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实施药品合理分类与监管模式的应用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药房实施药品合理分类与监管模式的应用评价

于海莲

东北师范大学医院,吉林省长春市,130022

摘要目的:探究药房应用药品合理分类与监管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1月本校药房在职工作人员10名,根据时间不同记为管理前(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和管理后(2020年11月-2021年11月),管理前实施传统管理模式,管理后实施药品合理分类与监管模式,对比管理前后工作人员药品合理分类能力。结果:管理后药房工作人员药品储存、药品摆放以及药品药理分类能力等药品合理分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药房应用合理分类与监管模式,对于药房工作人员提升药品合理分类等综合能力均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药房;药品合理分类与监管;药品分类能力

中图分类号: R97    文献标识码:A

在高等院校中,药房作为医务室的重要组成,是为校内师生提供药物服务、为病人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合理用药宣传服务以及对病人普及用药知识的重要窗口,同时保障药物使用安全亦为高校药房的基本职责[1]。但当下药品种类层出不穷,学校生源数量连年递增等,使得高校药房工作量大大增加,也是导致药房工作出现差错的主要因素。有研究指出,药房中出现药品差错事件可由多个方面造成,而其中药品分类不合理以及监管松懈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做好高校药房规划管理至关重要[2]。既往传统管理模式虽然能够约束药房工作人员工作内容,但是从药品合理分类的细节方面来说管理效果较低。而药品合理分类与监管模式主要可弥补传统管理下的短板,显著提高药房工作人员对于药品的合理管理能力,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故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1月期间本校药房在职10名工作人员实施药品合理分类与监管模式,就管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1月本校药房在职工作人员10名,根据时间不同记为管理前(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和管理后(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年龄范围27-45岁,年龄均值(31.74±4.26)岁。纳入标准:(1)在药房工作满一年且工作态度良好者;(2)季度考核均能顺利通过者;(3)积极主动参与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1)因工作问题或服务态度多次被举报者;(2)备孕、妊娠期、哺乳期女性;(3)研究期间休假、出差等。

1.2方法

1.2.1管理前 实施传统管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在患者取药时仔细核对处方准确性,有无药理冲突,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医师沟通核对,同时耐心讲解相关药品主要事项,如服用剂量、次数、用药期间作息、饮食等,并提示患者服药后三天可复查。

1.2.2管理后 实施药品合理分类与监管模式,(1)合理分配药品,①按药理作用分类,管理者需对药品种类进行列举,工作人员根据其药理作用完成分类,如麻醉药物、抗炎解热类药物、神经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等。②剂型分类,在药品药理作用的基础上再次根据剂型完成分类,如注射剂、片剂、颗粒剂、糖浆剂、乳剂等。③不同种类剂型的药物还需要根据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分类,工作人员可依照国家标准根据药品的安全性,对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④临效期药品,工作人员需遵守药品“先进先出”原则,对于临效期药品另外储存,在销售时需向病人阐述药品生产日期,不可混淆销售。(2)监管药品,由管理者定期对药品分类、存放方式、药品进出单据以及售卖记录等进行核对,并在校园内随机采访学生或教师近期有无去往药房购药,其药品发放时的服务质量,工作内容是否按照标准完成,或者有无出现药品超效期售卖的情况。对于出现未能按照药房标准执行的情况,轻者对工作人员进行批评,重者停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1.3观察项目及评价标准

药品合理分类能力:参考药品管理标准等拟定本校药房工作人员药品合理分类能力评分表,包括药品储存、药品摆放以及药品药理分类能力等3项目,每个项目计0-20分,分值越高代表工作人员药品合理分类能力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执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管理前后药房工作人员药品合理分类能力评分比较

管理后药房工作人员药品储存、药品摆放以及药品药理分类能力等药品合理分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详见表1。

1 管理前后药房工作人员药品合理分类能力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药品储存能力

药品摆放能力

药品药理分类能力

管理后(n=10)

15.69±2.35

15.38±2.19

15.72±2.38

管理前(n=10)

13.13±2.26

13.14±2.27

13.28±2.54

t

3.331

3.013

2.974

P

0.002

0.005

0.005

3讨论

伴随医疗行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药品类别的显著增多,很多患者可自行购买药物,从而导致药物资源浪费的情况出现,并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高校药房作为校园内重要的医疗保障机构,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

[3]。而药品合理分类实施不仅会对药房工作效率、工作量、服务质量等产生影响,还会提高患者用药安全系数,故此必须加强其管理水平。而药品监管模式的实施还可以通过药品监管制度,高效保障药房工作有序进行,并且强化药房工作人员执行力,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4]

经本文研究发现,管理后药房工作人员药品储存、药品摆放以及药品药理分类能力等药品合理分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这是因为传统管理模式仅注重药房日常经营和工作完成情况,忽视了工作质量和劣性管理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而药品合理分类与监管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为药品分类和日常监管,药品分类是将药品先行按照药理作用分为几大类别,而后根据其剂型完成小区域的药品归类,最后以国家规定的处方类药物进行再次划分,并对临效期药品进行重点检查和记录,可以良好掌握药品基本信息,促使药房差错率得到有效控制[5]。而监督则与传统流程化检查不同,为定期不定内容时的检查、随机抽查以及师生访问,可以从多方面了解药房工作人员具体工作情况,有利于医药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药房应用两种管理模式之下,合理分类与监管模式可显著提高药房工作人员药品合理分类等综合能力,通过对不同药性药品分类储存,确保药品质量,并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匡岩巍,温晶,曹轶. 国外药品生产企业分类分级监管的思考[J]. 中国药事,2020,34(12):1431-1439.

[2]张明珠,宋金方,杨静,等. 我国不同地区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与管理政策分析[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1,19(2):31-35.

[3]陆菲. 药品合理分类及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实施价值分析[J]. 北方药学,2020,17(2):172-173.

[4]谭柏翠. 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183-189.

[5]Abu Esba LC, Al Mardawi G, AlJasser MI,et al. Adverse Drug Reactions Spontaneously Reported at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and Preventable Measures Implemented[J]. J Clin Pharm Ther. 2021 ,46(2):460-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