21.0软件完成,t和x²进行检验,(±s)作为计量资料,率作为计数资料,对比有显著差异时(P<0.05)。

2 结果

2.1对比患者接受不同方案干预下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在研究组中患者接受治疗后有更低的几率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数据见下表1。

表1  患者接受不同方案干预下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感染

呕吐

腹泻

过敏

其他

发生率

参照组

43

3

4

6

1

3

17(39.53%)

研究组

43

0

1

1

0

2

4(9.30%)

-

-

-

-

-

-

10.648

P

-

-

-

-

-

-

0.001

3 讨论

用药不良反应的症状有轻有重,部分不良反应停药后能够自行缓解,而部分不良反应情况较为严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威胁,因此必须加强临床药物应用的干预【2】。临床药学干预在当前应用较为广泛,在医生进行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临床药师共同参与,严格把控药物适应证,纠正处方中不合理的问题。抗生素的使用严格遵守规定,联合用药时注意不同药物间的相互影响,特殊患者抗生素的应用必须慎重,加强对禁忌症的关注【3】;患者在未发生感染时避免使用抗菌药物,若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感染情况,在使用抗生素时尽量选择具有广谱性的抗生素。加强对用药情况的观察和总结,并对之后的工作作出规划等。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在研究组中患者接受治疗后有更低的几率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

综上所述,临床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时有发生,通过应用药学干预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适合应用。

参考文献

[1]孔燕,焦鲁青,孙成春,等.药学干预对规范医院临床科室麻醉药品管理的效果[J].医药导报.2019,(5).676-679.

[2]王晓仙,胡丽霞,刘金伟,等.药学干预措施在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18).1979~1982.

[3]蒋杰,刘福荣,王伶,等.药学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用药复杂性和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19).2454~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