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库淹没及搬迁居民点迁建规划设计分析----以百色水利枢纽工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3

广西水库淹没及搬迁居民点迁建规划设计分析----以百色水利枢纽工程为例

朱敏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南宁530023

【摘要】百色水利枢纽工程水库移民搬迁安置规划设计在广西具有相当典型的先进性和代表性。本文对该工程的居民点迁建规划设计进行整体分析和总结,对广西山地丘陵地区水库淹没搬迁居民点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居民点 规划设计 分析总结

百色水利枢纽位于百色市的郁江上游右江河段上,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灌溉、航运、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是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中治理和开发郁江的一座大型骨干水利工程,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标志性工程之一。其荣获了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双金奖及中国水利优质工程大禹奖,2021年荣获中国土木工程领域最高科技创新荣誉詹天佑奖。

百色枢纽工程涉淹需搬迁安置100个移民点共27018人,其中广西库区61个点共18193人,建设总用地面积22.14万亩,其中广西15.31万亩。

1居民点规划的自然影响因数

百色水利枢纽工程搬迁重建的居民点,大部分都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我们知道,任何建筑所处的山地自然环境都是一个某种层次的山地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地质、气候、水文、植被等各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平衡,要使规划建筑对各自然因子的作用适时、适当地作出反应,维持原山地丘陵生态系统的平衡,详细探讨各自然因子对移民搬迁的规划、建筑的具体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2居民点的规划设计

百色移民搬迁的居民点重建,考虑的不仅是恢复原有的社会经济条件,而是以淹没搬迁的契机,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在搬迁住房重建的同时统筹推进交通、给排水、电力电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并根据地质条件和村落分布,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衔接,重新明确和调整住房平面布局和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充分利用地形同产业相结合,在安置点上考虑社区服务、文化活动等功能服务设施,让移民生活方便、生产发展,选择区位有利地段,充分考虑耕作半径,便于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配套,促进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1  居民点平面布局经济性要求

水库建设淹没给移民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在重建的安置规划设计、施工不能按常规的建设方法进行,要精心设计和施工。总体规划平面除了要满足功能要求外,还要把经济性放在重要位置。

2.1.1规划平面布局应该紧凑而合理

百色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搬迁后的居民点重建,平面布局采取了统规自建的方式进行组团式布局,单体建筑采用二人户、三人户、四人户等组合,以节约用地,避免因住宅布局过于分散而为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投入过多的资金。

2.1.2尽量保持自然地形,顺应地形地貌,不宜大规模平整土地,切削山体。

2.2  居民点平面布局的表现形式

按地形地质的不同和其他各类用地分布情况的差异,百色水利枢纽广西库区移民安置规划住宅平面布局主要分为团块状、带状、组团状等类型。

2.2.1团块状布局

团块状布局一般适用于地形较为平坦的农耕地区,特别是林盘保护地区,一般以安置点组团为基本单元,根据周围环境以安置点围合和组团相结合,形成变化丰富的平面肌理。

百色移民搬迁方式分为后靠点和外迁点,外迁点选址较为平缓,后靠点相对较陡,但平缓地块仍较少,因此,团块状布局在规划上一般结合台阶式布置,这种布置形式在百色枢纽工程广西库区居民点规划设计上,较为广泛。如库区移民百达屯、那锦屯等安置点,而那锦屯相对后靠点,其选址也属于较平缓地形,在平面布置时,由于需结合南面现有公路,在南面安置点入口附近设置了村委会,以南面的村委会为中心,向东南面以及西北面延伸布置,并在西北侧布置了小学及篮球场。但结合地形为了减少土方开挖,节约投资,在总平面布置时,采取了浅台阶式布置的团块状布局。

2.2.2带状布局

带状布局一般沿河带、沿路带、沿山带、沿田带等,安置点空间丰富多变,特点各异,形态优美。

百色水利枢纽广西库区移民部分地区在搬迁选址时,规划、住宅建设因为受道路、河流、山坡、耕地、林盘等因素的影响,使安置点沿轴向生长,利用道路连接住宅,形成较为紧密的带状平面布局,如百色水利枢纽一期移民阳圩镇新址建设规划,其沿山带、河带及田带等相结合进行了总体规划布局。

2.2.3组团状布局

组团状安置点与散点状安置点(散点状安置点平面形态主要特征体现在聚居点的自由分布,安置点各户分散在一片广阔固定地域内,各聚居住宅之间互相不联系,散点状布局在百色水利枢纽库区移民规划布置上极少运用)在平面形态上具有相似性,表现在安置点各组团住宅非均质的自由分布,但在安置规模上差别较明显,组团状安置点规模较大,通常是一个村民小组、十几户或几十户人家。组团状安置点平面形态受地形影响较山区、水网密布地区小,但比平原地区大,是团块状和散点状之间的中间形态。组团状安置点多分布在具有一定地形变化的丘陵地区或河道密度不高的水网地区。

由于组团式布局灵活多变,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还有利于基础设施的集中建设,在节约土地和节省投资上都有明显优势,因此,在百色水利枢纽广西库区移民统规自建住宅建设中得到了大力推广。

但需注意的是,库区移民安置点住房建设中的组团式布局与城市组团布局在使用功能和周边环境的塑造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不能对城市组团设计进行简单的复制。进行组团式布局的安置点住房建设,应按照多样性建设要求,充分利用地形变化,依山就势,营造层次丰富、变化多样,造型各异的组团空间,并且在单体设计上要富有个性和识别性,创造独特的组团布局形态。

2.3  居民点道路规划的表现形式及山地交通设计特点

不同于城市道路,移民安置居民点道路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居民点道路承担的交通量较小,道路断面可以比较简单,大多适宜采用一块板的形式;其次,居民点道路只需方便地到达每家每户即可,多数可采用尽端式道路。

2.3.1道路布局形式

居民点路网结合选址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应地形、规模需求形成的。百色水利枢纽库区移民点道路布局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一字形

一字形路网(变形后可为槽行、S形)多用于沿主要道路两侧布置且规模较小的居民点。一般安置点在主要道路建成之后沿道路侧旁发展,从而形成椅子形的布局,建筑物沿主要道路展开,布置较规整。

2)并列形

并列形路网多用于受某种条件限制只能沿主要道路一侧发展的安置点。路网布局通常是沿主要道路一侧按一定间距无主次的平行排列纵横向的安置点道路。

3)鱼骨形(丰字形)

鱼骨形路网多用于沿主要道路两侧发展且有一定规模的居民点。该种路网布局形式通常是沿主要道路两侧以一定间距平行排列安置区道路,道路布局较整齐,有利于建筑物布置和土地节约利用。

4)环形(圆环、方环)

网形路网多用于地形较平坦且规模不是很大的居民点,是较常见的一种居民点路网形式。并列的干支道路相连(交)即可形成环形路网,方便通达和交通均衡。

2.3.2山地建筑规划与交通

由于环境的制约,山地交通的组织要比平坦交通困难很多。首先,因为地形的坡起,人们实现竖向联系的需求和频率大大增加,这无论是对车行交通还是步行交通,都增添不利因素,为了达到爬坡的目的,车行路往往会因地形的曲折、车辆爬坡能力的限制,而增加线路的长度,使山地车行交通的效率大打折扣。其次,起伏的山丘盆地、局促有限的平地,还常常使较高等级道路缺乏用地,车辆会车、回车缺少足够的空间。

百色移民安置点的道路纵坡不宜过大,地段也不宜太长,车行道路的截面有路堤、路堑和半挖半填式等方式,这三种方式较能适应陡峭的地形,且能增加趣味特色。道路截面设计时,应考虑排水问题。通常要在道路截面靠山坡部位设置排水沟,以防止山上水流冲垮道路,排水沟的断面尺寸应根据水量大小计算确定,宽度不宜太小,以利于清理垃圾,同时在一定距离横跨车行道布置排水管,或统一进行有组织排水。

2.4  居民点竖向规划与工程技术设计

按照地形地貌影响的特点,规划可分为丘陵山区、平原、水网地区三种主要类型,在百色水利枢纽广西库区移民安置规划中大部分属于丘陵山区,在此,仅以丘陵山区的规划进行总结。

丘陵山区的安置点竖向规划布局应尽可能不改变地形地貌,以扩大自然、减少工程量、节约减少成本,同时必须避开洪涝、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震断裂带等自然灾害及其次灾害影响地段,与周边植被等自然环境也要统筹考虑,保障与自然相融合的整体空间关系。

百色水利枢纽广西库区移民安置区的竖向规划中,由于地形的变化对居民住宅的布置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在保证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同时,努力做到因地制宜,随坡就势,处理好住宅位置与等高线的关系,减少土石方量,降低居民点基础设施造价。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2.4.1住宅与等高线平行布置

当地形坡度较小或南北向斜坡时常采用此方式,其特点是节省土石方量和基础工程量,道路和各种管线布置简便,这种布置方式应用较多。

2.4.2住宅与等高线垂直布置

当地形坡度较大或东西向斜坡时常采用这种方式,其特点是土石方量小,排水方便,但是不利于与道路和管线结合,台阶较多。采用这种方式时,通常是将住宅台地分台阶布置或分段落错层拼接,单元入口设在不同的标高上,但由于库区安置区居民居住习惯,以及减少土石方、节约投资,在设计时一般将住宅台地按台阶式布置。

2.4.3住宅与等高线斜交布置

这种布置方式常常是结合地形、朝向、通风等因素,综合确定,它兼有上述两种方式的优缺点,一般是在整个安置区大部分住宅以平行等高线布置的情况下,局部采用斜交等高线布置。另外,在地形变化较多时,应结合具体的地形、地貌,设计住宅的平面和剖面,既要统筹兼顾,考虑地形、朝向、又要预计到经济和施工等方面的因素。

百色水利枢纽移民安置点竖向设计过程中,在地形陡峻和特殊地段,常常以两栋或几栋住宅成组布置,利用山坡地形,利用不同高度山坡上所形成的台地,规划了若干排道路及住宅,各组之间有道路相联系,这种规划平面自然、灵活,不仅减少了土石方工程量,节约投资,而且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巧妙地利用了山坡台地的特点。从侧面看上去,前低后高,且每排住宅视线更开阔,打破了重复一条轴线的呆板布局,从而形成了一组高低错落,变化有序的民居组群。自山下往上看,他们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加之参差错落层次分明,构成耐人寻味的和谐景观。

3 结语

广西处于被称为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两广丘陵的西部,南边朝向北部湾。整个地势为四周多山地与高原,而中部与南部多为平地,因此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与东南之间呈盆地状,素有“广西盆地”之称。广西属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全区内共计参有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石山6类地貌。区内大中型水库移民搬迁安置选址大部分位于山地丘陵区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水库移民搬迁安置规划设计在广西具有相当典型的先进性和代表性,其居民点迁建规划设计平面布局形式和交通特点,对广西山地丘陵地区水库淹没搬迁居民点的规划设计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参考性。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百色水利枢纽工程技术工作总结报告》;

[2]李林,《山地建筑设计的规律及思路研究》,四川大学。

作者简介:朱敏(1981-),女,广西贵港市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主要从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小区规划等设计及审核工作。